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的力量:1870年以来的工人运动与全球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文前辅文
Beverly J.Silver
Forces of Labor:Workers’ Movements and Globalization since 1870
©Beverly J.Silver 2003
This edition is an authorized translation from the English Language edition written by Beverly J.Silver.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版据剑桥大学出版社2003年英文版译出。
目录
中文版前言
前言和致谢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劳工运动与劳工研究的双重危机
第二节 关于劳工与劳工运动的现状与未来的辩论
第三节 世界-历史视角下的劳工抗争:概念与理论框架
第四节 研究策略
第五节 20世纪的世界工人:本书概要
第二章 劳工运动与资本转移
第一节 汽车产业中劳工抗争的世界-历史模式
第二节 从美国的弗林特到韩国的蔚山:汽车工人大罢工浪潮的历史再现
第三节 后福特主义的技术调整?
第四节 边界划分和“精益-二元”生产模式的悖论
第三章 劳工运动与产品周期
第一节 汽车产业的产品周期
第二节 比较视角中的纺织工业产品周期
第三节 产品周期、调整策略与运输产业中的劳工抗争
第四节 一种新的产品调整策略?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劳工运动和世界政治
第一节 世界大战和劳工抗争
第二节 19世纪后期的全球化和现代劳工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 国际和国内冲突的恶性循环
第四节 劳工抗争、世界大战和殖民地世界的国家独立
第五节 美国霸权、大众消费以及发展主义的社会契约
第六节 从美国的霸权危机到世界劳工的危机
第五章 世界-历史视角下当代劳工运动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一节 一场冲向底线的竞赛?
第二节 南北差距的终结?
第三节 工人结构性谈判力量的削弱?
第四节 战争与工人权利将何去何从?
第五节 新劳工国际主义?
附录一 世界劳工小组数据库:概念化、测量方法与数据收集程序
附录二 从报纸索引中记录数据的说明
附录三 国家的分类
参考文献
中文版前言
《劳工的力量》至今已经有超过11种语言的版本出版发行。能为中文版作序言我感到特别荣幸。中国漫长而重要的劳工斗争史对于形成我写作本书的思路起到主要的作用。我衷心地希望中文版的读者们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概念和分析的框架,从而有助于理解当前和未来的中国和全球劳工运动的发展动态。我期待收到中文版的读者们的反馈,并与读者们进行许多有益的交流。
当《劳工的力量》在2003年首次以英文出版时,在关于劳工与全球化的文献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论点是,制造业在相对低收入国家(尤其是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工人之间的激烈竞争,从而导致福利状况持续恶化,这就是所谓的“竞次”论点。
在《劳工的力量》一书中,我强烈反对这一论点。我提出的一个针锋相对的论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资本转移到哪里,劳工与资本之间的冲突很快就会跟到哪里。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描述了一个周期性重复出现的历史模式,即资本为了找寻更为廉价且驯服的劳动力而不断转移到新的地理场所。然而,这并没有导致简单的“竞次”现象,相反,其结果是在每一个新的资本喜好的生产地点创造出新的工人阶级和兴起强大的劳工运动。第二章以20世纪汽车工业为例描述了这一历史模式:它追溯了汽车大生产连续不断地拓展,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源地美国,到五六十年代的西欧,再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组被称为新兴工业化的国家(以巴西、南非、韩国为代表)。虽然汽车公司在选择每一个新的投资地点时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对廉价劳动力的预期,但是强大而有效的劳工运动很快就在这些新的投资地兴起。第三章描述了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世界纺织工业的一个相似模式。总而言之,《劳工的力量》讲述了世界工人阶级(以及工人斗争展开的领域)随着资本主义周期性地彻底改革自身,而被周期性地创造和重塑的世界劳工史。
《劳工的力量》出版之初正值全球制造业资本大规模转移到中国。我认为,如果以往劳工运动发展的动力机制能够作为预测未来趋势的指南,那么,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制造业迅速扩张的地方将出现强大的新的劳工运动,尤其是在中国。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工人抗议行动,不过这些抗议几乎全部来自国有企业下岗工人,也就是那些在毛泽东时代所形成,却在企业重组和市场改革中由于大规模裁员而被消解的工人阶级。这种由于工人遭受资本主义“创造性破坏”的“破坏性”结果而引发的抗争类型(我所说的“波兰尼式的劳工抗争”),是《劳工的力量》世界劳工抗争叙事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过,《劳工的力量》第二章和第三章的主要论点是:资本到哪里,劳工和资本的冲突就会跟到哪里。这一论点所关注的是一种不同类型的劳工抗争,我将其称为“马克思式的劳工抗争”。这一类型的抗议是新兴工人阶级的抗议,往往在正经历高速经济增长的产业和地区兴起。这些工人阶级是由资本主义“创造性破坏”过程中的“创造性”一面所形成的。
移民工人在这一过程中起了核心作用,这可以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到五六十年代的西欧,再到七八十年代的巴西和南非的经历中得到印证。周而复始地,大量涌入的移民工人(乍看起来似乎是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使迅速的工业化成为可能。通常第一代移民工人不反抗恶劣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是第二代移民工人则成为大规模劳工斗争的骨干力量,并且在争取工人工作条件的改善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一新工人阶级形成和抗议的叙事也能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动态过程中得以体现。在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移民的第一个十年间,从农村到沿海地区打工的年轻农民工很少会公开抗议。大多数的观察家认为这些农民工事实上是中国农村地区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的一部分。鉴于此,大多数观察家预测,要指望这些工人公开地为他们自己的工资和工作条件而奋起抗争(假设他们会的话),那也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大概从2004年开始,一轮罢工和抗议的浪潮席卷了珠江三角洲的工厂,这为我们“资本转移到哪里,劳 ............

书籍插图:
书籍《劳工的力量:1870年以来的工人运动与全球化》 - 插图1
书籍《劳工的力量:1870年以来的工人运动与全球化》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劳工的力量:1870年以来的工人运动与全球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