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的福祉:贫困、健康及生活满意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0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第1章 导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老年人福祉?
第二节 老年人福祉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资料来源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
第2章 老年人贫困、健康和生活满意度
第一节 核心概念
第二节 老年人贫困、健康、生活满意度状况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3章 老年人贫困流动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数据和贫困线
第四节 老年人家庭贫困的动态流动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老年人健康不平等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数据、变量和方法
第四节 结果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5章 老年人医疗保险获得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数据和基本模型
第四节 实证结果和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6章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年龄差异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数据与方法
第四节 年龄的双向作用
第五节 年龄正向效应分解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7章 社会比较、个体比较和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数据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发现
第二节 理论和政策应用价值
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第1章 导论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是各国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之一。福祉(wellbeing)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仅涉及收入水平、贫困程度等经济方面的状况(economic wellbeing),也涉及躯体的健康状况(physical wellbeing),还可以指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等社会心理方面的状况(subjective wellbeing)。中国政府一直在增进百姓福祉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曾对如何增进人民福祉做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譬如“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缩小收入差距”。
[1]

本书将目光聚焦于中国的老年人,以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经济、健康和社会心理三个方面,细致描述老年人的福祉现状,深入研究影响他们福祉的因素。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加深普通民众对于中国老年人福祉的了解;也希望能够有助于政府官员制定相关的社会福利政策,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老年人福祉?
至少有两方面原因促使我们研究老年人福祉。一方面,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其老龄化具有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口数量多三大特征,因此任何人都不能对中国老年人的福祉状况等闲视之。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的老龄化速度由其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速度决定。1949年以后,中国成功地降低了人口死亡率。20世纪70年代后期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生育率短期内大幅下降。死亡率和生育率的双下降使得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如表1-1所示,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近7%,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这一数字已经达到8.87%,年均增加0.19个百分点。尽管新中国成立初期鼓励生育的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是1964~1982年、1982~1990年、1990~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分别年均增加0.075个百分点、0.083个百分点、0.139个百分点,表明1964年以来中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未来几十年内中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将继续加快。这不仅是因为70年代以来生育率持续下降,也是因为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时出生的人口相继进入老年人行列(Zeng,1995;Zeng et al.,2002,2003;邬沧萍、王琳、苗瑞凤,2004)。联合国中方案预计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7.6%(United Nations,2015)。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增加了两倍多;而法国、瑞典等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由7%提高到14%用了一个世纪甚至还多。
表1-1 六次人口普查各年龄组人口变化状况表
中国人口基数决定了老年人口规模十分巨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亿(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达到1.19亿人;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为0.21亿,占老年人口的17.6%(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12)。联合国中方案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71亿,届时差不多世界上每四个老年人就有一个来自中国;中国老年人口自身也在不断变老,高龄老人增加尤其突出,到2050年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规模将达到1.21亿,占老年人口的比例将攀升至32.5%(United Nations,2015)。
另外,如何能够有效地提高对老年人福祉的关注也是促使我们研究老年人福祉及其影响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其生理功能和认知能力衰退以及各种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参与社会经济工作、独立生活的能力下降,需要经济保障、医疗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程度提高。正如图1-1所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国城乡居民的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住院率都大幅度上升。2013年65岁以上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住院率分别达到62.2%、78.4%、19.9%(国家卫生计生统计信息中心,2015)。由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住院率只会进一步提高。显然,老龄化会增加政府和家庭的负担。然而,未来中国在为老年人提供足够支持方面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图1-1 中国不同年龄人口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住院率
资料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2015:表3-1-3、表3-2-3、表4-3-4。
传统上,家庭主要承担着养老的责任。子女(孙子女)负责给年老的父母(祖父母)提供经济和社会支持。几千年来,这种典型的养老模式有力地保障了老年人的晚年生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老年人的福祉:贫困、健康及生活满意度》 - 插图1
书籍《中国老年人的福祉:贫困、健康及生活满意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老年人的福祉:贫困、健康及生活满意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