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冲突:升级、僵局及解决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内容提要
《社会冲突》成书于30年前,本书是第三版。本书向读者呈现了冲突整个发展历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既剖析了社会冲突的理论,又探讨了解决办法,理论模型紧密结合研究实践,而且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冲突案例,读来发人深省,欲罢不能。
新版本一如既往地紧跟时代的脚步,关注国际大事和学术进展。在保持原书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几乎每个部分都进行了修改,加入了很多新的案例和内容。拓展了种族冲突和地区冲突的内容,强调了文化在冲突中的作用。第三版新增的冲突主题有:冲突群体动员、叙事和隐喻、暴力、非暴力抵抗、成熟度、去升级化螺旋、冲突解决培训、和平维护、和平建构、宽恕及和解。直接关注了最新的冲突现象,如恐怖主义、校园枪杀案等。
冲突缘何而起?卷入冲突的个体、群体、组织和国家面临着何种决策?为什么冲突升级最终会势衰力竭?怎样做才能使冲突朝着和解与解决的方向迈进?结合本书提供的丰富的现实生活案例,你一定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本书先前的版本已经应用于所有涉及社会冲突的课程,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平研究、商务贸易、政治科学以及国际关系领域等。本书既可以用做核心课程的主教材,也可以当做核心课程的辅助读物。
主编简介
彭凯平(Kaiping Peng)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美国加州大学(UCLA)心理学与东亚研究终身教授
现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及东亚研究终身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学博士。曾教授的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现任职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执行委员(2010年至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2009年至今),曾任职美国心理学会科学领导小组成员、伯克利加州大学社会人格心理专业主任、第五届世界华人心理学家学术大会共同主席,并担任过美国唐氏基金会董事和德国宝马公司青年领袖论坛董事会成员;为众多政府和国际公司作战略、人事、文化,管理咨询,例如:福特,宝马,美国航天局,富士康,宏达电,万科,中化,中航,海总,总装备部等。他还是多所国际著名商学院常聘客座教授,并连续多年获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最佳教学奖。
彭教授曾发表140多篇期刊论文,多次获得重要学术奖项(包括2004年美国社会问题心理学会最佳论文奖,2006年美国管理学院最佳论文奖),出版学术专著多部,2007年被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评为全世界论文引用最多的中青年社会心理学家。2008年5月起受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首任系主任;2009年入选中组部国家级海外高级引进人才(千人计划),回国后主要贡献包括:主持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复系工作;主持与国防有关的特殊人员的心理保障工作;主持并推动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普及工作并担任国际积极心理学联合会中国理事;参与中国各城市幸福城市建设工作;以清华名义发布科研论文70多篇,为论文国际引用名列前茅的少数中国社会科学学者。
序一:译丛新序
1979年,我在北京大学校园开始了我的心理学求学生涯,当时我们心理系的老师委婉地告诉我们,你们学心理学可能早了20年。老实说,年轻的我们当时并没有完全领会这句话的多重含义。
2004年,我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校园,开始了和新曲线出版咨询公司的合作,推荐出版《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坦率地说,我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套关于人性、人情、人欲、人世的学术丛书,会有这么大的社会影响,成为中国出版界发行的最畅销的心理学丛书之一。
2013年的今天,我已经到了清华校园。受清华大学之邀、加州大学之托,五年前我开始帮助清华大学恢复它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心理学系,并出任复建后的首任系主任。五年的国际穿梭,以及和国内心理学界同仁的共苦同甘,已经让我看到了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兴起,等来了中国心理学的春天!
所以,当新曲线公司的同事们决定出版该丛书的十周年纪念版,不仅新增《社会认知:洞悉人心的科学》、《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社会冲突》、《社会心理学之旅》、《社会心理学纲要》等新品种,而且对《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决策与判断》等原有品种的译文进行精益求精的再加工,将丛书以更加精致、高雅、系统的方式介绍给我们的读者,并邀请我为新书重新写序,我已经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并相信它一定会成为人们喜爱的优秀的心理学书籍。
那么,为什么短短几年社会心理学会在中国变得如此大受欢迎?甚至我们还可以问问,为什么清华大学要在2008年恢复它的心理学系?我觉得,中国的现代化是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在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3400美元。根据经济学家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的人均3000美元的现代化标准,这正式表明中国已经迈入现代化国家的门槛。美国是在1962年首先进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英国是1968年,法国是1972年。
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变得比物更为重要。现代化之前,我们追求小康,以物质的丰富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现代化以后,我们追求和谐、文化、美和幸福,以人民的尊严和完美生活为奋斗目标。这种变化,也不断反映在中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变化上。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构建和谐社会”,从“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建设美丽中国”, 这些理念其实反映的正是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人民基本需求的变化和提升。心理学家马斯洛早就提出人类的需要层次理论,就是说人类从一开始衣食住行的生理需求,逐渐上升到安全、归属、爱和尊严的社会需求。再往上,就得有文化和知识的需求,以及对美的追求。人类最高级的需求就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心理指标就是幸福的巅峰体验。
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人又是什么?其实,人最重要的标志是他有心理活动。“人者,心之器也。”正是因为人类的心理活动,人生活得才有意义,才有价值。没有心理活动,人就是行尸走肉。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没有人类的心理,可以照样存在。没有人类,星空依然灿烂,太阳照常升落,但一旦人类的活动参与进来,星空就不仅仅是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社会冲突:升级、僵局及解决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