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生活中的心理学/(英)巴特勒(Butler,G.),(英)麦克马纳斯(McManus,F.)著;韩邦凯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1
(牛津通识读本)
书名原文: Psychology: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ISBN 978-7-5447-2979-6
Ⅰ.①生…Ⅱ.①巴… ②麦… ③韩… Ⅲ.①心理学—通俗读物 Ⅳ.①B84-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133135号
Copyright © Gillian Butler and Freda McManus 1998
Psychology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1998.
This Bilingual Edition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is for sal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SAR, Macau SAR and Taiwan, and may not be bought for ex-port therefrom.
Chinese and English edition copyright © 2013 by Yilin Press, Ltd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10-2007-046 号
书  名 生活中的心理学
作  者 [英国]吉莉恩·巴特勒 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译  者 韩邦凯
特约编辑 张 平
责任编辑 於 梅
原文出版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出版发行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译林出版社
出版社地址 南京市湖南路1号A楼,邮编:210009
电子邮箱 yilin@yilin.com
出版社网址 
http://www.yilin.com
版  次 2013年1月第1版 2013年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447-2979-6
序言
黄希庭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源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说心理学源自生活,是因为所有的心理学问题都可以追溯至人类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思考:人是怎样感知周围世界的?做梦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学过的东西会遗忘?怎样的决策最合理?“志当存高远”有道理吗?理智能够控制情绪吗?个人的脾气为什么难以改变?为什么说智商和情商是不同的?我们能够测量心理吗?人为什么会产生心理障碍?人们为什么会随大流?人在独处时与在群体中的行为为什么不一样?以上种种问题心理学家都在不断探索,寻找其科学答案。可以说,凡有人类活动的领域都有心理学的问题。当今时代,心理学家探讨的问题已遍及人们生活实践的许多领域,例如,家庭社区、教育教学、经济商贸、交通航天、医疗保健、军事宗教、人口环保、传媒广告等,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说心理学高于生活,是因为它不同于常识,而是力求以科学方法来寻找答案的一门学问。“常识”往往是片断的、相互矛盾的,人们常常用暗含矛盾意味的日常谚语来说明人的心理与行为。例如,“小别胜新婚”说的是人们的一种情绪反应,“眼不见心不烦”说的是另一种情绪反应。类似的日常谚语还有“欲速则不达”与“兵贵神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与“三个和尚没水吃”,“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穷志短”与“人穷志不穷”等等。这些日常谚语是需要用科学方法加以检验的,其中有一些已被心理学研究证明是错误的。例如,“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是指听到的不足为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其实,心理学中大量的视错觉研究表明,亲眼看到的也不是真实可靠的,而在“形重错觉”的实验中,即使手眼并用也难区分真实的重量。又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一谚语显然是很片面的。当代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健康与疾病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因素包括基因、病毒、细菌和结构缺陷;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如对健康的期望)、情绪(如对治疗的恐惧)和行为(如吸烟、饮食、锻炼及酗酒);社会因素包括行为的社会规范(如吸烟或禁烟的社会准则)、行为改变的压力(如同伴群体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健康的社会价值(如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社会阶层和职业。再例如,上个世纪80年代许多美国人相信高中生课余打工是件好事,其理由是:(1)打工挣钱可以贴补他们未来的教育费用和家庭开销;(2)可以发展他们的工作情操,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他们会承担更多的责任;(3)有助于他们形成对美国经济的正确看法,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却表明,高中生打工弊大于利;打工经验不仅没有使高中生形成对美国经济的正确观念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使他们更加厌恶学习和工作,甚至引发了青少年的一些失足行为。有人认为心理学知识好像就是常识。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其实不然。因为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身的科学,每个人似乎对自身都有所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往往是片面的、非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却是心理学家力求用科学方法获得的系统知识,因而心理学高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它能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应於梅责任编辑之邀请,我时断时续地阅读了由韩邦凯翻译、英国G.%Butler和F.%McManus所写的《生活中的心理学》一书,觉得颇有意义。之所以说它有意义,其原因有三。一是作者以科学的态度、易懂的文字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心理学的性质、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动机、情绪、发展心理、个性差异、变态心理、社会心理和心理学的应用;所举的例子大多是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成果,是一本好的心理学入门书,有助于大众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二是此书在资料选取上力求反映新近的研究成果,引用过的资料都列入在参考文献里,从中可以了解到某些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三是该书结构体系有新意,由引言、人们共同的精神装备、人们的差 ............

书籍插图:
书籍《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 - 插图1
书籍《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