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解温病——胡希恕温病条辨讲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医师承学堂 经方医学书系
六经辨证解温病
——胡希恕温病条辨讲义
胡希恕◎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六经辨证解温病:胡希恕温病条辨讲义/胡希恕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
ISBN 978-7-5132-2385-0
Ⅰ.①六… Ⅱ.①胡… Ⅲ.①温病条辨 Ⅳ.①R254.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16466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 64405750
三河市西华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17 字数 203千字
2015年1月第1版 2015年1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5132-2385-0
*
定价 39.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 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 64065415 010 64065413
微信服务号 zgzyycbs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淘宝天猫网址 http://zgzyycbs.tmall.com
目 录
内容提要
编辑的话
胡希恕自序
【卷一】上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 温
伏 暑
湿 温
温 疟
秋 燥
补秋燥胜气论
附录1:胡希恕“药物的医疗应用”
【卷二】中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伏暑
寒 湿
湿 温
秋 燥
【卷三】下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伏暑
寒 湿
湿 温
秋 燥
附录2:胡希恕“《温病条辨》约言录”
内容提要
本书是现代著名经方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胡希恕先生以“六经—八纲—方证”的伤寒理法,用“按语”的方式评说《温病条辨》上中下三焦篇章。虽是一家之言,但极具启示意义。是“以伤寒解温病”的代表力作。
胡希恕先生处处以伤寒临床家的角度对《温病条辨》进行解读,在本书按语中明确提出“为病的阴阳表里虚实,仲景乃括之以六经,树立了中医学特有的病理生理学的大纲”。上焦篇第二十三条,胡老则直言不讳:“若治亦只有白虎重加人参一试,东垣清暑益气汤又何足以当之。又于猛恶温热证,则必须急下其热,我每用炙甘草汤去桂姜参枣,加大量石膏、大黄,为益津下热之治,极验,学者可试之”。中焦篇四十二条,胡老单刀直入:“潮热、呕恶、烦渴、汗出、胸痞、自利等证,明是阳明少阳并病之属,用小柴胡汤治之乃佳。所出杏仁滑石汤,与证不大合拍。”
原书系油印本,所引《温病条辨》版本为问心堂版本(增加“补秋燥胜气论”),且只选取最精华的上中下三焦篇章,删去序言、凡例及原病篇、杂说、解产难、解儿难及文中所夹朱评、汪按、征按。
编辑的话
谨守病机:六经—八纲—方证
——我们为什么要出版《六经辨证解温病——胡希恕温病条辨讲义》
胡希恕(1898—1984),中国现代杰出的经方临床家、思想家、教育家。“谨守病机派”的代表胡希恕先生,与“脏腑经络派”的代表刘渡舟先生、“方证药证派”的代表叶橘泉先生,构成中国现代伤寒学术史上的三座高峰。胡希恕先生精于仲景学说,也对内经、温病等各家学说多有涉猎,能够伤寒温病融会贯通(本书即以“伤寒理法”通解《温病条辨》)。
胡希恕先生谨守“六经、八纲、方证”三个层次的病机,通解《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以临床疗效卓著而广受赞誉。胡老生前留下三部代表性的作品:讲述《伤寒论》的录音、讲述《金匮要略》的录音、油印本《温病条辨讲义》。
不少读者认为:经方家胡希恕先生以“方证是辨证的尖端”的名言而享誉中医界,堪称“方证对应”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实,“方证对应”只是胡希恕先生“六经—八纲—方证”整个辨证体系的三分之一。胡希恕先生关于“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表述的原文是“辨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
胡希恕先生的辨证体系为“六经、八纲、方证”三个层次。
胡老所概言的“八纲”,“虚实”之中已经包含了“气血津液”之虚实,“表里”之中已经包含“半表半里、脏腑经络”,并非现行教材“不言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的八纲定义。
胡老所说的“六经”定义,与现行传统《伤寒论》教材体系略有不同。
一般教材按照“脏腑经络”来划分六经,而胡希恕先生则以“八纲”来划分六经。
胡希恕先生以寒热为主定阴阳,认为:热(实热、虚热)则必为阳证,寒(虚寒、实寒)则必为阴证。当不偏寒、不偏热的时候,则以虚实定阴阳(实为阳证、虚为阴证)。
与传统教材略有不同的是:胡老定义的“太阴病(里阴证)”,即传统教材所谓“太阴病与少阴病”;胡老定义的“少阴病(表阴证)”,即传统所谓“太少两感”(太阳病与少阴病合病)。除此以外,胡老还把传统六经所兼夹之气滞、血瘀、水湿、痰饮、食积和阳虚、气虚、阴津虚、血虚,亦合并到六经本证。如认为“里水证”水性偏凉而可归属六经“太阴病”。
需要向读者特别提醒的是,六经是为了确定辨证的大方向,假如对病性病位、方证药证都能直接辨析出来,则“六经名称本来可废”(胡希恕语,见(《中医临床家胡希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不过,临床中很多复杂错综的疾病,尤其需要运用六经辨证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胡希恕及其亲传弟子冯世纶教授,对于六经的界定,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有些与现行教材体系“名称表述”不尽一致,但对于“病机实质”的认识却并无二致。比如,对于五苓散证,现行教材多以“太阳蓄水证”名之,认为其病机为“水蓄膀胱兼有表证未除”。胡希恕、冯世纶教授则认为五苓散证有表里证,应该属于太阳太阴合病(水性偏凉可归属太阴病)。而且冯世纶教授还根据临床实践,认为水蓄日久则容易郁而化热,因此,五苓散证亦常兼阳明病(水郁化热)。所以,冯世纶教授在临床中常把五苓散证归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希望读者不要拘泥于六经的“名称表述”,而要借助胡老、冯老特定的六经名称,探究背后的“病机(含方证)实质” ............

书籍插图:
书籍《六经辨证解温病——胡希恕温病条辨讲义》 - 插图1
书籍《六经辨证解温病——胡希恕温病条辨讲义》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六经辨证解温病——胡希恕温病条辨讲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