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由消解的民主:民主化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反思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9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被自由消解的民主:民主化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反思/张飞岸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1
(比较政治与中国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研究书系)
ISBN 978-7-5161-5446-5
Ⅰ.①被… Ⅱ.①张… Ⅲ.①民主—研究 Ⅳ.①D08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311118号
出版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姜薇
责任校对 王斐
责任印制 王超
数字编辑 周晏
出版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 100720
网址 http://www.csspw.cn
发行部 010-84083685
门市部 010-84029450
经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 北京君升印刷有限公司
装订 廊坊市广阳区广增装订厂
版次 2015年11月第1版
印次 2015年11月第1次印刷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24.5
插页 2
字数 339千字
纸书定价 88.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营销中心联系调换
电话:010-8408368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
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揭示了一个问题:后冷战时代是一个不平等加剧的时代,资本的强势回归和肆无忌惮是促使这一不平等加剧的首要原因。本书同样以探寻不平等加剧的根源为出发点,本书回答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为什么在一个号称民主终结历史的时代,民主的扩展与不平等的加剧会同时发生?本书指出,民主与平等的脱离是民主自由化的结果,而民主自由化则是资本精英重构民主、反制民主的结果。何谓民主自由化?从18世纪到现在,民主和民主化的故事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一变化如何影响了民主的质量、国家的治理和大众的生活?本书会给您一个引人深思的答案。
作者简介
张飞岸,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比较政治、民主理论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从“游离中国”到“回到中国”——《比较政治与中国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研究书系》总序
杨光斌
中国自古以来只有“国学”即人文、国粹而无社会科学。张灏先生把1895—1925年称为中国政治思想的“转型时代”,即西方的各种思想、概念开始抢滩中国思想市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式微。不仅如此,中国的思想之神被妖魔化,而外来先贤则被神圣化,“中国”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的“他者”。以至于,中国社会科学很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大笑话!当中国即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时候,因为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很多人依然在按照“先生”的“标准答案”来对照中国,依然在说中国是一个错误的国家。我们现在面临的真问题是,如果“标准答案”错了,学生怎么做都被认为是错的。是时候放弃某些标准答案而寻求自己的答案了。
在中国思想界,已经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这样的政治共识:中国需要由自己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而构成的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中国的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并不意味着要与既有的话语体系决裂和割舍,事实上没有必要也做不到,只能在对话基础上兼容并蓄,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说话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可思议的是,在社会科学已经“去中国化”百年之后,在只有西方中心主义而看不到中国影子的中国比较政治学,有“普世情怀”的学者则立志要“淡化中国”。这种学术方向的研究成果最终必然是“叫好不叫座”,只不过是延续了目前美国政治学的游戏学术套路而已。当政治学变成学术游戏的时候,其生命便走到了尽头。
“以中国为中心”的社会科学工程迫切且重要。原因在于,国际社会科学的性质决定了既有的、流行的话语体系已经不能解释中国的经验;而中国社会科学的“去中国化”历程决定了既有的中国社会科学理论不但不能指导中国的实践,甚至不能解释中国的经验。因此中国社会科学的前途只能是“回到中国”,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在中国实践中重新定位。作为社会科学最古老也是最基础的学科政治学,有着不容推脱的责任为重述、重建中国社会科学做出自己的学科性贡献。
一 社会科学的性质与中国经验的挑战
我一直认为,由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组成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是先贤们对特定国家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经验的观念化建构,而且冷战时期的国际社会科学更是直白的意识形态学,东西方莫不如此。这样,问题来了,如何解释今天的中国?
中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如何判断中国的成就,目前的理论现状大致有两类。在不少人看来,中国错了,原因是不符合自己所熟悉的一套观念;另一派认为中国是对的,需要解释但理论上又无力解释,这同样是因为我们观念、话语的短板和欠缺。因此,社会科学范式重建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我把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个人权利和社会权利为中心的社会中心主义;另一类是以官僚制为中心的国家中心主义。在两套话语体系中,社会中心主义基本上是英国、美国经验的产物,其中个人权利和社会权利的核心是商业集团。英国建国有两个因素:战争和贸易,其中海外贸易是一个最重要的作用。美国从最早的十三州到西进运动,离不开实业家集团的力量。所以,在英、美等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商业集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美国,当他们认为需要政府的时候,这些实业家集团加入联邦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学校、教会等先建立起来,最后才是建立政府。因此,英、美的经验突出了个人权利和社会权利至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个人权利为核心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
国家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比如法国、德国依靠国家组织自上而下的推动,是“战争制造的国家”。法国、德国和日本是一套组织体系,这些国家官僚制非常发达。建构能力特别强大的德国人,从黑格尔到马克斯·韦伯,建构了一套主要以德国经验为核心的理论即国家中心主义。
我们的问题是,政党在哪里?现代化是分批次的,第一波是英国和美国;第二波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德国、日本、俄国等。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起点都有标志性事件,例如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废除农奴制改革、德国的统一战争等。如果说第一波现代化国家是靠商业集团来推动,第二波是靠官僚制为中心的国 ............

书籍插图:
书籍《被自由消解的民主:民主化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反思》 - 插图1
书籍《被自由消解的民主:民主化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反思》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被自由消解的民主:民主化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反思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