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百通讲伤寒_老中医串讲伤寒实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五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六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八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302)
(伤寒)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词解)①太阳:指在人体肌表分布部位。②脉浮:脉搏表浅,轻按即得。③项:项,《说文解字》:“头后也”,即脖颈后部。④强:音“匠”,不柔和。⑤头项强痛:即头痛项强。⑥恶寒:即怕冷。
(要点)本条论述太阳病初起时的脉证。
(今译)太阳病初起时的脉证,是脉浮,头痛,项部拘紧不柔和,恶寒。
(释析)本条概括太阳病初发时的一般脉证特点,作为太阳病的诊断标准,凡外感病初起呈现本条所述之脉证者,即可诊断为太阳病。太阳为巨阳,主皮肤而统营卫,为人身之肌表,故有“一身之外藩”之称。古人根据人体脏腑和经脉循环的密切关系,划分为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又运用三阴三阳的名称,以分别疾病浅深轻重,作为临床诊断的准则。太阳主人身的外表,外邪侵入人体,首先要通过太阳,太阳受到外邪侵袭后所发生的病证,称为太阳症。其主要脉证,全条共14字,首论太阳脉象,继论太阳部位之证,最后以必见之证作结,即“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可见仲景文法简练精湛。
“恶寒”是表证的主要症状,本条在“恶寒”之前用一个“而”字,有“而且一定”之意,以示强调“恶寒”对辨证的重要性,邪伤太阳之气,卫气失掉正常的卫外功能,所以病人感觉到畏寒怕冷。太阳病无论有无发热,但必恶寒,表证恶寒是因太阳之气受伤,临床多见背恶寒较甚,且以下午恶寒较重为特点;因邪客于表,卫阳先伤,午后而阴寒得逞,所以会有这一现象;因太阳主表,恶寒是太阳病出现最早和贯穿始终的症状,故后人云: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这句话必须建立在外感为病的前提下才是正确的,舍此条件,则恶寒的存在,未必就是表证未除。如三阴病,阳气虚衰,不能温煦肌表,亦见恶寒,显然这种恶寒就需另当别论,但临证时,还应有机地联系起来分析,恶寒而发热者为阳证,恶寒未发热者为阴证;恶寒与表证同时出现时则为表,恶寒与里证同时出现时则为里。
外邪束表,阳气闭郁,本应“发热”,但本条未提及“发热”,因其较恶寒出现为晚,然而未发热不等于不发热,只是尚未发热,故仲景有“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之文,则提示发热一症有迟早,但恶寒则是必然要出现的。本条应把发热一症补充进去,外感病初起,正气尚能抵御外邪,在风寒束表,卫阳失于温煦,而见恶寒的同时,卫气起而抗邪,正邪交争而发热,故太阳病的恶寒往往与发热并见,有时在早期可能尚未发热而只见恶寒,但恶寒起病即见,而发热往往出现较迟,因卫阳为风寒所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只有卫阳郁聚到一定程度,起而抗邪,才见发热,因此本条未将发热列为太阳病的基本表现。本条未提及发热,是此时卫阳被郁尚未伸展,卫阳伸展之后,必然伴有发热,然恶寒与发热虽然都是表证的主要征象,而恶寒尤为太阳表证的辨证要点,前贤有“有一分恶寒未罢,即有一分表邪未尽”的说法,实为阅历之谈。
太阳病初起时的脉浮,是由于邪气在表,正气自发地向外抗邪,气血因之趋于肌表所致。凡外感病初起,邪在肌表或入之尚浅,而正气充足,有能力向外抗邪者,皆可出现脉浮,故脉浮并非太阳病的特有脉象。头痛项强为邪束太阳经脉的表现,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外邪侵犯太阳,经脉之气运行受阻,经脉拘急,气血涩滞,故出现头项强痛。这里头项强痛是自觉症状,与太阳痉病的项背强直的他觉症状自是有别。综上所述:恶寒是由寒邪外束,导致卫阳闭郁、营卫不和的缘故。恶寒是太阳病必见之症,但应与病发于阴的恶寒相区别。本条恶寒,多与发热并见,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但迟早都要发热,说明恶寒在前而发热随之即发,恶寒与头项强痛的自觉症状和脉浮同时相见才可诊断为太阳病。
恶寒也可在其他病中出现,并不是太阳病的特异证候,可见,太阳病诊断标准中的四个脉证,唯头痛,项强具有特异性,对太阳病的诊断有决定性的意义,因而是确诊太阳病的必备条件。至于脉浮、恶寒二症,虽然是太阳病初起时常见的典型证候,但并非必具证候,即并非太阳病都会出现的证候,因为它可随着所受邪气的不同而有所变异,如太阳温病就可以不恶寒;太阳中湿(湿痺)之脉常常沉细;太阳中暍之脉也多表现为弦细芤迟等。并且由于所受邪气的不同,还可出现一些不同的兼见症,如太阳中风可兼汗出,脉缓;太阳伤寒可兼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太阳温病可兼口渴等,这些证候的变异和不同的兼见症,就是对太阳病进行病因诊断和分型的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依据此诊断标准确诊太阳病,还需要和其他一些疾病作鉴别。如阳明病初起也可恶寒、发热、脉浮,有的“二三日”也可出现头痛,它与太阳病的区别是:恶寒持续时间非常短暂,所谓“始虽恶寒,二日自止”;起病无头痛项强;初起在脉浮、恶寒、发热的同时,即可出现“口苦咽干,腹满微喘”等反映“胃家实”的证候。但头为诸阳之会,少阳,阳明也会出现头痛,由于经脉循行的不同,因此可以从疼痛的部位上来作出鉴别:太阳头痛在后,连项部痛而项强;阳明头痛在前,前额部为甚,痛而胀,甚则如劈;少阳头痛在侧,额角为甚,痛而抽掣如刺。太阴病初起邪气轻浅或为中风型者,脉亦可呈现浮象,并且恶寒,其与太阳病的区别是:脉浮而缓弱,不发热,无头痛,可兼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等证候。浮脉作表脉论应是浮而有力,若脉浮而无力,按之即减,多为正气不足,不可做表证论;若浮脉出现于三阴病中,“阳微阴浮为欲愈”,说明脉浮代表正气来复。
关于“提纲”问题,书中卷六、卷九、卷十、卷十一之四篇共提到六条“之为病”,长期以来,许多人称之为“六经提纲”,禁锢着人们的思维,阻碍着人们对《伤寒杂病论》全面正确的理解。“之为病”因其多指各病开始成病时候的脉证是什么?犹如疆界的标志一样,因此可以理解是区分六经病的界线,但是区分各病的标志不仅限于此,它们只能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 ............

书籍插图:
书籍《一通百通讲伤寒_老中医串讲伤寒实录》 - 插图1
书籍《一通百通讲伤寒_老中医串讲伤寒实录》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一通百通讲伤寒_老中医串讲伤寒实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