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经济学.4,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魔鬼经济学 4: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

[美]史蒂芬·列维特 [美]史蒂芬·都伯纳

中信出版社

目录
献给
引言
第一章 我们只是想帮忙
第二章 手淫者林伯翰与灾星韦恩
第三章 高油价万岁!
第四章 竞猜
第五章 如何杞人忧天
第六章 没有作弊,就意味着没有努力
第七章 但这是否有益于地球?
第八章 痛失21点
第九章 何日宜抢银行
第十章 性事宜多谈,我们可是经济学家
第十一章 万花筒
第十二章一日火箭……
鸣谢
谨以此书献给我们的读者
你们的活力每每令我们拍案叫绝
感谢你们的关注
引言
博客与瓶装水有何共同点?
10年前,在《魔鬼经济学》一书行将出版之时,我们决定创建一个姊妹网站。域名毫无创意,就叫Freakonomics.com,[1]该网站恰巧有博客功能。
列维特其人总是要落伍几年,博客这种东西他从未耳闻过,更何况是读写。都伯纳解释了这一想法,列维特仍然心存疑虑。
“让我们试试看。”都伯纳说。彼时,我们合作的时日不多,列维特还不明白,我会通过这六个字来劝他做各种各样他从未打算做的事。
所以我们就写博客来试试看,以下是我们写的第一篇帖子。
解放我们的孩子
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世间最美的。进化似乎塑造了我们的大脑,因而假如我们日复一日地凝视自己孩子的脸,这张脸会越看越顺眼。正如别人的孩子脸上若粘了饭粒,看起来会觉得恶心,但换作自己的孩子,却反觉有几分可爱。
说起来,我们也翻来覆去地看了《魔鬼经济学》的手稿,所以现在我们也对这手稿看顺眼了——虽然长了疣子、粘了饭粒,等等。所以我们开始觉得,或许真的会有人想读,而且读过之后,或许还想抒发己见,这个网站便由此而来。我们希望在日后的一段时间,这里能成为一个其乐融融的(或者至少是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拌嘴斗舌的)家庭。
而这里确实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
我们所写的博客往往要比写进书里的内容更加随意、私密、观点鲜明。我们不仅给出具体答案,也会提出问题。我们写了思考到一半又后悔放弃的内容,也写了思考通透后仍然悔不当初的内容。但多数情况下,开博客让我们理所当然地对世界保持好奇与开放的心态。
与第一篇博客不同,绝大多数博客条目都是由我们其中一人所写,而非像我们所写的书一样是两人合著。我们有时会邀请朋友(甚至对头)写博客;我们举行过“仲裁会议”(邀请几位智者解答一道难题)和问答活动(邀请过丹尼尔·卡尼曼[2]这样的人物,也邀请过高级应召女郎安莉)。曾有数年的时间,是《纽约时报》在运营博客,这让博客有些名不副实。但《纽约时报》最终意识到应该放任我们随心所欲,让我们自主运营。
多年来,我们时常扪心自问,究竟为何一直在更新博客,却苦无答案。写博客没有报酬,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博客促进了我们所写书的销量。实际上,博客或许还蚕食掉了书的销量,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免费发布文章。但久而久之,我们明白了自己为何一直在写博客:我们的读者喜欢读博客,而我们喜欢自己的读者。其好奇、富于创见,尤其是那份童心,正是我们笔耕不辍的原因。在后文中,我们将会为你展现。
偶尔会有读者建议我们将博客结集出书,最初我们觉得这是愚蠢透顶的想法——直到不久前的某日,我们不这么想了。什么原故呢?都伯纳送他的一个孩子去缅因州参加夏令营,在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他们遇到了一家大型的“波兰泉”瓶装水工厂),很多人会付高价买一瓶水。都伯纳本人也在偏僻的地区长大,这一直让他觉得很蹊跷,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在这里人们每年的总消费额甚至高达1000亿美元左右。
因此,把博客结集出书,承袭“波兰泉”“依云”等水界天才的传统,将可以免费获取的东西装瓶出售,卖给你们听起来就不那么蠢了。
坦白地说,我们不厌其烦地读完了所有博客,从中筛选出了精华内容。(八千篇帖子多数文采平平,但也确实有几篇佳作,发现这点还是很欣慰的。)我们对帖子进行了必要的校订和更新,划分成不同章节,结集成一本像样的书。
例如,《我们只是想帮忙》探讨了终身教职的废除、民主的替代方案和如何像恐怖分子一样思考。《手淫者林伯翰与灾星韦恩》介绍了奇特的名字、恰当的名字和既奇特又恰当的名字。《一日火箭……》证明了一旦你开始具备经济学家的思维,就很难再改弦易辙了,无论话题是婴儿配方奶粉、动画片,还是变质鸡肉。与此同时,你会了解到许多有关我们个人嗜好的知识,如高尔夫、赌博和令人闻风丧胆的一分币,内容之详细超乎你这辈子意欲了解的程度。
多年来,将我们的奇思妙想写成文章带给了我们无尽的乐趣,我们希望诸位会喜欢一窥我们的脑内奇想,透过魔鬼经济学的有色眼镜,观察世界的模样。
[1]《魔鬼经济学》英文原名为Freakonomics。——译者注
[2]丹尼尔·卡尼曼,以色列和美国经济学家,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译者注
第一章 我们只是想帮忙
历史上最杰出的创意有些——实际上,几乎无一不是——乍听起来总是疯疯癫癫的。其实,实际上也很疯癫,那如何判断呢?开博客的一大优点就是,有个地方能让你将自己最疯癫的想法旗帜鲜明地亮出来,然后观察这些想法多久会被鞭挞得体无完肤。在我们写过的所有帖子中,本章的第一篇引来了最立竿见影、声势浩大和义愤填膺的回复。
假如你是恐怖分子,你会如何策划袭击?
列维特
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最近宣布,目前仍需执行多数对登机随身行李的禁令,但解除了对打火机的禁令。禁止人们携带牙膏、除臭剂或水过安检,听起来莫名其妙,但禁带打火机听着却并不蹊跷。我想知道打火机生产商游说的时候,是支持还是反对这一规定的变更。一方面,每天有22000支打火机遭到没收,这似乎对生意有益。另一方面,既然不能携带打火机旅行,买打火机的人或许会减少。
得知这些规定后,我开始思考,假如我是恐怖分子,手上资源有限,我会如何最大限度地制造恐慌。
首先,我会思考什么才能真正引起恐慌。不过,令人们惶惶不安的一点,是自己可能会成为袭击受害者的想法。有鉴于此,我想做的事,尽管对个人造成伤害的概率微乎其微,却仍会让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可能会成为袭击对象。
人类常常拿小概率事件小题大做,所 ............

书籍插图:
书籍《魔鬼经济学.4,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 - 插图1
书籍《魔鬼经济学.4,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魔鬼经济学.4,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