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中国:一个非正式制度在中国的起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6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序言
有时候大脑白纸一张,反倒是好事,可以画清晰锐利的图像,譬如青年时代的笔者。
那时——20世纪80年代中期,笔者在大学做单身老师,终日无忧、无虑、无钱、无势,既悠游自在,也单调乏味。大学院墙外面的世界,仿佛康德的“彼岸世界”,明知它存在,却与我无关。日子久了,生出厌烦,年纪轻轻想寻求新鲜刺激,就跟着教授搞科技下乡。头一年,我们来到广东某县某镇,推广试管香蕉苗。农科站的朋友暗示此事要找书记、镇长出面,我依人指点,分头到各个酒店寻找书记、镇长。事后方知,本镇几个酒店几位领导分别各领东家。领导在自己酒店办公,足不出户,声色犬马,靠电话和亲信治理地方。若放在后来,笔者肯定见多不怪。不过自己当年白纸一张,回省城后仍然诧异不已。
在尚未判断此属个别,抑或普遍之余,实践又给我上新课了。第二年,我到福建担任一家民营公司负责人,上任第一课是拜见当地管人事的官员。官员约我酒楼见面。由于以前开过眼界,笔者不再惊愕,却长了知识,知道此事并非个案。往后数年,笔者愈见愈多,逐渐理出个条理,见怪不怪,明白人间存在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世界,那里有一个秘密社会,有自己的规矩和价值观,但是从不愿公之于世。
困惑之间,乃求助于史,读史使人明智。结果发现,历史总是惊人地重复。读《太平广记·豪侠传》,读《金瓶梅》,读《水浒传》,读白莲教、罗教,读青红帮,读洪门天地会哥老会,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此乃中国江湖也,其非正统社会,非正人君子的社会,而是正统社会外的泛泛乌合群体,远离正统,远离正义,但是拥有对社会的一定统治力。因为有统治力,才值得今人重视,值得政治家、社会学家、一切学者和读者的重视。这是一个被忽视的世界,一个在冥冥之中统治我们而浑然不觉的世界。
谈到江湖,不由得让人想起百年前的上海滩。当年上海滩,青红帮云集,一个老大吃一处码头、一处燕子窠、一处赌窟、一处烟馆,收保护费,替人消灾。现今的中国还存在着一些相当严重的腐败现象,如有些地方,一个税员可以吃定一片税户,南方新民谚谓:“家里一个税务,全家致富”,从中可见一斑。一个交警,左手捏一把货车司机,右手捏一把私车族。出了车祸,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哪管公道与否。城管、卫生监督、音像稽查、户籍、治安、司法各界亦不乏见。百年之后,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青红帮不在了,洪门天地会、哥老会不在了,但是吃码头、地头的社会模式依然存在。这是什么道理?江湖帮会不在了,但是江湖灵魂还在,江湖的社会结构还在,中国社会在某种程度上被“江湖化”了。就某种意义而言,百姓即是江湖,江湖寓于社会。
说到上海滩,不能不提青红帮。说到青红帮,不能不提黄金荣——法租界巡捕房总捕头、青帮老大。黄老板的公开身份是法租界华捕头,上有租界当局,下有巡捕警队,吃俸禄维持治安。他的幕后身份是青帮大把头,徒子徒孙不计其数,都是把持一方码头的流氓瘪三。黄老板爱财,他的赚钱秘诀就是放手下流氓去商铺勒索捣乱滋事,然后他出面治理,结果商家出资,小流氓纳孝敬,租界洋人嘉奖,一石三鸟,社会各方面离不了他,形成一个倚重他的格局。倚重之下,财源滚滚。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黄老板的技巧是利用公权制造了一个个人收益最大化的局面。若非如此,倘若地痞流氓抓光了,就没有人纳孝敬费;没有流氓捣乱,商家也不会出资,黄老板到哪里拿钱?没有收拾流氓捣乱,也显不出总捕头的本事,令洋人如何缺之不可?所以,剿灭流氓是一种利益最小化,不符合爱财的黄老板的利益,上海滩夜不闭户警察巡捕就该失业了。那么什么才是利益最大化?就是维持流氓、商铺、租界当局三者的生态平衡,每日有流氓滋事,每日有商家出钱消灾,每日有黄探长的马仔前往摆平事端,举手投足之间,各方财源滚滚而来。这个故事一点儿不离奇,它就是江湖经济运作模式之一,百年后仍可运行。譬如,一位交警私下透露,某地方的交警治理交通秩序的要诀就是“放水养鱼”,从不把违章现象治理干净,一段时间狠狠抓一抓,说情的、送红包的准保蜂拥而至。然后见好就收,马路上交警寥寥,不抓违章,直到司机们再放松警惕,再来严打一阵。各行各业,依此类推。虽不能以偏概全,却也不在少数。这一松一紧,就像拉风箱似的,维持司机违章的持久习惯,伤疤刚好又来一刀,由此带来灰色收入最大化,同时也是驾车族支出最大化,这叫“战略性勒索”。笔者估计谁也没有学黄金荣,纯属权力利益博弈使然;当年黄金荣可能也没有学谁,也属社会权力格局使然。
江湖是儒教国家的一种老年病,中国是儒教母国,所以中国是江湖重症区。儒教国家的特征:一是信奉家族主义,其结果诉求聚族而居、“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二是排斥技术创新,斥之“奇技淫巧”,结果农业技术徘徊,生产力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此二者便是儒教操作系统的bug(虫子),一种程序冲突。自春秋时期后,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人口增长与生产力停滞的矛盾逐渐激化,中国形成人满为患、人地紧张的格局,聚族而居的儒教家族社会开始解体,产生举国流窜的游民大潮。在这股大潮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结构——江湖社会。
中国自古在豪侠和商人之中就存在江湖基因。但是作为一种系统化的社会结构,江湖萌芽发生在人满为患初显端倪的明中期,大约在公元16世纪前后。然后,经过300年的发育和人口大盘调整,至清乾隆退位后的19世纪初,随着人口膨胀,江湖社会开始崛起、爆发。至20世纪初清末民初,江湖彻底颠覆正统秩序,成为中国的主导社会结构之一,从此中国开始全面江湖化的历程。
江湖是正统社会以外社会结构的泛称,仔细辨析,存在两种结构类型,一种是结盟的帮会,一种是不结盟的关系网。前者称“秘密社会”,后者称“关系社会”。“秘密社会”奉行团体结构,有严格的组织和制度。“关系社会”奉行网络结构,以人际关系为联结依次蔓延,有不甚严格的人情习俗和面子习俗。二者都符合深层的社会结构规律,可以在社会交换论、冲突论、符号互动论和结构功能主义中找到内在逻辑。
如果说江湖化是一种社会病,那么中国罹患此症业已五百余年。古典中国奄奄一息,忍受机能衰竭、结构江湖化的折磨。江湖化是古典中国衰老的象征。古典中国正在江湖性解体之中,等候最后的判决。她是在全球竞争情势 ............

书籍插图:
书籍《江湖中国:一个非正式制度在中国的起因 》 - 插图1
书籍《江湖中国:一个非正式制度在中国的起因 》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江湖中国:一个非正式制度在中国的起因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