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
丝路的历史和现实魅力
跨大区域经济合作现象
规避和消解“全球风险”
第二章
中国开放的4.0全球市场版
实现百年强国梦
中国企业“走出去”
中国资本“走出去”
第三章
走出“逆全球化”樊篱
全球化的“不均衡”阴影
再论全球化的“不均衡”阴影
寻求平等的海权贸易
到处惹祸的美国地缘政治理论
在共同担当中谋求世界稳定
第四章
全面复苏的中亚绿洲丝绸之路
潜力巨大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
极具战略意义的西南丝路
世界经济在海上丝绸之路交汇
海上丝路与“南环经济带”
第五章
新丝路凝聚力来自合作成果
能源贸易新版图
稳步升级的自贸区建设
资金融通放大资金流
关于“亚洲世纪”和“下一个中国”
中美经济合作的可能与必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 / 冯并著.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5
(中国国际战略丛书 / 郑必坚主编)
ISBN 978-7-5162-0792-5
I. ①一… II. ①冯… III. ①区域经济合作-国际合作-研究-中国 Ⅳ. ①F125.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83450号
图书出品人/刘海涛
出版统筹/赵卜慧
丛书策划/石 松
责任编辑/刘姝宏
书名/“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
One Belt and One Road: The Chinese Logic for Global Development
作者/冯并 著
出版·发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里7号 (100069)
电话/010-63055259(总编室) 63057714(发行部)
传真/010-63055259
Http: //www.npcpub.com
E-mail: mzfz@npcpub.com
经销/新华书店
开本/16开 710毫米×1000毫米
印张/22
字数/302千字
版本/2015 年5月第1版  2015年5月第1次印刷
印刷/北京盛源印刷有限公司
      
书号/ISBN 978-7-5162-0792-5
定价/45.00元
出版声明/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如有缺页或倒装,本社负责退换)
序 言
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在西北地区工作了较长的时间,对丝绸之路的各种信息比较关注,工作之余,对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信息和现实状况都有兴趣猎涉和观察。尽管那时身居大漠中古丝路上的一个小小的城镇,考察和吸取信息的半径很小,但也还是尽力收集有关的资料。
记得在80年代中期,新疆与陕西、甘肃的出版部门分别组织了有关丝路的研究丛书,陕西、甘肃多着眼于汉唐丝路研究,新疆则全方位地从西北的草原文化和西南的石文化与图腾文化角度,推出许多学术著作。与此同时,他们也出版了西方早期“探险家”的系列记述作品,如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和他在羌塘探险的自述,等等。这些书籍过去都被视为西方“探险家”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的一种记录,能在中国再次翻译出版,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分不开的。当时西部的交通是十分不便利的,人们只能从间接得来的信息中认识西部辉煌的过去和梦想着西部新的复兴。后来我从事经济类新闻工作,范长江的经典新闻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也就成为必读之书。
阅读这些考察论文和写实作品,你可以感知一个世纪前的罗布泊的真实存在和那时的生态环境,也能够感知古丝绸之路的壮阔,而不完全是被人视为畏途的难以想象的艰难跋涉。这应当是改革开放后对丝绸之路的研究和引起关注的一次高潮,又或是人们从历史上关注丝路的一次认识冲动,但总的概念还停留在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上,尚未脱离文化考察和历史考察的阶段。丝绸之路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也即现实经济活动阶段,而这种现实经济活动的聚焦点就是西部大开发。而在西部大开发拉开大幕之前,则是对“第二座欧亚大陆桥”的研究。
人们对西部的关注,必然要伴随着对丝绸之路的关注,从而关注与丝绸之路有着必然联系的“第二座欧亚大陆桥”。西部大开发与“第二座欧亚大陆桥”的延伸,为人们打开了丝绸之路研究的更为开阔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野。人们不再是只从二十四史和传世的文献资料里钩沉一些尽人皆知的史实,或在历史文化的领域里兜圈子,或在历史风情中缅怀中华民族辉煌的过去,而是开始了区域发展中文化因素的各种分析和探寻,或者把丝路文化作为一种经济资源,推动西部经济发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那段时间里丝路研究比较常见的形式。至于古代丝绸之路作为一种曾经在昔日世界里长时间大范围跨地域广泛发生,并对世界文明发生根本影响的超地缘经济技术与文化交流现象,蕴含着什么样的历史能量,对中国的未来和对世界的未来还会产生怎样深远巨大的影响?谁也没曾想过,也很难想到。
或许可以这样说,仅就学界,对于丝绸之路的研究和认识大体已经经过了两个阶段。
一是古代丝路的历史学阶段。较早著有《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苏州大学教授沈福伟在其《丝绸之路与丝路学研究》一文中概括:“丝路学是20世纪才问世的新学问,也是涵盖了文化、历史、宗教、民族、考古等人文学科,以及地理、气象、地质、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汇聚了众多学科、综合研究多元化的学问。”这种研究最早起源于国际,很快影响到丝绸之路的东方故乡,出现了持续不断的高潮。丝绸之路研究中,过去更多地偏重人文和历史,偏重于历史的经济和现实的旅游经济,是无可厚非的。没有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既不能达成国内、国际上的人文共识,也难以谈到丝绸之路复兴的地缘基础和文明交流传统。但这只能找回对辉煌历史的自信,而非对现在与未来的共同发展走势的牢牢把握。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现代铁路交通与物流专家提出了“欧亚大陆桥”运输问题,开始跳出纯学术研究和纯文化研究的范围,进入“大陆桥”运输与物流研究阶段。这个阶段始于1990年9月12日中国北疆铁路与苏联土西铁路的接轨。中国北疆铁路与苏联土西铁路的接轨被称为“新亚欧大陆桥”贯通,也被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一些学者提出“开创陆桥经济新 ............

书籍插图:
书籍《“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 - 插图1
书籍《“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