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卷上 
脾胃虛實傳變論
五臟別論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 ,此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 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所以然者,水穀 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陰陽應 象大論云:谷氣通於脾,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九竅者,五臟主 之,五臟皆得胃氣乃能通利,通評虛實論云: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 ,胃氣一虛,耳目口鼻俱為之病,經脈別論云: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 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 ,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 以決死生,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 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又云:陰之所 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官,本在五味,至於五味,口嗜而欲食之,必自裁制,勿使 過焉,過則傷其正也,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 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平人氣象論云:人以水穀為本,故人絕水穀,則死,脈 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非肝不弦腎不石也,歷觀諸篇而參考之,則元氣之充 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後能滋養元氣,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 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內經之旨,皎如日月,猶恐後人有所 未達,故靈樞經中,復申其說,經云:水穀入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 其道,胃者,水穀之海,其輸上在氣街,下至三里,水穀之海有餘則腹滿,水穀之 海不足則饑不受穀,食人之所受氣者,穀也,穀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穀氣血 之海也,海之所行,雲氣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氣血者,經隧也,經隧者,五臟 六腑之大絡也,又云: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宗氣積於胸中 ,出於喉嚨,以貫心肺,而行呼吸焉,榮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而為血, 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衛者,出其悍氣之慓疾,而行於四肢,血 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又云:中焦之所出,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 泌糟粕,蒸津液,化為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聖 人諄復其辭而不憚其煩者,仁天下後世之心亦惓惓矣,故夫飲食不節,寒溫不適, 脾胃乃傷,此因喜怒憂恐,損耗元氣,資助心火,火與元氣不兩立,火勝則乘其土 位,此所以病也,調經篇云:病生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又云:陰虛則內 熱,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 ,故為內熱,脾胃一傷,五亂互作,其始病,遍身壯熱,頭痛目眩,肢體沉重,四 肢不收,怠惰嗜臥,為熱所傷,元氣不能運用,故四肢困怠如此,聖人著之於經, 謂人以胃土為本,成文演義,互相發明,不一而止,麤工不解,讀妄意施用,本以 活人,反以害人,今舉經中,言病從脾胃所生及養生當實元氣者,條陳之,生氣通 天論云: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 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失之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 此謂自傷氣之削也,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目肓耳閉,潰 潰乎若壞都,故蒼天之氣貴清淨,陽氣惡煩勞,病從脾胃生者一也,五常政大論云 :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陰精所奉謂脾胃既和,穀氣上升,春夏令行 ,故其人壽;陽精所降,謂脾胃不和,穀氣下流,收藏令行,故其人夭,病從脾胃 生者二也,六節藏象論云: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榮之居也,名曰 器能化槽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 陰之類,通於上氣,凡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也,膽者,少陽春升之氣,春氣升則萬化 安,故膽氣春升,則餘臟從之,膽氣不升則餐泄腸澼不一而起矣,病從脾胃生者三 也,經云: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 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 乃自生,此謂之氣者,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氣,或乖 錯人,何以生病,從脾胃生者四也,豈特四者,至於經綸天地之邪氣,感則害人五 臟六腑,及形氣俱虛,乃受外邪,不因虛邪,賊邪不能獨傷人,諸病從脾胃而生, 明矣,聖人旨意,重見疊出,詳盡如此,且垂戒云,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 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由是言之 ,飲食起居之際,可不慎哉?

屬性: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八風之中,人之高者也;水谷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謂 水谷入胃,其精氣上注於肺,濁溜於腸胃,飲食不節而病者也;地之溼氣,感則害人皮膚筋 脈,必從足始者也。《內經》說百病皆由上中下三者,及論形氣兩虛,即不及天地之邪,乃 知脾胃不足,為百病之始,有余不足,世醫不能辨之者,蓋已久矣。往者,遭壬辰之變,五 六十日之間,為飲食勞倦所傷而歿者,將百萬人,皆謂由傷寒而歿,后見明之辨內外傷及飲 食勞倦傷一論,而后知世醫之誤。學朮不明,誤人乃如此,可不大哀耶!明之既著論矣,且 懼俗蔽不可以猝悟也,故又著《脾胃論》叮嚀之。上發二書之微,下祛千載之惑,此書果行 ,壬辰藥禍,當無從而作。仁人之言,其意博哉! 
己酉七月望日遺山元好問序
作者簡介
李杲(1180年-1251年),字明之,號東垣老人,後世多稱為李東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元四大家之一,開創了補土派。由於李東垣生活於北方,所以被譽為北醫。自幼喜愛醫藥,拜張元素為師。李認為人體內在元氣充足,則疾病無以發生,而元氣充足與否,關健在於脾胃是否健旺,他在所著的《脾胃論》中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當時中原戰亂,人民生活動盪,三餐不得溫飽,以致百病叢生。親創「補中益氣湯」、「龍膽瀉肝湯」等名方。張景岳認為李氏「相火為元氣之賊」一說是錯誤的,應當改為「相火為元氣之本」。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柴 ............

书籍插图:
书籍《脾胃論》 - 插图1
书籍《脾胃論》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脾胃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