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脾胃论/金·李东垣撰 文魁等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ISBN 7─117─06707─1
Ⅰ.脾﹒﹒﹒ Ⅱ.①李...②文... Ⅲ.脾胃学说Ⅳ.R256.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5)第020841号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脾 胃 论
 
撰 者:金·李东垣
整 理:文 魁 丁国华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中继线67616688)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网 址:http://www.pmph.com
E‐mail:pmph@pmph.com
邮购电话:010‐67605754
印 刷:
经 销:新华书店
开 本:850×1168 1/32 印张:4
字 数:70千字
版 次:2005年8月第1版 2005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标准书号:ISBN 7‐117‐06707‐1/R·6708
定 价:9元
著作权所有,请勿擅自用本书制作各类出版物,违者必究
(凡属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退换)
导读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医家李东垣的代表作,在浩如烟海的古医籍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学习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必读之书。李东垣对中医学术的发展贡献卓著,开创了疾病的内伤学说,他从损伤脾胃之气加以论述,独树一帜地形成了脾胃学派,对后世影响巨大;同时创立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如补中益气、升阳散火、升阳除湿、益气活血、内托消肿等,尤其是甘温除热的法则,直到今天仍脍炙人口,疗效显著。
一、《脾胃论》与作者
《脾胃论》撰于公元1249年(宋淳祐九年),是东垣晚年的作品。全书共三卷,卷上以脾胃虚实传变论、脾胃胜衰论等论述脾胃学说的主要观点。卷中阐述脾胃病的具体治疗,如对劳倦所伤、补脾升阳、安心养神的用药与针刺等。卷下论述脾胃与天地阴阳、升降沉浮的密切关系,并结合病症提出了各种治疗方法。全书列方61首,并详述其方义及服法。《脾胃论》阐述了中土清阳之气在人体病理变化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调理脾胃在治疗上的积极作用。
作者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习称李东垣,宋金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生于公元1180年(金大定二十年),卒于公元1251年(淳祐十一年),享年71岁,为金代著名的医学家。东垣年少聪颖,博学强记。通《春秋》、《书》、《易》(畿辅通志·杂传),尤爱医药。20几岁时其母患病,东垣请遍诸医为母诊治,然而不但没有治好,就连得的什么病也不知道,为此他“痛悼不知医理而失其亲”,发誓:“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吾过”。当时,著名医家张元素医名鼎盛,东垣便“捐金帛”从其学。
张元素对《内经》很有研究,主张治病从辨识脏腑的虚实着手,根据气候和病人的体质灵活用药,东垣尽得其学。在张元素脏腑辨证学说的启示下,东垣阐发《内经》“土者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的学说,强调脾胃在精气升降中的重要作用,以脾胃为元气之所出,相火为元气之贼,“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因而发明了升阳泻火和甘温除热的用药法度,被后世称为“补土派”,与张子和、刘河间、朱丹溪齐名,合称金元四大家。
东垣生平著述颇多,据史料记载不下十余种,但多有散佚。存世而广为流传的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活法机要》、《东垣先生试效方》等。其中《脾胃论》是他的代表作。
二、主要学术特点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本书是东垣学说中理论最集中的部分,颇能反映他学有渊源,治有特点的思想体系。他在传统的伤寒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内伤学说,先著《内外伤辨惑论》,再著《脾胃论》,强调“人以胃气为本”,从而开创了中医对脾胃的认识。并经过以后七百余年的临床验证,其理论是成立的,方法是有效的、可以重复的。他的学术特点,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脾胃是元气之本
脾胃学说的一个中心内容,就是脾胃元气论,这是人体发病与否的根本问题。关于元气之说,《内经》、《难经》早已提出,前者为“真气”,后者为“原气”,而共同点是重视肾气。东垣发展这一理论,他重视内因在病变中的作用,认为无论内伤或外感发病,都是由于人体气虚。即疾病的形成,是由于气不足,而气之所以不足,是因脾胃损伤所致。如书中《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曰:“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又《脾胃虚实传变论》曰:“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可见他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源,元气又是人身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便可以发生。因此,必须注重脾胃,这是东垣脾胃学说的基本论点,同时提出了临床上脾胃病处理的常法。如胃病则湿胜,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或大便泄泻,治从平胃散;脾胃不足,土不生金,则肺脾气虚,自汗,四肢发热,或大便泄泻,或皮毛枯槁,发脱落,治从黄芪建中汤;或脾胃不足,阳虚不能生阴血,治从本证中摘取四物汤一二味,使阳生而阴长;或脾胃真气虚弱,气短脉弱,治从四君子汤;如脾湿下流,下焦气化不行,或渴或小便闭涩,赤黄而少,治从正药中摘取五苓散一二味,化气利湿。东垣将上述治脾胃病的常法称为五证五药。
然而,东垣又认为:脾胃有病与其他脏腑不同,脾为中土,其病每无定体,临床中应考虑到肝、心、肺、肾的有余与不足,或补或泻,但必须抓住脾胃这个重点。这种精神渊源于《内经》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即“至而不至,是为不及,所胜妄行,所生受病,所不胜乘之”。按照这种理论指导用药,疗效远较上述一般处理为佳。书中列举“脾胃不足”、“心火亢盛”、“肝木妄行”、“肺金受邪”、“肾水反来侮土”的证候变化,以及君臣佐使的常用药物,这是《脾胃论》辨证用药的基本部分,亦是全书的重点。东垣所制诸方,大多是从这个基础上演绎发挥的,他经常结合四时气候的变化,进行具体用药,这些便是东垣治脾胃病的变法,应当重点领悟。
2﹒脾胃为升降的枢纽
东垣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时刻在运动着的,而这种运动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升降沉浮的变化。这种变化即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如:一年四季,以春为首,春夏地气升浮而万物生长,并由萌芽而繁茂;秋冬天气沉降 ............

书籍插图:
书籍《脾胃论》 - 插图1
书籍《脾胃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脾胃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