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9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
作者:夏雪
绘者:(清)聂璜
ISBN:9787521703757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资源来自公众号:幼知书单
序言
“海错”是中国古代对于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和海产品的统称,取《尚书·禹贡》中“厥贡盐絺,海物惟错”之意。古代有一些以“务专”而出名的文人画家,但他们通常只专注于画梅兰竹菊、花鸟人物,像聂璜这样绘制海错的画家极少。《海错图》是聂璜唯一存世的作品,后人对聂璜的生平知之甚少,各种传世文献中也找不到关于聂璜的记载,因此我们只能通过《海错图》中的题序、赞、跋文等进行推断和考辨。
聂璜,字存庵,号闽客,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推测其出生于明末清初。聂璜的艺术生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迁居台瓯(今浙江台州、温州一带),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绘制完成《蟹谱三十种》;后期云游四方,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绘完其余物种,并与蟹谱部分集合为《海错图》。聂璜不仅学识渊博,还能够细致观察、实地亲测、推敲辨析,再加上画技娴熟,因此他所绘的《海错图》能在当时脱颖而出。
《海错图》整套画谱中并无任何敬献之语,也就是说,聂璜画海错并不是为了进呈给皇帝的,这是少数来自民间后被皇宫收藏的画谱之一。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海错图》是在雍正四年(1726年)被收入清宫造办处的,雍正皇帝曾多次翻阅。继位的乾隆皇帝还曾连下数道圣旨要求将这本书送给他看,并将其存放于重华宫内,后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中。
《海错图》共四册,第一至三册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第四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海错图》所描绘的生物物种,绝大部分是“取其可见可知者”,既有百姓常见、易见的生物,也有进贡用于御膳的珍贵种类,还有难见或是神话传说中的奇鱼、异鱼,聂璜还对所挑选的物种进行绘名、写赞,引经据典加以解释说明。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图志,具有极高的物种参考价值,为研究我国古代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材料。另一方面,《海错图》以标本式构图,尽可能真实地展现了海洋世界的丰富多彩,在我国传统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
《海错图》描绘了生物物种、传说化生动物、非生命物质共三百余种。聂璜画的《海错图》,用色绘形大胆,想象奇绝瑰丽,他笔下的海错或憨萌可爱,或张扬凶恶,或丑陋夸张,无不让人印象深刻。他还用简洁、诙谐的语言,将画中生物的来龙去脉做了说明,既有说赞,又有考辨,读来妙趣横生,让人回味无穷。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研究馆员
文金祥
编者导读
《海错图》流转于民间,在雍正四年进入皇宫,并在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进入乾隆视线。这套图谱每册开篇第一幅画钤有“乾隆御览之宝”“重华宫鉴藏宝”“石渠宝笈”等印,可见乾隆对这套书的喜爱。皇帝虽执掌万里江山,却不能事事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也渴望了解这神奇的大千世界,赏尽天下的奇珍异兽。这种好奇心,与普通人没有太大分别。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在此,故宫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特地为广大少年儿童策划了以《海错图》为蓝本的《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希望让孩子们也能认识到《海错图》的价值。
这本书综合考虑每种动物的特点,从《海错图》中甄选了四十种动物,在各种史书、笔记、小说等古代文献中选取素材,以讲故事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物学知识(如外貌、生活环境、习性等)融合在了一起,并辅以《海错图》原画和所配文字,将它打造成适合孩子阅读的通识类读物。
这四十种动物分为七类,即鳞部、兽部、虫部、介部、羽部、化生、传说:“鳞部”十六篇,它们大多是古人口中啧啧称赞的海鲜。例如鲈鱼,古人对它赞不绝口,有诗云:“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通过它的故事,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独特的饮食文化。“兽部”两篇,主要介绍大型海洋哺乳动物。例如海鰌,我国古代的小型战舰中的海鰌(鳅)船就是根据这种动物发明的。“虫部”四篇,介绍了棘皮动物、软体动物、刺胞动物、腔肠动物等。例如珊瑚,它不是贝类,而是珊瑚虫的“遗骸”。“介部”九篇,分别介绍了贝类、节肢动物和爬行动物。例如西施舌,它的得名源于一段凄惨的故事。“羽部”两篇,介绍了两种生活在大海附近的水鸟及其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化生”和“传说”共七篇,介绍了一些化生和传说动物,它们大多是古人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动物形象和图腾等。
为了保留《海错图》古朴的韵味,每篇文章的标题都使用了原画的名字。虽然有些名字不为人熟知,但是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它们在古时候的名称,有助于阅读和学习古文。在古人考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研究结果,对书中所描述的生物重新进行了审读,并依据史料、现代科学知识等进行分析,更具科学性。有些原画的名字是动物某科或属的名字,著者尽量参照图画辨别它是哪一种动物,以这种动物为对象来完成写作。考虑到将有些动物学知识插入文中,会影响文章的趣味性和连贯性,所以在文章左侧或右侧的分栏中列举了动物的中文名、拉丁名、主要食物、栖息地和分布范围。
在写作风格和手法上,《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引用《海错图》画谱中的原版手绘图,并从古书、典籍记载的相关史料中寻找该物种或现象存在的依据,结合风俗文化、现代科学研究结果,用通俗的语言进行分析,向小读者们介绍它们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既严谨、科学,又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在为孩子讲述中国历史中海洋生物故事的同时,又以博物学视角,从历史、民俗、动物、神话等方面,为孩子介绍它们背后的神话传说、文化渊源、历史演变、地理环境及生活习性等,让孩子们通过海洋生物之窗,读着有趣的故事,欣赏着《海错图》精美的原画,循着前人的足迹,了解中国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事情,了解那些早已经消失了的或者尚且存在的动物的故事,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等知识,走进神秘而有趣的海洋世界。
中信童书

鳞部
鲈鱼
中文名 松江鲈
拉丁名 Trachidermus fasciatus
主要食物
虾、小型鱼类。
栖息环境
近河口浅海水域,洄游于 ............

书籍插图:
书籍《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 - 插图1
书籍《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