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次
绪言
一 心路
二 取向
三 渊源
四 定位
概说
读《大学》
第一章 船山的《大学》诠释及思想特色
一 道学判释
二 智为性体
三 明德之心
四 持志正心
五 以诚灌意
六 守理不动
七 格致相因
八 余论
读《中庸》
第二章 船山的《中庸》首章诠释及其思想
一 “中”之诸义
二 道心人心
三 中和皆体
四 未发为性
五 戒惧慎独
六 余论:《四书笺解》与《四书训义》
读《论语》
第三章 船山《论语》诠释中的理气观
一 理气无分体,德才有合用
二 以理治气,以理养气
三 天命之理与气数之命
第四章 船山气质论与气质人性论
一 质以函气,气以函理
二 形质之体与形后之气
三 “性善”说与“性近”说
第五章 船山思想的理欲观
一 情者己也
二 己者性也
三 存理遏欲
四 《孟子说》的天理人欲之辨
读《孟子》
第六章 船山哲学的气体论与气善论
一 气善论
二 气体论
三 气几论
四 气化论
五 气理论
第七章 船山《孟子》诠释中的心性情论
一 心含性而效动
二 性为体,心为用
三 心未即理
四 尊气以尽心
五 继之者善,善成之性
六 形色即天性
七 后天之性
八 四端非情,恶根于情
第八章 船山《孟子说》的工夫论
一 养气
二 知言
三 持志
四 集义
五 夜气
六 知性尽心
七 存心养性
八 求放心
九 总论为学之道
《思问录》
第九章 船山《思问录》内篇思想研究
一 论理气、动静、神化
二 论心、性、情
三 论善恶工夫
四 论有无、体用
五 批判虚论,回归张周
《正蒙注》
第十章 “存神尽性,全而归之”
——船山《正蒙注》的思想宗旨
一 贞生死以尽人道
二 明人道以为实学
三 安身立命的基点
四 圣学正统的重建
五 小结
第十一章 船山《正蒙注》的善恶生死论
一 安生安死
二 全生全归
三 不留不挠
四 理学渊源
五 余论
第十二章 船山《正蒙注》的存神尽性论
一 性以健顺为体
二 性善人之独
三 心函

四 肖太和之本体
五 存神尽性
六 余论
第十三章 船山《正蒙注》的
缊神化论
一 太和本体
二 阴阳气化
三 神、气、理、诚
四 小结
附录 元明理学的“去实体化”转向及其理论后果
——重回“哲学史”诠释的一个例子
一 吴澄的理“非别有一物”说
二 罗钦顺的“理气一物”说
三 王廷相的“性出乎气”说
四 刘宗周的“气质之性”说
五 王夫之的“气质中之性”说
基本文献和主要书目
主要名词索引
后记
“陈来学术论著集”后记
陈来 著
诠释与重建
王船山的哲学精神
生活·讀書·新知
三联书店
Copyrightⓒ2010 by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版权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陈来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12
(陈来学术论著集)
ISBN 978-7-108-03528-8
Ⅰ.①诠… Ⅱ.①陈… Ⅲ.①王夫之(1619~1692)-哲学思想-研究 Ⅳ.①B249.2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154955号
责任编辑 舒 炜
封扉设计 罗 洪
出版发行 生活·讀書·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邮  编 100010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市松源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0年12月北京第1版
2010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  本 880毫米×1230毫米 1/32 印张17.125
字  数 396千字
印  数 0,001-6,000册
定  价 43.00元
陈来
 1952年生于北京,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担任哈佛大学、东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副执行长。现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多所大学的特聘讲座教授、兼职教授等。
绪 言
心路
取向
渊源
定位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晚号船山,湖南衡州人,明末清初的重要哲学家。青少年时代,他亲历了明朝末年的政治腐朽和社会动乱;26岁时,李自成破京,清兵入关,明朝覆亡;此后南明弘光、隆武、永历三个政权陆续覆灭,他的抗清活动失败,四处流亡。当他决意隐居山间,毕力于著述时,已经人到中年;他的一生,直到60岁,始终被国破家亡、危殆苦困所笼罩着。明清之际的时代巨变是他这一代思想家思考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他和他同时代人所经历的危难和困苦是前代思想家所没有经历过的,这使他由以从事著述的心境,也就与宋代以来的程朱陆王都大不相同。
一 心 路
崇祯十五年(1642),24岁的船山在武昌应乡试而中,随即取道南昌,准备赴北京参加会试。然而,正在仕途之门向他敞开的时候,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河南、湖北等地,明廷被迫将会试延期于次年(崇祯十六年)八月举行,船山也只得由南昌返湘。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率农民军攻入湖南,占领衡州时,为招纳人才,欲延揽船山,船山闻讯后即连夜奔往南岳莲花峰下双髻峰藏匿。然而张部扣留了船山的父亲,迫使船山只好走下南岳;他刺伤面容和肢体,又敷以毒药,伪装重病,才使他的父亲得以脱身,他自己也伺隙脱逃。明清之际思想家这样的经历,是以前的儒者从所未遇的。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兵破北京,崇祯皇帝自尽于景山,天下震动。船山避难于双髻峰,闻知此讯,悲愤难已,作《悲愤诗》一百韵,“吟已辄哭”。他与朋友在双髻峰共建“续梦庵”,以此作为避兵藏居之所。船山此时心情十分沉重,正如他后来所回忆的,“草野哀痛,悲长夜之不复旦也”。
〔1〕
崇祯死后两个月,福王在南京即皇帝位,建立了弘光政权,但因内政昏乱,仅仅一年即遭覆灭。抗清人士又在浙江和福建分别拥立了鲁王和唐王,领率抗清,唐王即皇帝位,号为隆武。顺治三年(1646)清军攻破绍兴,继而又攻入福州,鲁王败逃,隆武被害, ............

书籍插图:
书籍《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 - 插图1
书籍《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