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价值尺度:货币比价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7.4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王宏斌
河南洛阳人,1954年生。先后就学于河南大学历史系、中山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着有《晚清货币比价研究》等。
本项目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重要学术著作资助项目
Copyright © 2015 by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版权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清代的价值尺度:货币比价研究/王宏斌着.—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9
ISBN 978-7-108-04539-3
Ⅰ.①清… Ⅱ.①王… Ⅲ.①货币史-研究-中国-清代 Ⅳ.①F822.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098847号
责任编辑 张 荷
装帧设计 蔡立国
责任印制 郝德华
出版发行
三联书店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网 址 www.sdxjpc.com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市松源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5年9月北京第1版
2015年9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 本 635毫米965毫米 1/16 印张36
字 数 531千字
印 数 0,001-3,000册
定 价 75.00元
(印装查询:01064002715;邮购查询:01084010542)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学术回顾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顺治与康熙初年的“银贵钱贱”(1644—1674年)
一 1644—1681年银钱比价的波动形势
二 清廷的各种调剂措施
三 时人关于银钱比价变化的各种看法
四 影响本时期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五 西欧的“价格革命”与中国的银钱比价
六 关于顺治与康熙初年银钱比价波动原因的分析
小结
第二章 康熙中期银价暴跌的成因(1674—1690年)
一 1674—1690年银钱比价暴跌情况
二 时人关于银钱比价变化的一致看法
三 米价、物价与银钱比价
四 关于本时期“银贱钱贵”原因的分析
五 “三藩之乱”与银价的暴跌
小结
第三章 康熙后期的银价再度上涨(1690—1705年)
一 1690—1705年的银价上涨情况
二 官方的调剂措施
三 玄烨等人的看法
四 米价、物价与“银贵钱贱”
五 影响本期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小结
第四章 从康熙晚期到乾隆中期银价的再度下跌(1706—1770年)
一 1705—1770年的银钱比价波动情况
二 清廷对于“银贱钱贵”的应对措施
三 时人关于银钱比价变化的各种看法
四 银钱比价与粮价
五 1703—1770年铜铅锡价格波动概况
六 关于本期银钱比价波动原因的分析
七 “银贵钱贱”与铜钱数量
小结
第五章 乾隆中后期“银贵钱贱”问题的第三次出现(1771—1797年)
一 1771—1797年银钱比价的波动形势
二 官方的应对措施
三 银钱比价与粮价
四 小钱与“银贵钱贱”
五 影响本时期银钱比价波动的金属价格和成分因素
六 “重银轻钱”与“银贵钱贱”
小结
第六章 嘉庆初年银价的暴跌问题(1797—1805年)
一 1797—1805年银钱比价波动形势和官方的应对措施
二 银钱比价与粮价物价
三 影响本时期银钱比价的制钱金属价格与成分分析
四 国内战争与“银贱钱贵”
小结
第七章 嘉庆道光时期的“银贵钱贱”及其成因(1805—1853年)
一 1804—1853年银钱比价波动形势
二 洋钱与“银贵钱贱”
三 鸦片与“银贵钱贱”
四 世界白银产量的减少与中国的“银贵钱贱”
五 银钱比价与粮价
六 银钱比价与物价
七 钱票与“银贵钱贱”
八 小钱与“银贵钱贱”
九 铜价下跌与“银贵钱贱”
十 “银贵钱贱”的动力与方向
小结
第八章 咸丰同治年间银价暴跌及其成因(1853—1866年)
一 1854—1865年银价暴跌形势
二 银钱比价与粮价和物价
三 “铜贵钱少说”
四 关于“白银入超说”的商榷
五 “世界银价下落说”析疑
六 战争与银钱比价下落
小结
第九章 同治中后期银价增昂情况及其成因(1866—1874年)
一 1866—1872年银价增昂情况
二 白银流出流入与银价增昂
三 世界金银比价与中国银钱比价
四 铜价下跌与银钱比价的变化
五 银钱比价增昂与商品经济的恢复发展
小结
第十章 光绪时期银价下落与币制改革(1875—1905年)
一 1875—1905年银价下落概况
二 银价持续下跌与粮价上涨
三 银价下跌的原因
四 光绪时期的币制改革
小结
第十一章 光宣之际银价增昂与制钱制度的终结(1905—1911年)
一 1905-1911年银价上涨的幅度与范围
二 铜元的冤词
三 清末银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四 制钱制度的终结
小结
第十二章 清代银钱比价波动与官吏贪污手段
一 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的概况
二 “银贵钱贱”形势下官吏聚敛财富的手段
三 “银贱钱贵”形势下官吏聚敛财富的手段
四 贪污与吏治腐败
小结
第十三章 清代货币数量学说与银钱比价波动
一 清代前期的货币数量学说
二 鸦片战争前后“银贵钱贱”形势下的货币数量学说
三 太平天国时期银价暴跌形势下的货币数量学说
四 清末银贵形势下的货币数量观点
五 清代货币数量学说批判
小结
第十四章 货币名目主义与咸丰钞票发行始末
一 道光时期关于发行纸币的学术争论
二 咸丰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的争论与抉择
三 咸丰钞票发行始末及其社会危害
小结
第十五章 货币名目主义与咸丰大钱的兴废
一 道光时期关于铸发大钱的初步酝酿
二 名目主义的得势与咸丰大钱的铸发
三 反名目主义的批评与大钱的停废
四 市场的混乱与兵民的贫困
小结
简短的结语
一 劳动价值论得到了检验
二 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的特点
附论1 林则徐关于“银贵钱贱”的认识与困惑
一 关于“洋钱”的看法与处理办法
二 关于“钱票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清代价值尺度:货币比价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