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康德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所有权利保留。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德〕康 德 著何兆武 译商务印书馆出版(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 邮政编码 100710)商务印书馆发行北京民族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印刷ISBN 978-7-100-01102-0   1990年11月第1版
开本 850×168 1/32
  2010年10月北京第7次印刷
印张 7 3/4
定价:19.00元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 版 说 明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1989年先后分五辑印行了名著二百三十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1991年6月
再版译序本年春得到商务印书馆编辑何世鲁先生的通知,说是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一书即将再版,问我是否需要修订译文。由于此书初版距今已十有四年,诚然当时总不免会有未能发见的错误或斟酌有欠妥当的地方,遂决定将全书从头至尾重行校订一遍,有所改动。各篇所据的原文仍是德国(普鲁士)科学院《康德全集》版。科学院版尽管也有错误,有些字句学者们也聚讼纷纭,但仍不失为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一个版本。译文中的牴牾却仍然不敢自保。倘蒙读者赐教,不胜感谢。今年恰值康德逝世二百周年,谨以此书作为对于这位一代哲人的一个小小的纪念。此次重校的过程之中,每不免随时有所感触,所以在校订过程中也随手记下了一篇再版序言,不敢说是对读者有所帮助,只不过是自己读书时的一点肤浅的体会而已,现附录如下,仅供读者参考。 今年2月曾去参加一个康德三大批判新译本的首发式。一种学术思想的价值如何,固然并不有赖于是否有隆重的仪式为之作秀,然而仪式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且有领导人出席,仍不失为反映它之为主流社会所认可的程度。归来途中,不禁联想到康德哲学百年来在中国的命运。因为自从上个世纪之初梁启超、王国维这两位中国近代学术思想界影响最大的领军人物最早把康德引进中国以来,至今恰值整整一个世纪。梁老先生在20世纪初叶大量介绍了西方近代思想给中国,可以称为是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的一大功臣。至于轻薄为文者流讥评他是转手贩卖,反倒是表明了自身的幼稚、浅薄和无知。因为那个时代正有如一个初学识字的幼儿,浅薄、无知和可笑都是正常现象。正有如杜诗所谓:“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梁、王一辈乃当时之体,是无愧于江河的万古奔流的。王老先生最初读《纯理批判》,读不懂,再读,仍不懂;后来读了叔本华和尼采,再回过头来读康德,自己才感到有会于心。上个世纪40年代之初,我们一辈青年学生初读康德也局守当时流行的办法,都是从《纯理》一书入手的。当然,最初也是读不懂。记得有一次,我向同学友人王浩谈到:连王国维大师都读不懂的,我们大概是没有希望能读懂了。他回答道:话不能这么说,王国维没有读过近代科学,所以他读不懂。我们有了近代科学知识,我们是会读懂的。这一说法,后来我体会是不错的。确实,纯理批判的出发点归根到底不外是牛顿经典体系的世界构图。王国维的著作中没有他曾学过或掌握过牛顿体系的记载,而那却是我们青年时都已熟悉了的。从他的文章中,也看不到有任何牛顿体系式的思维方式,像是我们从《天体理论与自然通史》中可以鲜明地感受到的。当然要阅读康德的古典哲学那种冗长而沉闷的文风,确实是要费一点力气才能啃得动;不过,里面的思路却是清楚明白的,不像某些后现代的著作,往往似乎文字本身倒也简单明了,然而读罢以后却令人满头雾水,不知究竟说的是些什么。有些论者却不顾原文的思路与文风,动辄指责译文不流畅、不好懂,乃至难以卒读。然而难道一定要把康德(或黑格尔、马克思)这类经典著作都译成通俗读物乃至儿童文学才算是好懂吗?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忠实于它的思路和它的风格。这是需要费点功夫去体会的。如果这点劲都不肯费的话,那就还是老老实实去读儿童文学吧。甚至于王老先生,当他从叔本华和尼采的生命哲学的思路再回过头来读康德时,他自以为这次自己是读懂了;可是,这条思路距康德那严谨的批判精神和思路却是更其遥远了。与会归来不数日,意外地收到一封陌生者的信。信是用德文写的,中译文如下:非常尊敬的何教授先生:过去的一个学期中,在由鄙人主持的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哲学系历史理性批判高级讨论课上,我们就您的同名文集中有关康德历史理性批判的文章进行了讨论。目前在奥地利两名知名学者(Wilhelm Dilthey及Alois Dempf)对这一领域的学说思想正在展开激烈的讨论。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两者均回溯到康德的历史哲学,正如我们在讨论课上所了解的您的著作中那几篇文章所研究的范围一样。一位来自中国的学生——段宏伟先生——参与了我们的讨论,翻译了您的文章中的部分内容并且做了一个相关报告。我想在此对您在这个领域里的研究和贡献表示真诚的感谢!当然,还是有很多问题仍有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必要。比如在康德的学说中并没有阐释他那著名的三大哲学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在哲学上的理由。但也许第四个问题——什么是人?——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拙意以为或许这个问题可以解答——您书中所提出的对康德的疑问(即为什么康德没有对我们认识历史的能力首先进行批判)——历史知识在人类学中的不可度测。更明 ............

书籍插图:
书籍《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康德》 - 插图1
书籍《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康德》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康德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