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辨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丛书·总主编 于致顺
脾胃病辨证
主 编 公维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脾胃病辨证/公维志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8
(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丛书)
ISBN 978-7-5132-1574-9
Ⅰ.①脾… Ⅱ.①公… Ⅲ.①脾胃病-辨证论治 Ⅳ.①R256.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69004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 64405750
北京市泽明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 1/32 印张9.25 字数206千字
2013年8月第1版 2013年8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32-1574-9
*
定价 20.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 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 64065415 010 64065413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目 录
《脾胃病辨证》编委会
编写说明
序
第一章 脾胃病总论
第一节 脾
第二节 胃
第二章 脾 病
第一节 脾气虚证
第二节 脾虚气陷证
第三节 脾不统血证
第四节 脾阳虚证与脾阴虚证
第五节 寒湿困脾证
第六节 脾虚痰浊瘀血证
第七节 湿热蕴脾证
第三章 胃与胃肠病
第一节 胃气虚证、胃阳虚证与寒饮停胃证
第二节 胃阴虚证
第三节 胃热炽盛证
第四节 外邪、饮食、瘀血犯胃
第五节 胃肠结(湿)热证
第六节 食滞胃肠证与寒滞胃肠证
第四章 脾胃病
第一节 脾胃阳虚证、脾胃气虚证与脾胃虚寒证
第二节 脾胃虚弱证
第三节 脾胃阴虚证与脾胃不和证
第四节 脾胃湿热证
第五节 痰湿内阻脾胃证
第五章 肺胃病
第一节 肺胃热盛证
第二节 肺胃阴虚证
第六章 脾肺病
第一节 脾肺实证
第二节 脾肺气虚证
第七章 肝脾与肝胃病
第一节 肝脾实证
第二节 肝气犯胃证
第三节 肝郁脾虚证与脾虚肝旺证
第八章 心脾病
第一节 心脾积热证
第二节 心脾两虚证
附录 脾胃病常用方剂
《脾胃病辨证》
编委会
主 编
公维志
副主编
杨善军
主 审
于致顺
编 委
王 蕾 公维志 刘志伟
杨善军 郭玉怀
编写说明
《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丛书》是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作为蓝本进行整理,共5册,本书是《脾胃病辨证》分册。
中医临床的特点是辨证施治,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有些证候其临床表现、舌苔、脉等基本相同,治疗也大致相同。例如内科很多疾病有肝郁气滞证,儿科、外科、妇科、耳鼻咽喉等科中的很多病证也有肝郁气滞证,并且其治疗方法和方药也大致相同。将不同科别的疾病的相同证候归纳对比,对中医学习者的临床辨治大有裨益。
脾脏和胃腑在正常情况时,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由于机体本身或周围环境等的变化,破坏了其正常活动,则产生各种病理状态,出现疾病状态。脾与胃相表里,可单独发病,但往往互相影响而同时发病,故合称脾胃病。其中也包括脾、胃与其他脏腑合病与并病,共计8章。全书以证为纲,横向比较相同证候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方法的异同,避免了重复,采用全新的叙述方式,更有利于临床实践。
本书第一章至第三章由杨善军主持编写,第四章至第八章由公维志主持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曾得到兄弟院校、本校针灸教研室、推拿教研室、临床各科室部分教师的大力协助。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修订提高。
《脾胃病辨证》编委会
2013年5月
序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其精髓所在。面对其内涵深厚的理论体系,浩如烟海的典籍著作,临床实践中何谓“整体观念”,如何“辨证论治”,如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异病同治”,如何做到以万变应不变的“同病异治”,如何建立最接近临床实际的中医思维方式,如何认识和掌握“证”的实质?这些问题是中医药专业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中医药教育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于致顺教授策划主持编写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丛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一改以往“以病为纲”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教材书写方式,从一种全新的视角阐释“证”与“病”的关系,以证为纲,横向比较相同证候的临床表现,以及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方法的“同”与“不同”,有机地整合了学生的学习内容,避免了传统教育中的重复,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中医著作千篇一律的叙述方式,是一次极有意义的创新。
《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丛书》包括《肝胆病辨证》、《六淫病辨证》、《脾胃病辨证》、《心肺肾病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共5本。丛书结构合理,内容翔实,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便于课堂教学,利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实际应用,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提高其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医临床的教学和研究也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011年初春于哈尔滨
第一章 脾胃病总论
中医脾胃病是指中医藏象学说中的脾脏和(或)胃腑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脾脏和胃腑在正常情况时,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由于机体本身或周围环境等的变化破坏了其正常活动,故产生各种病理状态,出现疾病状态。脾与胃相表里,可单独发病,但往往互相影响而同时发病,故合称脾胃病。其中也包括脾、胃与其他脏腑合病与并病。
第一节 脾
脾脏位于中焦,在膈下,胃的左方。脾胃同居中焦,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脾气的运动特点是主升举。脾为太阴湿土,又主运化水液,故喜燥恶湿。
脾在体合肌肉而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统摄血液。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赖于脾胃运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脾胃病辨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