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会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3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Social
Physics
推荐序一
测量,还是感知
段永朝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麻省理工学院校园里,有一幢举世闻名的玻璃大楼,这就是创办于1980年的MIT媒体实验室。走上三层,穿过炫酷无比的走廊,有一个名头很响的实验室,叫“人类动力学实验室”(Human Dynamics Lab)。
实验室的创办者是彭特兰教授。他被誉为“可穿戴设备之父”。2011年,彭特兰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7位数据科学家之一,他在组织工程学、计量社会学、移动信息系统、图像理解、现代生物测量等领域都有建树,被看作先驱人物。
彭特兰教授出版的这部《智慧社会》,详尽总结了人类动力学实验室近10年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书中对“想法流”(Idea Flow)如何促进人类合作、促进城市发展和社会和谐,做了深入细致的探讨。该书甫一出版,即获各方赞誉,好评如潮。
比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前主席里德·亨特(Reed E. Hundt),评价此书的焦点是关于“思想是如何涌现、流动和传播的”。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前主任,密涅瓦(Minerva)学校创始人斯蒂芬·科斯林(Stephen M. Kosslyn)说,“彭特兰确实生活在未来”。
这部书开篇,就是这样一句激情澎湃的宣言:“我生活在未来。”
全书共4大部分,10个章节,2篇附录。全书对传统市场理论和社会学的基本假设进行了批判,提出基于交互、接触、连接的“想法流”概念,并建构基于“社会感知计算”的全新社会科学领域。
2014年5月,湛庐文化组织了一次高品质的活动,叫作“对话最伟大的头脑”,我和30余位“庐客”一道,拜访了这间诞生谷歌眼镜原型设计的实验室,见到了她的灵魂人物——阿莱克斯·桑迪·彭特兰。
他柔和、睿智的眼神,在镜片后面闪闪发光。他在回答提问时说:“是的,‘社会物理学’,这是一个来自法国的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的用语。”
为什么?他为什么要选用这样一个近180年前的用语?
“想法流”的社会学价值
1830—1842年,孔德发表了重要的六卷本著作《实证哲学教程》(The Course in Positive Philosophy)。在第四卷里,孔德提出了“社会学”(Sociology)这一概念。孔德的“实证哲学”强调以事实为依据,采用观测、实验、比较和历史的研究方法,他认为可以获得与自然科学相媲美的社会科学知识。可以说,迄今为止的主流社会学基本理论,依然建构在孔德的思路之上。
孔德的思路是什么?法国著名思想家雷蒙·阿隆(Raymond Aron,1905—1983)在1967年出版的《社会学主要思潮》一书中这样评述道:“静力学和动力学是奥古斯特·孔德的社会学的两大部分……社会静力学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社会动力学叙述这一基本秩序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社会学主要思潮》,pp.65-66)。
简单说,孔德的思路就是比照牛顿力学体系的“葫芦”,为社会学“画瓢”。静力学,用来分析社会结构;动力学,用来分析社会演化。你会说,这不挺好的吗?好是好,但在今天互联网的背景和氛围之下看,孔德搞错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他把个体当作物理学的“质点”。虽然传统社会学也分析所谓群体、家庭、团队、组织;但把个体当质点看,就必然会把情感、欲望、意图等等,仅看成个体质点的“参数”,而忽略内在的丰富性(这一点,认知神经科学大有用武之地)。彭特兰认为,“我们(对人类社会)的理解框架,停留在18世纪。”为什么这么说?他引用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指出,人出于本性不仅交换物品,还交换想法、帮助和同情之心。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洞察。我们一直在使用“旧的思想底座”,且浑然不觉。彭特兰抓住了一个朴素但至关重要的概念——想法(idea)。
“想法”,一个极其普通的字眼。人们念出这个词汇的时候,往往意味着两件事:其一,想法是“个人”的事情;其二,想法稍纵即逝。
在彭特兰这里,“想法”以及“想法的流动”是探查人类交互秘密的钥匙,通过测量想法流,可以就社会构建、团体形态改变、人际交往获得启发。
彭特兰认为,“我们的社会已经开启了一场可与印刷和互联网所带来的革命相比肩的伟大旅程。我们第一次获得真正了解我们自身和社会如何演变所需要的数据。通过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我们将有可能构建一个没有战争或金融崩溃的世界,一个快速发现和遏止传染病的世界,一个不再浪费能源、水和其他资源的世界,以及一个政府是用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的世界。”
统观全书,核心问题就是:想法的交换如何驱动并改善人类行为?人们如何通过大量的参与合作,来发现、选择和学习新的策略并协调行动?
与孔德不同,彭特兰将视角盯在“想法流”上,将其作为看待人类关系构建、社会结构演进的新的视角,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大行其道的今天,这一视角更具有开创意义。
孔德社会学搞错的第二个问题是,在传统社会学中,社会结构和演化的形式,服从所谓牛顿力学的原理,完全从“外部性”给出描述。参与,被看作物理行为。
彭特兰比较了2004年詹姆斯·索罗维基(James Surowiecki)提出的“群体智慧”与“社会学习”的概念。他认为,詹姆斯的群体智慧只是想法的“汇聚”,而不是想法的流动,特别不是想法的互动。比如无记名投票、点赞、网页下载、排行榜单等,这些都不是彭特兰眼中的想法流的例子。
好的想法流,源于仔细和持续的社会探索。在彭特兰看来,实证主义注重研究“个体的动力学原理”,过分强调了对个体“建模”。用我自己的语言说,“这是对的,但却是不够的”。通过社会参与促使想法流动起来,并进而催生新的想法,是社会建构的重要驱动力。
比如说,书中列举了证券交易网站eToro的案例。交易者通过模仿、跟随交易达人的交易策略,通过轻松“搭便车”,就可以获得不俗的业绩。这种看似简单的模式,只有在互联网环境下才能得以实现。彭特兰将其称为“上帝之眼”(god’s eye)——这是一种“全局学习模式”,即任何人都可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智慧社会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