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作者:刘擎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4-01
ISBN:9787572601149
本书由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亚马逊发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录
CONTENTS
自序 在新的地平线上
辑一 迷雾与光芒
我的非经典阅读
没有幻觉的个人自主性——(查尔斯·泰勒《本真性的伦理》中译本导读)
世俗时代的死亡问题
祛魅时代的学术与政治——韦伯志业演讲导读
民粹主义的本质——米勒《什么是民粹主义?》中译本导读
人类政治的发展会殊途同归吗?——解读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
面对中国模式的历史终结论
“中学西渐”视野下的中国思想变革——评论李蕾(Leigh K.Jenco)新著《变法》
难以驯服的“狐狸”——纪念以赛亚·伯林辞世二十周年
价值认同的困境与可能
“另类道路”的诱惑
《革命之路》中的爱欲与政治
面对兰德的挑衅——小说《源泉》读后
群体性疯狂如何可能
辑二 视角与世界
爱国何以成为一种美德
建构纯粹的“中国范式”是否可能
被误解与被滥用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及其不满
寻求共建的普遍性——从天下理想到新世界主义
超越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对立
西方社会的政治极化及其对自由民主制的挑战
民主社会中的教育权威
迷失的家园——超越经济视野的房地产问题
开放的象牙塔
共享视角的瓦解与后真相政治的困境
思想工业与明星学者
科学探索与政治正确的争论
回顾马丁·路德·金抄袭事件
自序
在新的地平线上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年轻的时候就听崔健这样唱过,而20多年来,时代的节奏似乎从未放缓。也许,这个世界一直是动荡多变的,只是今天全球化的浪潮吞没了各种疏隔的屏障,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八面来风的冲击,时而惊喜,时而惊慌。
“全球化”究竟是什么?在一次讲座中,哥伦比亚大学的著名教授巴格沃蒂曾给出一个自称“最为真确的定义”,那就是“戴安娜王妃之死”。何以如此?他的解释是:“一位英国的王妃,带着埃及的男友,在法国的一条隧道里撞车,开的是一辆德国车,安装着荷兰的发动机。司机是一个比利时人,喝多了苏格兰的威士忌。追赶他们的是意大利的狗仔队,骑着日本的摩托车。为她治疗的一位美国医生,用的是巴西的药品。这个消息是一个加拿大人传出的,使用的是比尔·盖茨的技术。而你可能正在一台电脑上阅读这个消息,这台电脑用的是中国台湾造的芯片、韩国产的显示器,由一个印度的卡车司机运输,被一些印尼人截获,由硅谷的码头工人卸货,然后由一个墨西哥非法移民运送给你……我的朋友,这就是全球化。”
作为全球化现象的一个缩影事件,戴安娜之死或许过于戏剧化了。我们来看看身边更为寻常的文化生活情景。若以戏仿的笔触可以如是描述:这是一名中国大学生的一天,背诵英语是早晨起来后的首要任务。上午第一门课学习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门课听老师讲述北欧的“福利国家制度”。下午参阅英国学者写的《欧洲战后史》写作业,同时听着耳机里法国歌手艾莉婕(Alizée)的歌声。晚饭前最后一小时参加了印度“瑜伽班”的健身运动。晚上的第二专业选修课是“工商管理”,使用的是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材(山寨版)。回到寝室后在网上看了一部非常文艺的伊朗电影,随后在新浪微博上写下自己的观后感(又“翻墙”到脸书上再发一遍),然后刷微博几十篇直到心生倦意。临睡前念几篇《论语》慢慢进入梦乡。
我们今天享有的物质和文化“产品”,有相当大的部分源自异国他乡。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超出了原有的地方性,与更遥远更开阔的世界交织在一起。以地理疆界标识的那个“本土文化”逐渐失去了清晰的轮廓,汇入了正在浮现的新的地平线。有人赞美“开放”,有人哀叹“混乱”,但无论如何,空间上横向的现代文化与时间上纵向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越来越深刻地交汇融合,共同构成了我们“纵横交错”的背景和视域。那么,“我们”是谁?中国有多特殊?在什么意义上我们还是“纯粹的中国人”?我们追求的理想生活图景究竟是什么?在新的地平线上,许多确定无疑“原本如此”的信念与感知,会遭遇到“为何如此”的疑问,或者“未必如此”的困惑,甚至“不必如此”的否定。
生逢动荡多变的世界,我们身处思想激辩的时代。这个文集的大部分篇章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事关公共问题的讨论。学者介入公共写作在古今中外屡见不鲜,成败都不乏先例。杰出的文章往往是学理与评说相映成辉,执着于真理与良知,又避开偏执和狂热,彰显理性的慎思和公允,行文晓畅却不流俗……所有这些品质都不易企及。何况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所有公共问题都会引发争议,而论辩常常让人倾向以“锋利”压倒“思考”。但在我看来,如何对待异己之见和论争对手是对作者学识与品格的某种检测。
就此而言,虽然我的教训或许远甚于经验,但私心里依然存着一个榜样,那就是汉密尔顿写在1787年《联邦党人文集》的开篇之作。当时的美国在费城制宪会议之后,围绕新的“联邦宪法”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争论,联邦主义者与反联邦主义者的分歧事关美国的根本命运。
汉密尔顿指出,各种私利可能会导致“反联邦主义”的观点。“在新宪法必然会碰到的最大障碍中”是某些人的“明显利益在于反对一切变化”。但他随后的两段话发人深省:
我清楚知道,不分青红皂白,随便将哪一路人的反对(仅仅因为他们所处地位会使他们可疑)都归结于利益或野心,不是实事求是的。……使判断产生错误偏向的原因的确很多……聪明而善良的人们,在对待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上既有站在正确的一边,也有站在错误的一边。这一情况如果处理得当,可以给那些在任何争论中非常自以为是的人提供一个遇事实行节制的教训。……野心、贪婪、私仇、党派的对立,以及其他许多比这些更不值得称赞的动机,不仅容易对反对问题正确一面的人起作用,也容易对支持问题正确一面的人起作用。假使连这些实行节制的动机都不存在,那么再也没有比各种政党一向具有的不能容忍的精神更不明智了。因为在政治上,如同在宗教上一样,要想用火与剑迫使人们改宗,是同样荒谬的。两者的异端,很少能用迫害来消除。
我承认我对新宪法慎重考虑以后,明确认为你们接受它是有好处的。我相信,这是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