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国痛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8mb。
书籍内容:

一、中国全面小康什么样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志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和农业部共同制定出了《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和《全国城镇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三套小康标准。此后,这些标准成为衡量全国人民跨入小康的基本条件。从标准规定的五个方面看,我国当前经济水平和精神生活已达到小康标准,物质生活、人口素质和生活环境实现程度分别为94.6%、88.4%和91.5%。具体体现为:城乡居民的收入日益提高。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农村居民的年人均纯收入2476元。

  按《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指标测算,到1999年我国总体已走完温饱阶段94.6%的路程,200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0美元,2002年年底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1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则突破了1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我国进入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十几年前,一家三代挤在一间房子里并不罕见,如今,我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超过10平方米,农村达到25平方米。

  从1998年开始,我国个人购车已占销售量的50%以上。目前,城市居民中每万人拥有轿车已达100多辆;假日旅游也正成为中国人新的消费热点。2002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87782万人次。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只有300万人次,到2002年,已经达到1660万人次。

  通信业发展异常迅猛。截至2002年底,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已突破2亿户,达到21442万户;手机的用户数也超过2亿户,达到20662万户,均居世界首位。我国网民人数早已超过6000万户,名列世界第二。

  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02年底,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小学和初中升学率分别为94.4%和50%。1999年底成人识字率达87.6%,超过85%的小康标准值。到2000年底,全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重为4.7%。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2002年底,我国文化馆达到2847个,公共图书馆2689个,博物馆1451个。2002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3.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4.5%。

  环境生态保护有所改善。2002年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由1995年的793个扩大到1757个;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也由1995年的7172万公顷发展到13295万公顷;全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数达82个。可喜的是,1999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到16.55%,首次超过15%的小康标准。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29万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5万个;病床床位321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2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44万人,其中医生211万人,护师、护士130万人。全国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687个,卫生技术人员22万人;妇幼保健院、所、站3047个,卫生技术人员14万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4.8万个,床位7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03万人,已有89.8%的村拥有医疗点,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9万人。国民平均寿命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1990年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至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十年提高2.85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高7岁。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2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4731万人。其中,职工11128万人,离退休人员3603万人,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达到1434万人。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0182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40万人,比上年增加127万人。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9400万人,增加1770万人。全国共有2054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国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19万张,收养各类人员89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9万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8820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70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近60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12亿元。

  另外,在农村,到2000年底,全国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00万村民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保障金7.3亿元。

  以上各类数据和指标表明,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全面小康的主要内涵

  什么是“全面的小康”?人们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等指标来说明,也可以用平均工资水平、人均住房面积以及家庭机动车拥有量等指标来描述。但仅有这些量化指标还不充分,联系十六大报告的基本精神,就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方面来说,“全面小康”的内涵还应当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1.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将更多表现为发展需要的满足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国已经在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但这个阶段的“小康”是以温饱为主要参照物,以“衣食有余”为基本体现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是以生理意义上的需求,也就是生存需要得到越来越高程度的满足为特点的。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人们在吃、穿、用、住等方面的物质消费状况,在量和质上都普遍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仅以城镇住房为例,我国2001年末时城镇居民人均居住(使用)面积为15.5平方米,比1980年时的5.0平方米增长了两倍半还多!要知道,同期我国的城镇人口从1.91亿人增长到了4.81亿人,增长了一倍半还多!但人毕竟不只有生存的需要,还有发展需要。全面的小康,就应当是人的发展需要不断得到更高程度满足的小康。人的发展需要不仅包括生理意义上的需求延伸,如健康、休闲等,而且包括社会意义上的需要,如提高文化水平、掌握更多社会竞争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等。十六大报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小康中国痛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