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灯:山这边的中国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9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作者简介
黄于纲
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至今行走于湘西凤凰凉灯苗寨进行创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并成为80后艺术家中的翘楚。其绘画和文字作品,从社会学和艺术学切入,以“现实主义”态度述说当下中国的社会及文化变迁。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凉灯:山这边的中国/ 黄于纲著.--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9.3
ISBN 978-7-5705-0767-2
Ⅰ.①凉… Ⅱ.①黄… Ⅲ.①散文集-中国-当代 Ⅳ.①I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72220号
目录
作者简介

首辑
次辑
叁辑
附录一 主要地名索引
附录二 主要人物索引
代后记
阳光和云彩讲述故事的地方
青年艺术家黄于纲笔下不一样的凉灯
这些视觉文献,让我们看到了山那边的中国

凤凰以西两万米
——黄于纲和他的凉灯艺术
野夫

2016年岁暮,我辗转赶到湘西,重游凤凰的笙歌繁华。次日,乘车走极逼窄陡峭山道,来到凉灯。凉灯是一个古老苗寨,一色的土墙,低矮瓦屋,竟然没有一家是新修的水泥砖房。我亦土苗山区人,却从未见过还这么穷困原始的部落。而这里,距离那个旅游国际化的名城,不过二十公里。
这里向无游客,保持着原有的安静和古朴。男人多著破旧汉服,女人依旧苗装,黑色长巾盘头,蓝衣服缀银饰,全村皆说苗语。我们大群人的涌入,是来参加一个独特的艺术展。黄于纲创作的凉灯,就被悬挂张贴在凉灯的每一面土墙上。他在这里生活创作了十年,村民们熟悉他笔下的每一个面孔和风景,家家户户都配合着他的个展。
几个汉子在杀猪,惨叫撕破了一点宁静。一些苗女在洗菜。这都是在为我们预备膳食。一行几十人在村里泥路上晃荡,我为这个奇异苗寨的存在,以及为黄于纲的油画、水墨、雕塑和摄影等作品的刺目陈列,而深深地震撼着。这个飞扬跋扈的时代,还有这样一个年轻艺术家,还有这样一个被遗忘的村庄,这一切无不让人暗自生疼。
策展人杨卫在一家火塘边主持研讨,大家围火煮茶,坐而论道。腊肉,梭筒钩,鼎罐,柴灶与大铁锅,都把我带入童年的记忆。一个明显痴呆的苗妇在烧火,除开火焰漫卷着红黄,整个世界仿佛都是漆黑的。就像黄于纲的作品一样,黑,是他最突兀也最写实的基调。
整个寨子没有任何一点公共空间,山胞们卸下自家门板,在路边摆出几丈长桌宴席。大盆的豆腐烧肥肉一字排开,白米饭分放门板两边,所有人站在寒风中猛吃。客人吃罢,全村人接着吃。寒山中的盛会,节日一般热烈。回程时我在想,也许今生再难抵达这里。我无法想象,黄于纲是怎样在此旅居十年……

第一次接触黄于纲的名字,是在几年前的北京宋庄。于建嵘拉着我去看一个综合艺术展,就叫“凤凰西去20000米”。展出的内容包含油画、雕塑、摄影、录像和装置。所有的主题都是一个:凉灯,以及那些苗人。
最让我震撼的是那个叫作“嫖屋”的装置,他们把山江镇上那个小木屋原样移植到了展厅,将实物悬挂于展墙上——破烂的木床,肮脏的被窝,鲜红的开水瓶,甚至满地用过的卫生纸和嫖客抽过的烟蒂,都赫然陈列在那里。旁边播放的纪录片,讲述着这个嫖屋的故事。单身山民赶街,为解决性压抑,进屋,宾主尽欢,十元一次。屋主在木壁上钻出的小孔,供更穷的汉子偷窥,一元一次。
这不是虚构,这就是北上广之外,名城凤凰之侧的另一个村庄。这些苗胞似乎依旧生活在沈从文先生笔下,带着毛皮帽的男人,有着大奶子的婆姨,矮小黝黑,仍然在刀耕火种中男欢女爱,生老病死。
我相信,类似的穷乡僻壤,以及依旧还在如此艰难求生的山胞,在中国并不鲜见。但是,是怎样一个年轻艺术家,还会匍匐在这种土地上,融入其中,一去数年,去平视和刻画他们的日常生存——这成了我对这次展出的好奇所在。我们在都市的酒廊歌肆,见多了无数高谈阔论的艺术家;已经很少还有人愿意植根荒原,在凛冽风霜之下开枝散叶。
在这之后,我结识了这个名叫黄于纲的年轻兄弟,并再次参加了他在凉灯的这个奇特的画展。我是美术圈的局外人,我只能根据个人的古旧审美,来衡量我眼中作品的好恶。我更关心的是人,出于对文学的兴趣,我更想弄清楚他的身世、成长与因缘。就像我读罢《渴望生活》,去了凡·高的故乡以及法国南部乡村,我才真正读懂了凡·高的作品一样。

黄于纲1980年出生在湖北石首长江边上的小村天星堡,父母务农。一岁多时父亲病逝,其上还有两个姐姐。他母亲原是湖南桃江人,有九个姐弟,随长辈逃难到湖北。传说中他的父亲是乡村世界的快活人,白血病去世后,奶奶很霸道,不允许他的母亲改嫁。但是一个桃江来的游乡木匠,吸引了这位年轻寡母。外婆当然支持女儿改嫁,奶奶这一方则只许她带走长女。于是两三岁的黄于纲,只能被生母遗留在石首乡下,母亲则嫁回了桃江。
也就是说,打他记事开始,便没有见过父母。而奶奶和叔叔给他的教育就是——你妈妈不要你了。他只能和二姐一起,陪奶奶住在一个小土房里。奶奶发誓要养大这个长孙,以便为自己养老送终。她的脚在冬夜总是冰凉的,孙子总是抱着她的脚睡觉。在最贫困绝望的某个夜晚,奶奶曾把最好的衣服穿在身上,准备去离村不远的一条小河自尽。早慧的黄于纲有意识地把她的脚抱紧,她抽了两个多小时旱烟犹豫,终于为了脚下的这个孙子,放弃了去死。
他以孤儿身份在乡村小学上学,免学费,衣服则是全村募捐而来的。有一次穿着捐赠的花衣服上厕所,还被人当成了女孩;总喜欢到河滩上玩,因此被老师处罚站在操场,脖子上画一个猪吊着。初一只读了上学期,学校不再答应以孤儿的免费方式来读书;借旧书读,学校也不答应,只好辍学去砖瓦厂插砖营生。
两个舅舅还在这个村子生活,外公外婆和其他亲人都回了桃江。二舅过年回去,总会见到黄于纲的妈妈。她每年都会捎二十块钱,以便儿子想去看她时作路费。那个辍学的春天,他决定上路寻母。把奶奶的屋扫干净,开水烧好,茶倒好。堂屋正中摆着亡父遗照,他悄悄磕头,给整个老宅子也磕了几个头。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写的日记,在腰间缠满。拿着妈妈捎来的二十元钱,上了从燎原镇到石首的车。还写了一封辞信给读初中的堂妹,说他要去找妈妈,要去寻找读书的路。
第一次坐汽车,第一次过长江,如果没有这一次十三岁的过江,也许他 ............

书籍插图:
书籍《凉灯:山这边的中国》 - 插图1
书籍《凉灯:山这边的中国》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凉灯:山这边的中国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