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章 内科病证
第二章 妇科病证
第三章 儿科病证
第四章 男科病证
第五章 外科病证
第六章 五官科病证
第七章 皮肤科病证
第八章 其他病证
第一章 内科病证
风寒表证——葛苏汤(王逢寅方)
【组成】 葛根30~60g,紫苏叶8~10g,荆芥10g,防风10g,白芷10~12g,麻黄6~9g,甘草3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或2剂,服后盖被令散汗出。
【功效主治】 解表发汗,解肌退热。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周身骨节疼痛,无汗或有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数有力等。随证加减,亦可主治风热表证。
【方解】 葛根,辛甘平,解肌退热之效显著,为本方之主要药物,故剂量要足够大。紫苏叶、荆芥、防风、白芷,均属辛温解表药,剂量宜中等。麻黄,发汗解表,剂量宜偏小,有汗者可减去不用。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 ①本方主治风寒表证时,症见咳嗽痰白者,加杏仁、白前各10g,以止咳化痰;②本方主治风热表证,症有发热微恶寒,咽干或痛,头痛或身疼,汗出或无汗,或大便干燥,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时,可减去麻黄1味,加柴胡10~15g,玄参、知母各10g,生石膏15~20g。以发散风热、清热生津;兼见咳嗽痰黄者,又当加黄芩、桑白皮各10g,全瓜蒌15~20g,以清肺化痰止咳。
【体会】 该方组织精简,疗效突出,很便于掌握,至今在泰城仍被广泛使用。它既不同于麻黄、桂技等辛温解表剂,也不同于桑菊、银翘等辛凉解表剂,独具一格,确有自己的特点。临床中,“葛苏汤”主要用来治疗感冒、流感、急性支气管炎等病以及感染其他病毒属于表证者;表邪入里者,则不可拘泥于本方,当另行辨证施治,或中西医结合施治,以免贻误病机,加重病情。
【方源】 《黄河医话》
四时感冒——清瘟汤(姚树锦方)
【组成】 冬桑叶15g,生石膏9~15g,生芦根15g,生甘草3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主治】 疏散风热,清泻肺火。主治四时感冒,症见发热恶寒,身困无力,头痛鼻塞,或流清涕,咳嗽喷嚏,口苦咽干,舌红苔白,脉数。
【加减】 如寒热头痛者,加荆芥穗、紫苏叶;身痛骨节疼甚者,加紫苏、葛根;咽干鼻涕带血者,加生地黄、黄芩;咳嗽有痰者加陈皮、竹茹;喉痛者加桔梗、牛蒡子、板蓝根等。
【体会】 感冒为一切外感病的总称,乃六淫中之风寒为患,四时皆可发生,尤以冬春常见,多以内蕴微热,复感风寒所致。方中桑叶清轻发散,能退风热之邪,其性甘寒,可清肝明目,其味辛苦,能解上焦脉络之邪;石膏辛甘而寒,辛能走外,寒能清热;芦根甘寒,清泄肺胃之热,用于热病口渴;甘草生用,能补脾胃之不足而泻心火,且能调和诸药。药味简单且无禁忌,随证加减化裁,用之临床立效。1961年春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119例,2剂痊愈者89例,4剂痊愈者28例,5剂痊愈者2例。
【方源】 《姚树锦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暑天感冒——清暑退热饮(鲍正飞方)
【组成】 香薷10g,藿香10g,佩兰10g,紫苏叶10g,金银花15g,连翘10g,板蓝根(或大青叶)30g,青蒿15g,川厚朴5g,鸡苏散(包煎)10g。
【功效主治】 清暑利湿,辛温解表,芳香化湿。主治暑天感冒。
【方解】 方中香薷、藿香、佩兰、紫苏叶辛温解表,芳香辟秽。因暑必夹湿,湿为阴邪,非温不化。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或大青叶)、青蒿清热解毒,清暑退热。鸡苏散由滑石、甘草、薄荷组成,辛凉透表、清暑利湿。川厚朴配苏叶,理气消痞除满。
【加减】 有汗,但热不退者,去香薷、鸡苏散,加柴胡、黄芩、六一散;恶寒头痛较剧者,加川芎、蔓荆子;周身关节酸楚者,加秦艽、大豆黄卷;恶心呕吐者,加陈皮、法半夏;脘痞困倦者,加苍术、薏苡仁;心烦胸闷者,加川黄连、广郁金;大便稀薄者,加苍术、白术、山楂、神曲。
【体会】 《黄帝内经》云:“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天感冒,是指夏至到大暑期间伤于暑者。症见头痛恶寒,高热无汗,或有汗,但热不退,周身关节酸楚等感冒症状。同时,又有面赤口干,口渴思饮,脘痞困倦,心烦胸闷,或恶心呕吐,大便泄泻等伤暑伤湿表现,此乃暑为寒湿所遏而致。缘由夏暑天气炎热,地气上蒸,人在其中,稍有不慎,易于为病。如纳凉于深堂大厦,或贪图凉快,通宵风扇不息或空调温度过低,或夜宿户外,露水侵袭体表,则见头痛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若恣意贪吃生冷瓜果,冰棒冷饮,寒湿内生,损伤脾胃,则脘痞吐泻。暑为阳邪易于耗气伤阴,又暑必夹湿,故见面赤、口干欲饮、心烦胸闷、恶心呕吐等暑湿内郁之证。治宜遵《黄帝内经》:“必先岁气,毋伐天和”之旨,确立以清暑利湿、辛温解表、芳香化湿为治疗原则,常用自拟方清暑退热饮治之。若作伤寒感冒,但以辛温之剂,适得其反。
【方源】 《名医名方录》
体虚易感——扶正解表汤(臧堃堂方)
【组成】 生黄芪20g,生白术10g,防风10g,金银花10g,黄芩10g,生甘草10g,板蓝根20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饭后分服。小儿可分3次或4次服用。
【功效主治】 扶正解表。主治体虚易感,属脾肺气虚型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症见恶寒,发热,自汗,肢节痠楚,鼻塞咽燥,咳嗽咽痒,脉浮,舌苔薄白,尤对小儿体虚、自汗、易感、鼻塞流涕者效佳。以恶寒、发热、自汗、脾肺气虚者为主证。
【方解】 表证当汗解,然正气虚而有表证者,宜益气以解表,若此证只解表祛邪,而不顾护正气之虚,不仅正气难支,且无力祛邪外出,惟有祛邪解表、扶正补虚,同时并进,才能两全。以黄芪、白术、防风组成之玉屏风散为主,益气固表止汗,并实表以御风邪;金银花、黄芩、板蓝根疏散风热,解毒利咽,抑菌抗病毒为祛邪之品;甘草调和诸药,并能扶正,化痰止咳。诸药相伍,共奏扶正祛邪之效。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易受外邪之侵袭,故小儿外感,自汗,纳少,肺脾气虚者为多,以本方随证加减,效如桴鼓。
【加减】 若兼见咳嗽气促,痰黄浊艰咯之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加蜜炙麻黄(包煎)10g,百部20g,车前子(包煎)10g,儿童减量,以增强宣肺止咳平喘之功。若外感偏于风寒表证:头痛、肢节痠痛者,加羌活、荆芥以祛风寒之邪;伴纳食差, ............

书籍插图:
书籍《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 - 插图1
书籍《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