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百病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章 穴位贴敷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章 贴敷治病的理论依据与作用原理
第三章 穴位贴敷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四章 穴位贴敷的用药原则与精选要穴
第五章 穴位贴敷疗法的优点与注意事项
第六章 内科疾病
第七章 儿科疾病
第八章 妇科疾病
第九章 男科疾病
第十章 肿瘤科疾病
第十一章 伤外、皮肤科疾病
第十二章 五官科疾病
第十三章 备用贴敷通治方
第一章 穴位贴敷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穴位贴敷疗法,长期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应用,是民间疗法精华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贴敷治病,古谓:“外敷”、“外贴”,故称“贴敷疗法”。因药贴穴位,故又称“穴位贴敷疗法”。它是利用药物贴敷穴位,刺激穴位,而起到药效、穴效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本疗法独特、简便,可配用不同药物,达到汗、清、下、消、补、温、和等治疗作用。
在人类医学史上,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药物外治疗法,广泛流传于民间,应用于民间。
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健康,不得不在与灾害搏斗中自求救护,消除病痛。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人们总结了将泥土、树叶、草茎等捣烂涂敷伤口或某一部位等多种外治方法。在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论述,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就有外敷、浴法、熏法等多种外治法的记载。公元前3世纪《帛书、灸经》(1974年在湖南长沙4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芥子泥贴敷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治疗毒蛇咬伤。这便是贴敷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
此后,历代医家应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病更不乏其人,并在《黄帝内经》“外者外治”的基础上,扩展至“内者也可以外治”。如汉代《伤寒杂病论》,晋代《肘后备急方》,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宋代《太平圣惠方》,元代《世医得效方》,明代《本草纲目》《普济方》《万病回春》,清代《张氏医通》《医宗金鉴》等都详细地记载了丰富的治疗内外诸疾的外治方药。后又有《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串雅外编》及《外治寿世方》等许多外治专著问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清末的吴尚先(字师机)将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广泛搜集他人的经验,撰著成《理瀹骈文》一书,可谓集外治法之大成,因而被后世誉为“外治之宗”。历代医著中记载的包括贴敷疗法在内的多种外治法,以及许多行之有效的外治方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外治法与整个中医事业一样得到了较大发展。外治法专著——《实用临床外治大全》《外治法简编》等相继问世。与此同时,各种医学资料、医著和中医期刊中有关穴位贴敷疗法的许多好经验、好方法,更是层出不穷。这一疗法越来越受到医家和民间大众的青睐和重视,并广为流传,大力推广应用。
第二章 贴敷治病的理论依据与作用原理
(一)理论依据
1.理本内治中医治病,不外乎内治与外治两法,均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内治可疗内外诸疾,外治同样可疗内外诸疾,只是给药途径不同。外者外治,药物直达病所,尤为捷着,其理自明。而外治用于内病者,道理同于内治,所异者法耳。内治,服药须先入胃,经过消化道分别清浊后,再输送到全身,药物之糟粕不能入于经脉,能入者乃是药物的气味。贴敷之药,切近皮肤,彻于肉理,同样能将药之气味透过皮肤直到经脉、摄于体内,融化于津液之中,具有内外一贯之妙,正如《理瀹骈文》所说的“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津液”。随其用药,能祛邪、拔毒气之外出,抑邪气以内消;能扶正、通营卫、调升降、理阴阳、安五脏,挫折五郁之气,而资化源。内治可以治外,非外治不能治内。内治与外治方式不同,但其治病原则一样,实殊途同归。
2.用本经络贴敷用药与针灸疗法一样,亦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运行气血,是一切疾病的反应部位。病从外入、由表达里,即有外治以应之,故先取其外。病从内生,形诸于外,由里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能治内。无论病从外入,抑或病从内生,都离不开经络之地面——十二皮部,而穴位又循序分布于十四经脉之上,药切皮肤穴位之上,药气透到经脉,摄于体内而达病所,故贴敷用药,实本于针灸经络穴位治病之理,法虽异而其理则同。同时,又因药物刺激穴位,而收到药效、穴效的双重效应。
3.药同内治《理瀹骈文》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说明凡是临床上内治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用末调敷,并不限于成方,应根据临床实际定夺方药,原方可用则用,不可用则选他方,或制定新方使用。
临证治病,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均是以“愈疾”为目的。历代医家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用贴敷疗法治疗内外诸疾,颇具效验。只要用之得法,其效立应。从本书所列经验,亦足以佐证。同时,又可补内治之不足,可克服服药怕苦,或格拒不纳,以及治不及时、辨证失误之弊,此也实为外治法之一大优点。
(二)作用原理
穴位贴敷治疗内外诸疾的理论依据是“调节经脉、平衡阴阳”。因为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同时,又能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温腠理,因此,调经脉之虚实,可以治百病。贴敷治病,是通过不同的药物之气味,直接作用于病所(外者外治),或由经脉入脏腑,直到病所(内者外治)。作用原理归之有三:
1.扶正祛邪病从外入,六淫致病则邪入机体,正邪交争,正盛邪退、正虚邪进,甚则伤正,故邪盛时须祛邪。病从内生,七情致病则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耗伤正气。正虚之时,必须扶正,以发挥机体的调节作用,抗邪外出,邪去正安、正复邪却,贴敷疗法就有此作用。
2.平衡阴阳经云:“谨察阴阳所在以调之,以平为期。”疾病发生的过程即是阴阳失调的过程。健康人阴阳平衡,互相维系。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一旦失去平衡,则会出现阴阳偏盛偏衰,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因此,治疗疾病,就是协调阴阳,使之平衡。
3.升降复常升降是人体脏腑气血运动的一种形式,如肝升肺降,水升火降,脾升胃降。一旦升降失常则产生病变,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升降不及;二是升降太过;三是升降逆乱。贴敷之药可使升降复常。
贴敷治病之所以能收到上述三大治疗作用,主要依赖于药物刺激穴 ............

书籍插图:
书籍《穴位贴敷治百病》 - 插图1
书籍《穴位贴敷治百病》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穴位贴敷治百病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