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与中国社会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关系与中国社会
作者:翟学伟 著
所属丛书:紫金社会学论丛
设计:姚成号
ISBN:978-7-5161-0649-5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字数:293千字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社会学学术共同体的锻造与延续(代序)
周晓虹
《紫金社会学论丛》的“紫金”取意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所毗邻的紫金山麓,钟灵毓秀的中山陵和明孝陵静卧其间,是古都南京的标志与象征;而“论丛”编辑的直接动因自然与江苏省人民政府2010年启动的“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有关,在这一年里,经过学校申报、资格初审、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等程序,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在29所高等学校确立了92个学科作为一期建设的立项学科,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所属的社会学学科有幸忝列其中,成为南京大学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的七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之一,
[1]

也是江苏省高等学校入选的唯一的社会学学科;但从更为深刻和广远的动因上说,编辑这样一套丛书其实不仅为了体现改革开放暨社会学重建30年来南京大学社会学学术共同体的锻造与学术思想的积累,也为了反映自1928年起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之前身原中央大学社会学系和金陵大学社会学系的精神传承与学术脉络的延续。这其实也是在编辑出版这套十六卷本的《紫金社会学论丛》的同时,我们开始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孙本文文集》(十卷本)和《柯象峰文选》(一卷本)、《乔启明文选》(一卷本)的原因所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两套丛书,就是80余年来(自然其中有30年的断裂)南京大学社会学学科的主要精华之所在。
一 学科发展与学术积累
80余年前,即1928年,位居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建立了社会学系,在其鼎盛时期由著名社会学家孙本文教授担任系主任;稍后,1910年成立的私立金陵大学也建立了社会学系,先后由著名社会学家吴景超、柯象峰教授担任系主任。1949年前,虽然旧中国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但两所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们却为中国社会学的建设和社会学学科的本土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曾担任国民政府高教司司长的孙本文教授,在兼任繁忙的行政工作的同时,写出了至今仍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社会学原理》、《社会心理学》和《现代中国社会问题》等著作,成为当时的中国社会学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并且至今仍然影响着海峡两岸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而柯象峰教授则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表现了社会学家的民生情怀,他撰写的《中国人口政策》、《社会救济》和《中国贫穷问题》等著作,一样成为旧中国社会学的经典之作。而且,无论是孙本文,还是柯象峰,他们的社会学研究都表现出了“面向中国”的鲜明特色,他们的中国意识和本土化努力,不仅促进了1949年前社会学在中国的健康发展,而且为今天的南京大学社会学积累了丰富的历史底蕴。
1952年,由原中央大学文理学院和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组成的南京大学,受当时的政治氛围之影响,在院系调整中停办了社会学系。此后30余年社会学学术薪火的失传,至今仍是南京大学每一位社会学学子的心头之痛。
感谢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它在彻底扭转中国社会的走向、改变13亿中国人民命运的同时,也使社会学这样一门在中国被取缔30年之久的学科枯木逢春。1983年,在中国社会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在社会学被取消30余年后,南京大学成立了社会学研究室,由葛林教授担任研究室主任。1986年,在葛林教授主持下,南京大学建立了社会学硕士点,开始招收社会学研究生,成为国内第一批恢复社会学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10月,在多方奔走和呼吁之下,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曲钦岳院士、主管文科的副校长余绍裔教授的支持下,南京大学成立社会学系,由宋林飞教授担任系主任。此后的13年间,南京大学社会学学科获得了诸多发展:1996年继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之后,南京大学成为国内高等学校中第三个拥有社会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社会学系教师也从7人增长到21人。
2001年5月16日,周晓虹教授接替宋林飞教授,出任社会学系主任,社会学系也在当年秋季并入公共管理学院。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教授、主管文科的副校长洪银兴教授以及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永桃教授的支持下,社会学系的发展开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学系的发展朝向正规化和国际化两个方向迈进。就正规化而言,社会学系开始从教学到科研、从教师到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包括:
为了保证学术薪火的有效传承,从2001年起,我们开始尝试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首先根据专业的需要,全面充实、完善了社会学教学计划;自2001年秋季开始,连续10年印制了《研究生教学手册》和《本科生教学手册》,使学生能够对他们未来4年(本科)甚至10年(本科—博士)的学术训练有所了解。
也是在同一时期,社会学系开始设立访问教授制度,在每年的暑假邀请国内外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学分性课程。10年来,除了邀请费孝通、郑杭生、陆学艺、金耀基、林南、裴宜理(Elizabeth Perry)、傅高义(Ezra Vogel)、怀默霆(Martin Wyhte)、Edward Friedman、Thomas Bernstein、苏黛瑞(Dorothy J.Solinger)、Mark Selden、David Goodman等中外社会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前来讲学,我们还邀请了李培林、李强、马戎、李路路、王铭铭、张静、渠敬东、应星、陈向明、Bryan Turner、Charles Stafford、金光亿、西原和久和Flemming Christiansen等数十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担任访问教授,为学生开设了相应的学分性课程,不但扩展了青年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促进了青年教师与学术界的联系和交流。
我们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拥有25部IPP电话和25台电脑的“电话访问中心”,2003年SARS期间组织研究生进行了全国5大城市2000户居民的“SARS流行的公众反应和社会后果调查”;2006年则与本校新闻传播学院合作,组织了有130位师生参加的规模浩大的 ............

书籍插图:
书籍《关系与中国社会》 - 插图1
书籍《关系与中国社会》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关系与中国社会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