大败局2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3mb。
书籍内容:
[大败局2 / 吴晓波 著 ]
书籍介绍:
本书所记录的败局均发生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将它们与《大败局》中的失败案例合在一起来阅读,你将可以看到过去10年里发生在中国商业界的众多兴衰往事。出现在本书中的企业家,都是他们那一代人中的不世豪杰。跟《大败局》中的众多草莽人物相比,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区别是,他们中的不少人拥有令人羡慕的高学历,他们中有教授(宋如华)、发明家(顾雏军)、博士(仰融)、军医(赵新先)、作家(吕梁)以及哈佛商学院总裁班学员(孙宏斌)等等。他们也并非对风险毫不在意,如托普的宋如华在创业之初就曾经专门拜访落难中的牟其中和史玉柱,向他们当面讨教失败教训。甚至在公司规范化经营及战略设计上,这些公司也与当年《大败局》中的企业不可同日而语。华晨、德隆、三九及健力宝等公司都曾经重金聘请全球最优秀的咨询公司为其服务,德隆的唐万新甚至还有一个拥有150名研究员的战略研究部门。
在《大败局Ⅱ》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
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
------章节内容开始-------
正文 跋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8-30 19:25:58 本章字数:1511
跋
彼得・德鲁克说自己“在学术界不是很受人尊敬的原因”,是他跟大多数管理学家和理论家不
一样,他认为管理首先是一种实践,而后者认为是“科学”。在为1983 年再版的《公司的概
念》一书所作的跋中,这位商业世界中最著名的“旁观者”进一步阐述说,管理学其实是一门
诊治型的学科,对于临床医学的检验不在于治疗方法是否“科学”,而在于病人是否康复。
当我在2001 年写作《大败局》的时候,一直拿德鲁克的这段话为自己打气。它被出版社定
位为“迄今唯一一本关于中国企业失败的MBA 式教案”,不过,它的写作手法却似乎是非商
学院式的。6 年后,中国企业的商业案例写作已颇为繁荣,蔚然成风,在几乎所有的大学商
学院里,但凡涉及中国企业的失败案例教学,《大败局》都会成为最主要的推荐读本之一。
这是我当年所始料未及的。
在创作《大败局Ⅱ》的时候,我已经无须再面对“专业上的质疑”,而更大的挑战来自于对案
例本身的描述。在多年的企业调研和案例研究中,我深深知道,所有的商业故事其实都没有
所谓的“正确答案”,任何一个商业故事都有可能出现多种结局,而最终实际出现的那个则往
往充满了种种偶然性。因此,对于后来者而言,我们需要关心的是“什么才是正确的”,而并
不是急于给出“科学的答案”。所以,写作者的责任是尽可能清晰而详尽地将内部发生的事实
完整而不带情绪地记录下来。
为了尽到这份责任,我在写作过程中,曾赴广东、天津、新疆、四川、上海、江苏和浙江等
省市实地调研,尽可能多地访谈有关的当事人或相关人士,查阅这些企业案例的相关资料。
同时,我要感谢很多在新闻一线辛勤工作着的传媒业同人们,在很多重要的企业败局中,他
们作为第一目击者记录了很多珍贵的现场资料并进行了深度的调研和思考,他们恪守了一种
古老的职业道德,以富有独立精神的工作责任感留存了中国商业进步的第一手资料。在创作
《大败局Ⅱ》的过程中,我参考了以下作者的图书:何志毛的《红黑科龙》、陈磊的《顾雏
军调查》、李国华的《科龙变局》、段传敏的《科龙革命500 天》、唐立久的《解构德隆》、王
云帆的《俘获者》、李德林的《德隆内幕》、赵龙的《德隆真相》、李建立的《战略德隆》、徐
明天的《三九陷落》、何忠平与杨志宏的《托普检讨》、丁秀洪与林佑刚的《健力宝沉浮》、
郑爱敏的《解读顺驰》、徐寿松的《铁本调查》。对本书中的败局案例有更深兴趣的读者,可
以去购买上述图书,它们将提供更为详尽的内容。
我要感谢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何志毅教授。作为中国公司研究和企业管理案例库
建设最重要的推动者,他一直对我的工作予以热情的支持。蒙他应允,本书中的部分案例曾
在《北大商业评论》中率先刊出。
我在本书中引用了很多学者和企业家的观点。这些学者和企业家分别是吴敬琏教授、张维迎
教授、周其仁教授、郎咸平教授、赵晓教授、胡舒立主编、牛文文主编、秦朔主编、鲁冠球
先生、王石先生、荣海先生、郭广昌先生、王巍先生,等等,我要特别感谢他们。如引用曲
解其意,责任全部由我承担。
感谢浙江人民出版社对本书的厚爱。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是,《大败局》的书名灵感就来自
于浙江人民出版社的楼贤俊社长。感谢许智慧律师,从6 年前开始,他就一直在为我尽职“护
航”。
2/107
最后,我当然要感谢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妻子邵冰冰和女儿吴舒然。跟我所有的作
品一样,邵冰冰是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她总是没有原则地认为我干得不错。而读小学四年级
的吴舒然同学有一次问我:“你那么能写,为什么不去给周杰伦写歌词呢?”
吴晓波
正文 自序:关于“中国式失败”的思考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8-30 19:26:55 本章字数:8861
“企业兴盛或衰落、股市繁荣或崩溃、战争与经济萧条,一切都周而复始,但它们似乎
总是在人们措手不及的时候来临。”
――彼得・伯恩斯坦《风险》
在《大败局》出版6年之后,我决意写作《大败局Ⅱ》。在这个被英特尔公司的传奇拯
救者安德鲁・格鲁夫称为“10倍数变革”的数字化年代,6年已足以让一个商业帝国崛起,而
我只不过又写了9个企业的兴衰史――我甚至还不能像6年前那样写出10个。
本书所记录的败局均发生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将它们与《大败局》中的失败案例
合在一起来阅读,你将可以看到过去10年里发生在中国商业界的众多兴衰往事。在任何一
个商业社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败局2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