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新探——经方辨治皮肤病心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7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新探——经方辨治皮肤病心法
欧阳卫权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新探——经方辨治皮肤病心法/欧阳卫权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7
(中医师承学堂)
ISBN 978-7-5132-1316-5
Ⅰ.①伤…Ⅱ.①欧…Ⅲ.①《伤寒论》—经方—研究 ②皮肤病—中医治疗法Ⅳ.①R289.2②R27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016602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64405750
三河市双峰印刷装订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32印张:15.625字数:373千字
2013年7月第1版2013年7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978-7-5132-1316-5
*
定价:35.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6406541501064065413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目 录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盘之走丸(代序)
李可序
贾谦序
绪 论
一、《伤寒论》六经之我见
二、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
第一章 桂枝汤类方
一、桂枝汤
二、桂枝加葛根汤
三、桂枝加黄芪汤
四、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五、桂枝加附子汤
六、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附:二加龙骨汤)
七、苓桂术甘汤(附: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苓桂味甘汤)
八、当归四逆汤(附: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第二章 麻黄汤类方
一、麻黄汤
二、桂枝麻黄各半汤
三、葛根汤
四、麻杏石甘汤
五、麻黄加术汤
六、麻杏苡甘汤
七、越婢汤(附:越婢加术汤、桂枝二越婢一汤)
八、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九、小青龙汤(附:小青龙加石膏汤)
十、大青龙汤
十一、麻黄附子细辛汤(附:麻黄附子甘草汤)
十二、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第三章 承气汤类方
一、调胃承气汤(附:大承气汤、小承气汤)
二、麻子仁丸
三、小陷胸汤
第四章 白虎汤类方
一、白虎汤(附:白虎加人参汤)
二、白虎加桂枝汤
三、竹叶石膏汤
第五章 下瘀血汤类方
一、抵当汤(附:抵当丸、下瘀血汤)
二、桂枝茯苓丸方证
三、桃核承气汤
四、大黄虫丸
第六章 泻心汤类方
一、泻心汤
二、附子泻心汤
三、半夏泻心汤
四、甘草泻心汤(附:生姜泻心汤)
五、三物黄芩汤
六、黄连阿胶汤
七、葛根芩连汤
第七章 甘草汤类方
一、甘草汤(附:苦酒汤、半夏散及汤)
二、桔梗汤(附:排脓汤、排脓散)
二、芍药甘草汤(附:芍药甘草附子汤)
第八章 柴胡汤类方
一、小柴胡汤
二、柴胡桂枝汤
三、大柴胡汤
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五、四逆散
六、柴胡桂枝干姜汤
第九章 栀子汤类方
一、栀子豉汤(附: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枳实栀子豉汤、栀子大黄汤)
二、栀子厚朴汤
三、茵陈蒿汤
第十章 附子汤类方
一、附子汤
二、四逆汤
三、真武汤
四、大黄附子汤
五、乌头汤(附:乌头桂枝汤)
七、肾气丸
第十一章 薏苡附子散类方
一、薏苡附子散
二、薏苡附子败酱散
第十二章 芎归胶艾汤类方
一、芎归胶艾汤
二、当归芍药散(附:当归散)
三、温经汤
四、赤小豆当归散
五、当归贝母苦参丸
第十三章 五苓散类方
一、五苓散
二、猪苓汤
第十四章 其他类方
一、理中汤或丸方
二、半夏厚朴汤
三、瓜蒌薤白半夏汤
四、防己黄芪汤(附:防己茯苓汤)
五、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附:苓桂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六、升麻鳖甲汤
七、乌梅丸方
第十五章 外用类方
一、矾石汤
二、蛇床子散方
三、苦参汤
四、雄黄熏方
内容提要
作者在多年临床中,致力于《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研究,强调:六经以八纲为核心,涵盖经络脏腑;合病、并病具有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以更有效地指导临床为旨归,须拓展六经等。并系统地研究了六经辨证在皮肤病中的运用,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对《伤寒论》六经实质进行深度再探讨,提出新观点;以方类证,方证对应,进行方证归经,总结各方证辨证要点,以指导临床实用;介绍各方证在皮肤病中的辨治心法,并通过丰富而翔实的案例实录,来阐述作者活用经方辨治皮肤病的思路和体会。
本书不仅是一本中医皮肤病专著,更是指导读者如何认识六经与方证、辨准六经、辨清方证,达到方证对应、见病知机、圆机活法之境,最终提高临床疗效的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适宜于广大中医院校学生、中医临床尤其是皮肤科临床工作者参考和学习。
作者简介
欧阳卫权,字衡之,湖南衡阳人。师承中医大家李振华、李可。多年来致力于《伤寒论》及六经辨证研究,强调以六经为纲,方证为核心,见病知机,活用经方。善用经方诊治各科疑难病症。
盘之走丸(代序)
历史学家余英时教授在《士与中国文化》新版之序言,从传统“士”到现代知识人一文中,就“士”的传统最后走向解体,从历史上隐没的原因,借用了一个著名的古典譬喻,即杜牧《注孙子序》论“盘之走丸”说:“丸之走盘,横斜圆直,计于临时,不可尽知。其必可知者,是知丸不能出于盘也。”(《樊川文集》卷十)
“士”的传统可比之于“盘”,而“士”在各阶段的活动,特别是那些“断裂”性的发展,则可比之于“丸”。过去两千多年中国之所以存在着一个源远流长的“士”的传统,正是因为“士”的种种思想与活动,尽管“横斜圆直,计于临时,不可尽知”,并没有越出“传统”的大范围,便像丸未出盘一样。而这一传统之所以终于走进历史,则是因丸已出盘,原有的传统架构已不足以统摄“士”的新“断裂”活动了。
笔者阅后深受启发,体悟到以此譬喻中医,亦十分恰当。中医之传统,在于以阴阳、五行、八纲、藏象、经络诸基本理论构架来阐述人的生理病理及疾病之诊治、预防,可比之于“盘”,而各阶段的“中医活动”、“中医学说的演变与发展”,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新探——经方辨治皮肤病心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