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2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杨国强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
(新史学文丛)
ISBN 978-7-303-21501-0
Ⅰ.①脉… Ⅱ.①杨… Ⅲ.①社会变迁-研究-中国-近代 Ⅳ.①K250.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256708号
营销中心电话 010-58805072 58807651
北师大出版社学术著作与大众读物分社 http://xueda.bnup.com
MAIYAN DE RENWEN
出版发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www.bnup.com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印  刷:鸿博昊天科技有限公司
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
开  本:890mm×1240mm 1/32
印  张:10.5
字  数:195千字
版  次:2017年1月第1版
印  次:2017年1月第1次印刷
定  价:56.00元
策划编辑:谭徐锋  责任编辑:谭徐锋 潘永强
美术编辑:王齐云  装帧设计:王齐云
责任校对:陈民   责任印制:马洁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反盗版、侵权举报电话:010-58800697
北京读者服务部电话:
010-58808104
外埠邮购电话:
010-58808083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制管理部联系调换。
印制管理部电话:
010-58805079
自序
收入本书的这些文字体例不一,主题不一,篇幅不一,是三十年来在论文之外断断续续形成的。其间的大半都是应约而作,所以难以归类,也难于保存,虽是出于自己之手和自己之口,但手头留存的其实并不多。在我的意中,本已视之为卑之无甚高论,不过是留在岁月之河里的一点痕迹。蒙徐锋先生青睐,以为这些文字可以辑集成书。他是这一行里正在骎骎乎而起的后劲,因此其热心不仅使我感动,而且起我敝帚自珍之心。之后又得学生帮助,费心从各处收罗了这些散落的文字,并力所能及地查补了原文略去的注释,遂得汇为一册。
今日重读旧文,感触殊深的是人生之易老和学问的难成。我不敢自信写的和说的能当人人之意,但至今仍引以为自安于心的是修辞立其诚,这些话我说的时候很用心,写的时候也很用心。一九一一年,王国维曾说:“学之义不明于天下久矣。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虽然已相隔百年,但在这一点上,今时犹似往昔。身在新旧、中西、有用无用之间,我所能做的,也只有以此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做一个“学焉而未尝知学者”。
杨国强
二〇一六年十月于沪上
曾国藩手札
李鸿章与家人
张之洞与英国军官
晚清重臣
晚清地方官
袁世凯
蔡元培
《科学》杂志创刊号
上篇
清学和近代中国思想走向中的偏失
儒学、士人与近代中国
曾国藩传稿
一个社会解体的时代和辛亥革命
蔡元培的文化品格和民初中国的新文化
公平正义和息争以安天下
关于《衰世与西法》的对话
钱穆:以文化贯通历史
笔谈三篇
杂论四则
下篇
在翻耕陈旧中进入历史的深处
史学理论和史学的碎片化
百年沧桑:一座城市和一条河
漫长的认知:中日之间的可比和不可比
革命所改变的东西和没有改变的东西
以敬慎之心立自得之见
科学的本相和科学的声势
在积寸累铢中切近历史
上帝的福音与尘世里的中国
民族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历史的回顾
追怀沈渭滨教授
附录 杨国强:走近晚清士人的心灵
上篇
清学和近代中国思想走向中的偏失
中国文化重道、学、政相绾连,从而相信学术会最终地和内在地影响政治。因此王夫之论宋代政事而不满于王安石,曾直谓之“以学术杀天下”。
[1]

若由晚清以来的近代思想走向,以及这种思想走向牵引下的社会变迁和政治嬗蜕为着眼点,以上溯清代二百六十年间的学术取向和流变,则其两头关联的厘然可见,正说明古人留下的老生常谈里常常会有真知灼见。
罗振玉作《本朝学术源流概略》,于末了一章论清学之“失”,首列“详训诂而略义理”为大弊。并引“顾氏炎武为本朝学者所服膺,而亭林在关中建朱文公祠,江氏永,王氏懋竑汉学甚深,而一注《近思录》,一为《朱子年谱》,初未敢轻宋学也”与“后来诸儒悉贵汉而轻宋”相对比,以写其风气既成之后的没有义理而众流归一。
[2]

在他之后,陈寅恪说:“有清一代经学号称极盛,而史学则远不逮宋人。”他以史学不振为清代学术的大弊,又深而论之,举史学的“材料大都完整而较备具,其解释亦有所限制,非可人执一说”而“无从判决其当否”为学问的确定性,以反照经学“材料往往残阙而又寡少,其解释尤不确定”。并从这种与残缺和寡少连在一起的不确定里抉出清学内含的两种偏失:以“谨愿之人而治经学,则但能依据文句各别解释,而不能综合贯通”;以“夸诞之人而治经学,则不甘以片段之论述为满足。因其材料残阙寡少及解释无定义之故,转可利用一二细微疑似之单证,以附会其广泛难征之结论”,遂有如“图画鬼物,苟形态略具,则能事已毕,其真状果肖似与否,画者与观者两皆不知也”。前者的毛病在于由割裂而破碎,又因割裂破碎而“不能讨论问题”;后者的毛病在于由凿空而虚妄,又因凿空虚妄而“奇诡悠谬”。而两者之共趋同归,则是“往昔经学盛时,为其学者,可不读唐以后书,以求速效”。
[3]

以此为导向,便不能不是唐以后一千多年历史在清人心中的轮廓模糊而细节漫漶。
明代王学,末流已归于“游谈无根”。因此清学起而代谢,以实证为功夫,自有其内在的历史合理性。然而“学术本以救偏,而迹之所寄,偏亦由生”。
[4]

与这种代谢相伴而来的汉宋之间相为消长,最终使儒学的义理一面在久盛之后为考据所压倒。其直接的结果便是从精神上改变了一代士人的貌相。刘师培曾大约而言之曰:“清代之学,迥与明异。明儒之学,用以应事;清儒之学,用以保身。明儒直而愚,清儒智而谲。明儒尊而乔,清儒弃而湿。”而“智”、“谲”、“弃”、“湿”都会催化出士大夫群体中的“用世之念汩”和“廉耻道丧”。 ............

书籍插图:
书籍《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 插图1
书籍《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