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导言:《旧制度与大革命》内容提要
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是一本专门来探寻、揭橥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的专著。但他在全书结尾处却宣称:“所有这些原因加在一起,也不足以解释法国以外类似的革命。”而他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却似乎与他的“宣称”是完全相悖的。
那么,他的基本结论是什么呢?他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基本原因一是不平等,二是不自由。他认为几个世纪来,而不只是在同时代,法国人民心中已产生和发展了两种主要激情:一种是“对不平等的猛烈而无法遏制的仇恨”,这种仇恨的产生和滋长的原因则是自中世纪以来“存在不平等”的历史积淀。正是这种对由来已久不平等的仇恨的激情和力量推动着法国人去“彻底摧毁中世纪遗留的一切制度”,去建立一个人道所允许的人人平等的社会。另一种激情则是“不仅要生活平等,而且要自由”。在大革命开始的时候,这两种激情融为了一体,“最终点燃了整个法兰西的心”。所以便爆发为把一切旧制度彻底摧毁的大革命。
好了,既然这场大革命的发生是由“不平等”与“不自由”这两桶炸药构成的,那么托克维尔在前面的那种“宣称”也就不存在了。因为由不平等的压迫与剥削;没有公民自由这两点所引发革命的看法,几乎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所有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与政治家们的共识,托克维尔如果仅仅只揭示了这两点,那么本书就一点价值都没有。就是在法国大革命前,这两个基本点也都早已被法兰西那些思想启蒙者们灌注到了法兰西的每一寸土地。那么,本书的价值到底在何处呢?在于他所揭示的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所出现的那些极具个性特征的政治现象与社会现象给人的历史启示,尤其是对于一个统治阶级而言,就更具现实意义。尽管他声称那些原因不足以解释法国此外的任何同类革命,但恰恰是那种最具有个性的东西往往最具普遍意义。
首先,他指出:这次大革命并没有爆发在法国称雄欧洲开始衰落的路易十四、路易十五时代,而发生在了法兰西最繁荣昌盛的路易十六时代。至少在他走上断头台的前二十年时间,法国的经济空前发达,政府在经济上异常的活跃,全面介入社会经济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甚至海上贸易都超过了英国。而正由于经济的发达,使人民更无法忍受到他们所遭遇的一点困苦,更何况这种困苦并非只是“一点”。而且正是由经济发达而造就了一个中产阶级、大资产阶级、新贵族,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更加拉大了不平等的差距,使人民对政府充满了比此前更强烈的仇恨。
其次,托克维尔指出:大革命爆发的法兰西的政治生活,在欧洲的君主国中,已经是十分开明进步的君主国,而绝非是最残暴、最专制的君主国。政府已进行诸多改革,诸如取消了农奴制,人民有了土地;把贵族的统治权剥夺,使贵族变成了一个种姓头衔;国王甚至下令取消了祸害百姓的高级 法院,让人民免费诉讼;成立各省区的人民议会,限制总督的权利等等。但恰恰是他们有了这么多的进步,反而让人民更无法忍受那些旧制度的残余的流弊。以至他们可以忍受路易十四时代的全部流弊,但却无法再忍受路易十六时代还保留的那一点残余。所有人都没饭吃可以忍受,而一些人有饭吃,另一些人却朱门酒肉臭,则让人无法忍受。没有自由时连想望的念头都不会萌生,一旦有了些微自由便渴望更大的自由。人们可以忍受冰川世纪的全面冻结,却容忍不下冰山一角残存的寒冷。乐意忍受全民族的贫穷,却无法忍受富裕的不平等。这似乎是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
第三,托克维尔指出:由于经济的发达,和行政的、政治的一些改革,反使人们更加“一心关注的只是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只考虑自己,蜷缩于狭隘的个人主义之中,公益品德完全被窒息。而专制制度非但不与这种倾向做斗争,反而使之畅行无阻”,并由此而使人们互相孤立,只是自顾自,并将这些已经互相冷若冰霜的人们“冻结成冰”。“每个人都苦心焦虑,生怕地位下降,并拼命向上爬”,“几乎无人不拼命地攒钱或赚钱。不惜一切代价发财致富的欲望、对商业的嗜好、对物质利益和享受的追求,便成为最普遍的感情”,而且正是这种“感情”,“很快便会使整个民族萎靡堕落。然而专制制度从本质上却支持和助长这种感情”。而这种现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专制制度又用各种手段来限制它的发展。“一场浩劫怎能避免呢?一方面是一个民族,其中发财欲望每日每时都在膨胀;另一方面是一个政府,它不断刺激这种热情,又不断从中作梗,点燃了它又把它扑灭,就这样从两个方面催促自己的毁灭。”
第四,法国大革命绝非是哪一个阶层、阶级的行动,而是全社会来反政府、反专制的一次革命。无论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之间互相有多少矛盾、有多少仇恨,但在仇恨政府这一点上却形成了空前的一致。以致大革命爆发时,“要想在法国最广大地区找到十个惯于以正规方式共同行动、进行自卫的人,都是徒然”。甚至“那些受到革命最大威胁的人却走在最前列,开辟和扩展通向革命的道路”。这种对于统治者而言可怕也可悲的现象,不禁让人想起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前苏共政权的垮台。
第五,由于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所造成的社会阶层、阶级地位的变化,造成了社会多重矛盾的尖锐对立与激化,而政府却没有一个阶级和政党的力量来依靠,“表面上是一军统帅,其实是光杆司令”。由此可知,那个已存在了千年的封建贵族阶级,“怎么会在一夜之间就被推翻”。这似乎是一个相当根本的原因。
本来是统治阶级的封建领主旧贵族阶级,首先被统治者踢出了统治权力的核心,封建王朝不允许他们执掌权力,但却保留了他们的特权。这个阶级却死死抱住这点剩余的特权仍装得作威作福的样子,连与平民通婚的事似都不可能,整个贵族阶级似乎变成了一个封闭的“种姓。”不仅使自己脱离了人民,“在民族中陷于孤立”,而且让人民一看他们竟“如此令法国人厌恶”,“一看见他们心中便燃起民主的愿望”。而旧贵族的财富却不断地流入新兴的资产阶级手中,两个阶级在大革命前已不仅是互相“仇恨”,责备对手,“他们成了敌人”。
另一方面在新的政治、经济、法律政策的催生下,又出现了“食利者、商业、工业家与其他批发商或贪财者”——新兴的资产阶级。这个阶级是最顺从政府法律、政策的阶级,但在大革命中,“这个阶级这一次表现得最急于改革,并且最坚决”。正是由他们在大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旧制度与大革命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