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心理学实证研究社会思维 - 侯玉波、 廖江群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8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内容提要
丛书序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序
1 如何开展社会心理学研究
理论的形成与检验
相关研究:探寻自然的联系
相关和因果
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
控制:变量的操纵
随机分配:重要的平衡仪
实验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从实验室推广到生活
2 你早就知道了吗
3 自我概念:我是谁
我们世界的核心:我们的自我感觉
自我与文化
个人主义在文化内的滋长
文化与自尊
自我认识
预测我们的行为
预测我们的感受
自我分析的智慧和错觉
4 自我服务偏差
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
我们都高于平均水平吗
盲目乐观
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
自尊动机
5 自恋以及自尊的限度
高低自尊的权衡
自我效能
6 基本归因错误
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归因错误
我们为什么会犯归因错误
视角和情境意识
文化差异
基本归因错误的影响
7 直觉的力量与危害
直觉的力量
直觉的局限性
我们高估了自己判断的准确性
过度自信的补救措施
构建记忆
重构我们过去的态度
重构我们过去的行为
8 非理性的原因
我们的先入之见控制我们的解释
我们更容易被令人难忘的事件而非事实所左右
我们错误地知觉到相关和控制
错觉性相关
控制错觉
我们的信念可以产生证明自己的证据
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吗
我们从他人那里得到了我们所期望的吗
结语
9 行为与信念
态度影响行为吗
行为影响态度吗
角色扮演
言语会变成信念
恶行与态度
种族间的行为和种族态度
洗脑
为什么我们的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态度
10 临床直觉
错觉性相关
后见之明
自我证实的诊断
临床直觉与统计预测
对改善临床实践的启示
11 临床治疗:社会认知的作用
社会认知与抑郁
扭曲事实还是现实主义
负性思维是抑郁的原因还是结果
社会认知和孤独
社会认知和焦虑
社会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外在行为引发内在改变
打破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索引
参考文献
返回总目录
内容提要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哲人们不断向我们揭示人是社会性动物。但这种哲学式的指引无助于缓解我们纷繁复杂的现实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实证取向的社会心理学恰好可以弥补这种不足,为我们刻画出社会性动物的细节。
戴维·迈尔斯和琼·特韦奇的Exploring Social Psychology以“社会思维”“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为主题,清晰地为我们展示了近百年来社会心理科学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该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大部头教科书的编写方法,将每个有趣的话题组织成10 000字左右的篇幅,以符合人们长时注意的习惯时长,获得阅读的“完成感”。为了更加方便读者携带和阅读,我们在保留模块化编写优点的同时,在新版的改编中将500多页的原书按上述三个主题拆分为三个小本。
本书《我是谁:心理学实证研究社会思维》,便来自Exploring Social Psychology的第一编“社会心理学导论”和第二编“社会思维”,探讨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涉及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服务偏差、社会信念和判断、态度与行为的相互影响等内容。
全篇逻辑严谨、用语清晰、言必有据,与市面上处理这些主题的常见写作手法形成鲜明对比;它或许不能解决您的所有困惑,但不论您是心理学的本科生、研究生、专业从业者还是普通读者,本书都能为您带来惊喜。
丛书序
这是一套私下酝酿已久的丛书。一直以来,我发现心理学教科书普遍存在章节篇幅过长的问题(包括我自己所写的教科书)。很少有人能耐心地一口气读完一章40多页的内容。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这门学科组织成便于吸收的知识模块呢?比如,组织成40个篇幅为15页左右的章节,而非15个篇幅为40页左右的章节。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一次读完一个模块,每次放下书时都会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因此,当麦格劳-希尔的心理学编辑克里斯·罗杰斯(Chris Rogers)第一次建议我将那本16章共计600多页的《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进行缩写,重新组织成每个篇幅为10页左右的模块时,我欣然接受了。终于有一家出版商愿意打破传统,将学习材料变成符合学生注意广度的形式,将概念和研究成果以较小的单元来呈现。同时,我们也希望不要加重学生吸收新信息的负担,因此保持了“探索社会心理学”(Exploring Social Psychology)这套丛书的小巧与经济,我们希望老师们能补充其他的阅读内容。
从每一个模块吸引眼球的标题可以看出,我与我的新合著者琼·特韦奇打破了传统,以散文随笔的形式来介绍社会心理学。每一个模块的写作都遵循着梭罗的自由主义精神:“任何有生命力的东西都能用通俗的语言轻松自然地表达出来。”不论是撰写《社会心理学》还是这套丛书,我们的基调一直都是:既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又有温暖的人文关怀;既有事实的严谨,又有智力上的挑战。我们希望能像新闻调查记者一样来揭示社会心理现象,为重要的社会现象提供最新的阐释,展现社会心理学家如何揭示和解释这些现象,同时反映出现象背后的人文价值。
在素材的选择上,我们突出了社会心理学中关于我们如何思维、如何相互影响和如何彼此联系的科学研究。同时,我们也强调那些来自人文学科知识传统的社会心理素材。通过传授文学、哲学、科学等学科,通识教育试图拓展人们的思维和意识,将人从现实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社会心理学能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许多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大学生不一定主修心理学,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进入其他行业。我们通过探索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诸如信念与错觉、独立与互依、爱与恨等,旨在让所有人都能从社会心理学中得到启发和激励。
致谢
我们要感谢在过去12个版本的《社会心理学》的出版过程中给予指导和批评的学者们。有了这些热心的同事和同仁给予的意见(书中将分别致谢),我们得以创作出远好于闭门造车之作。
我不仅要感谢克里斯·罗杰斯的锐意创新,也感谢品牌经理杰米·拉夫雷拉(Jamie Laferrera)、编辑统筹贾丝明·斯塔顿(Jasmine Staton)、策划编辑拉希米·拉杰什(Reshmi Rajeesh)和艾琳·君德斯贝格(Erin Guend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是谁:心理学实证研究社会思维 - 侯玉波、 廖江群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