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部金融史2:天下之财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是部金融史2:天下之财
第1章 楔子
第2章 东京梦华(1)
第3章 东京梦华(2)
第4章 东京梦华(3)
第5章 宣战,以货币之名(1)
第6章 宣战,以货币之名(2)
第7章 宣战,以货币之名(3)
第8章 变法风云(1)
第9章 变法风云(2)
第10章 变法风云(3)
第11章 变法风云(4)
第12章 书画君臣(1)
第13章 书画君臣(2)
第14章 书画君臣(3)
第15章 书画君臣(4)
第16章 错位的忠诚(1)
第17章 错位的忠诚(2)
第18章 错位的忠诚(3)
第19章 金钱恨,何时灭(1)
第20章 金钱恨,何时灭(2)
第21章 金钱恨,何时灭(3)
第22章 忽必烈和他的理财师们(1)
第23章 忽必烈和他的理财师们(2)
第24章 忽必烈和他的理财师们(3)
第25章 开河变钞祸根源(1)
第26章 开河变钞祸根源(2)
第27章 朱重八的家庭经济学(1)
第28章 朱重八的家庭经济学(2)
第29章 朱重八的家庭经济学(3)
第30章 大明宝钞的玄机(1)
第31章 大明宝钞的玄机(2)
第32章 大明宝钞的玄机(3)
第33章 出局的大国(1)
第34章 出局的大国(2)
第35章 出局的大国(3)
第36章 白银帝国(1)
第37章 白银帝国(2)
第38章 白银帝国(3)
第39章 白银帝国(4)
第40章 白银帝国(5)
第41章 后记
第42章 主要参考书目
第1章 楔子
  公元前206年,再无人能阻挡刘邦入主咸阳秦皇宫,天下终归于汉。刘邦也许不会想到,大汉帝国建立的财富循环模式将在此后数千年王朝中不断往复重现,无论多么伟大的帝国都未能逃出这个宿命中的循环。

  秦末群雄逐鹿,战乱极大损耗了社会财富,刘邦登基的时候,连四匹白马都没凑齐,丞相、大将都要坐牛车上朝。然而,仅仅不到一个世纪之后,破败的大汉帝国就一跃变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五十年后的文景之治,中国单一农业劳动力原粮产量已经突破了三千四百市斤,这是西欧一千七百年后的劳动生产率。《汉书》这样为我们记述了当时的景象:农人家中粮食充盈,几辈子也吃不完;郡县府库的粮食全是满满的,很多已经腐朽不能吃了;国库中存了几百亿个铜钱,很多穿钱的绳子都已经腐朽了,官员却没有时间清理。

  复兴大汉雄风是我们每一个人乃至民族的梦想,人们不断在故纸堆中寻找,究竟是什么原因令满目疮痍的大汉帝国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由弱变强,又是什么原因创造了当时世界第一的劳动生产率?

  1983年12月,湖北省荆州市出土了一份汉代竹简《二年律令》,意为吕后称制二年颁布的法律。按《二年律令》记载,当年帝国对全国没有土地的人登记造册,所有人都可以在大汉王朝治下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最低等级的庶人可以获得一顷田。《二年律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土地所有权,此前中国土地所有权属于皇帝或诸侯,这是无数后来者追求的大同世界——“耕者有其田”。接下来的汉文帝信奉“无为而治”,他放开了帝国对所有产业的管理权,冶铁、煮盐、畜牧、渔业、贸易、手工业,就连铸币权也完全放开,包括普通农人在内的天下人都可以自由铸币。其后便有了中国第一代盛世——文景之治,《汉书》这样记载当时的景象:城郭之间风行养马,休息的时候每个村落边上都有成群的人以赛马为乐,人们纷纷把自己的马匹牵出来向大家炫耀,养母马的人只好躲在家里……

  面对繁荣的盛世,太史公司马迁一语便道破了财富天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机会追求财富,盛世便一定会如影随形。

  身处盛世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二月律令》缔造了“耕者有其田”,也为帝国埋下了莫大危机。《二月律令》塑造了这样一个社会框架——“皇权—封建官僚—小农”,皇帝属于金字塔尖,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等封建官僚,居于金字塔底的则是庶民百姓。在这个社会框架中,皇权只有借助封建官僚才能统治广袤的帝国,也就必须赋予封建官僚获得超额财富的权力,否则,又有谁会效忠于一家一姓呢?然而,掌握权力的封建官僚自身却是一个强势分利集团,当掠夺财富的成本比创造财富更低,封建官僚必然会选择掠夺。这是一个压力单向传导机制,封建官僚不但不会分散来自皇权的财富掠夺压力,而且会为了自身利益将之无限扩大,当压力传导到最末端的小农,普通人甚至连生存都会成为奢望。

  文景之治之后四十年,汉武帝刘彻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元狩四年(前119年)大汉帝国与匈奴决战,斩杀匈奴兵九万人,终于迫使匈奴把劫掠之手转向了西方的罗马帝国。不过,大汉帝国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四万多名战士、十一万匹战马再也没有回到故乡,曾经钱粮堆积如山的国库早就空空如也。

  为了确保对匈奴的优势,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靠货币改革聚敛财富的皇帝,他废黜了民间流通的四铢钱,同时推出三种新的货币:“皮币”、“白金币”和“三铢钱”。帝国臣民必须限时将手中的四铢钱换为这三种货币:“皮币”只是一块鹿皮,可兑换四十万钱;白金币最高可兑换三百钱;至于“三铢钱”,与四铢钱一比一兑换。即使刘彻贵为皇帝,谁又会以真实财富换取这些根本无法流通的虚值货币呢?民间开始按自行铸造“五铢钱”,即“郡国五铢”,虽然汉武帝刘彻为禁止私铸杀掉了几十万人,仍然是“犯法者众,吏不能尽诛”。

  接下来,汉武帝推出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财经政策,“算缗令”、“告缗令”、“盐铁官营”……这些政策使大汉帝国“得民财以亿计”,但是,中产以上的人家也被一扫而空。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群体却因为自身的职业而幸免于难,他们就是封建官僚。非但如此,封建官僚利用这些机会掌控了帝国所有赚钱产业,从此市场中的主体变为“官商”。以官商为主体的市场,必然不可能促进分工、诱发创新,更不可能具备大量吸纳货币资本的能力。如此,帝国所有财富也就只剩下一个去向,人类最基本、最古典的生活生产资料——土地。《汉书》为我们记载了当时的景象:帝国的官员,下至少府、大农、太仆,上至王侯三公,无不“攘公法、申私利、跨山泽”,董仲舒对此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是部金融史2:天下之财》 - 插图1
书籍《中国是部金融史2:天下之财》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是部金融史2:天下之财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