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天下: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5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踌躇四千年(上)
一、孔子疑似二律背反
二、贾谊陷入虎狼之境
三、汉武碾磨诸侯王国
第二章踌躇四千年(下)
一、土崩、瓦解与癌变
二、三个700年:负压出盛世
三、活力之“鱼”与稳定之“熊掌”
第三章天下
一、雅典三哲未知“天下”
二、何物“天下”?
三、天下之网与城邦之鱼
第四章规模依赖
一、河流域文明与海洋文明
二、水利依赖
三、安全依赖
四、救灾依赖
第五章人间上帝
一、空心的文明
二、“君子”与政治动物
三、没有好坏,只有成败
四、上帝与情人
第六章规模压力及其偏好
一、箫韶:中国最早的“东方红”
二、《禹贡》:中央汲取资源的统计表
三、《甘誓》:“家天下”的宣示书
四、《胤征》:夏朝的“北京时间”
五、国家圆盘与“凝聚偏好”
第七章辐辏与一统:“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让步
一、辐辏机理
二、“九州五服”天下体制
三、“平”天下与中华文明的第一次聚变
四、大禹革命
五、家天下:平天下的伴生物
六、“大道”的三套马甲
七、“家天下”模式之一:王道A
第八章“兼天下”:缓解规模压力(理论)
一、第一条穷途:单中心辐辏政治碰壁
二、U型管:规模压力求解
三、多中心治理的减压功能
第九章“兼天下”:缓解规模压力(实践)
一、三次封建
二、两座王都
三、封建“兼天下”:大道与王道的B版[35]
四、中华文明的第一次裂变
第十章第一代政治权威遭遇“自杀悖论”
一、漏斗型中央权力
二、负压政治:天下版图的盆地化
三、作为秩序的权威
四、血缘权威的双重拟制
五、第二条穷途:多中心负压政治瓦解
第十一章霸权铁律
一、“天子”之怒
二、从辐辏到落差
三、霸权铁律与高压政治
四、社会原子化
第十二章过渡时代:秦帝国的裸体霸权
一、鸟人部族
二、秦亭革命根据地
三、从小镇到大国:秦族争霸
四、自我授权的暴力
五、颅骨堆砌天下:秦族称帝
六、一元化:中华文明的第二次聚变
七、第三条穷途:单中心高压非稳态政治裸奔
八、家天下的霸权版
第十三章龙袍:政体危机的结束和
一、刘邦的父亲姓刘吗?
二、赤龙之子
三、“龙”[8]
四、龙袍:“神-圣-王”三位一体权威体系的建立
第十四章“分天下”:昙花盛世(上)
一、“天下”成为战利品
二、与同族异姓或同姓分天下:文景之治
三、与异族分天下(上):贞观之治
第十五章“分天下”:昙花盛世(下)
一、“你说父子可以分为两家吗?”
二、宋、元、明:“吞天下”
三、与异族分天下(下):康乾之治
四、第四条穷途:多中心混压非稳态政治夭折
第十六章“龙”天下:饱和统治
一、朕:穿龙袍的秦始皇
二、朝鲜与越南:被吞吞吐吐的两块骨头
三、遭遇极限
四、饱和状态的形式化描述
五、家天下的“王霸道B版”
六、帝王心理极限:龙伸与龟缩
第十七章高压稳态陷阱
一、流民之祸:韩非-马尔萨斯怪圈
二、不肖子之祸[11]:嫡长继承怪圈
三、五蠹之祸:鬼谷子怪圈
四、癌肿之祸:帕金森怪圈
五、腐败之祸:触龙-阿克顿怪圈
六、第五条穷途:政治和文明的螺旋下行
第十八章“大公”天下
一、五种政体优劣排序:理念、结构与压力
二、权威:襁褓、龙袍和布衣
三、轴心政体
四、双主体法权:“政权形态”的现代化
五、优化稳压功能:从禅让到票选
六、大公先于大同:中华文明的第二次裂变
余论文王演易:从辐辏到矩阵
一、有“文王演易”这回事吗?
二、数字卦中无“九”
三、“九”是从哪里来的?
四、从“爻数”到“卦数”
五、从伏羲先天卦,到文王后天卦
六、从辐辏到矩阵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版权信息
公天下: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
作 者:吴稼祥
出版人:何林夏
第一章 踌躇四千年(上)
如果把帝禹登基看作中华文明史的开端,那么,从公元前2070年[1]到今天,四千多年时间里,中国就一直没有摆脱一个政治困境。本章和下一章从这个困境入手,粗线条地宏观勾勒我们民族探索的过程,并引导出政治体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既要有活力,也要有稳定。
鱼与熊掌兼得,这有可能吗?
一、孔子疑似二律背反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创造了伟大文明,但也一直没有走出一个困境:要不要中央集权?最早受这个困境折磨的政治家,是商朝末年的周部落首领姬伯;思想家,则是孔子(前551—前479[2])
孔子在《礼记·礼运篇》里提出一个基本命题:最好的政治体制是“天下为公”,造成的社会名曰“大同”。[3]我们把这个命题称为“公天下之理”,在后世儒家那里,此“理”被表述为“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4]。
他在《春秋三传》里提出了另一个基本命题:最值得维护的政治体制是“大一统[5]”,该体制名曰“春秋”。我们把这个命题称为“大一统之义”。此“义”像一根绳子,在历史中延伸,可以被分解为搓成它的三股麻缕:1.天下者乃真德天子及其后裔之天下(在孔子那里[6]);2.天下者乃真龙天子及其后裔之天下(在《史记·高祖本纪》及其后历代王朝编年史里);3.天下者乃真理天子及其后裔之天下(在朱熹特别是朝鲜金氏家族那里)。
“公天下之理”的核心,首先是国家最高权力不专属一人终身占有(所以有“禅让”);其次,全部统治机器也不是可以在一个家族内部分配的私有财产(所以“天下为公”,不是“天下为家”);再次,无论最高权力还是分出去的地方统治权,均不会世袭(所以说人“不独子其子”)。根据这个原理,在没有政党运作的情况下,是建立不起任何中央集权体制的。
“大一统之义”的核心,是国家最高权力和整个统治机器归于一家(三代及春秋)或一人(秦汉以降)占有,而且可以无限期合法占有,这就意味着:这种占有不仅是终身的,而且是世袭的,其他人或家族不可犯上作乱。在孔子那里,“兴亡继绝”被视为“大仁大义”,就来自这种帝王“子孙万世一系”的正统观念和“可世”观念,也就是正统帝王通过世袭合法长期存续观念。实施并维护这个主张,中央集权就是必然趋势,也就是说,从西周“兼制”(王道[7])到秦帝国立体高压中央集权(霸道)是必然的。虽然孔子维护的西周及春秋体制死了,但他维护的“大一统之义”却活了下来。
由此,我们可以以下两个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公天下: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