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魏晋玄学史(第二版)

余敦康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魏晋玄学史/余敦康著.—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
(博雅英华)
ISBN 978-7-301-26347-1
Ⅰ.①魏… Ⅱ.①余… Ⅲ.①玄学—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 Ⅳ.①B235.0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37045号
书   名 魏晋玄学史(第二版)
著作责任者 余敦康 著
责 任 编 辑 田炜
标 准 书 号 ISBN 978-7-301-26347-1
出 版 发 行 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
网   址 http://www.pup.cn 新浪微博:@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 子 信 箱 pkuwsz@126.com
电   话 邮购部62752015 发行部62750672 编辑部62750577
经 销 者 新华书店
965毫米×1300毫米 16开本 33印张 450千字
2004年12月第1版
2016年1月第2版 2016年1月第1次印刷
定   价 85.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目录

魏晋玄学与儒道会通(代序)
第一部分 正始玄学何晏、王弼的贵无论玄学
第一章 魏晋玄学的产生
一、什么是汉魏之际的时代课题
二、魏、蜀、吴三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
三、汉魏之际的思想演变
第二章 何晏、王弼的生平与著作
一、何晏的生平与著作
二、王弼的生平与著作
第三章 何晏的玄学思想
一、本体论思想的确立
二、对本体与现象相互联结的探索
三、何晏玄学思想的缺陷
第四章 王弼的解释学
一、中国哲学对理解的探索
二、王弼解释学的基本思想
三、《老子指略》
四、《周易略例》
第五章 王弼的《老子注》
一、《老子注》的整体观
二、整体观的几个逻辑支点
三、《老子注》的思维模式
四、《老子注》的内圣外王之道
第六章 王弼的《周易注》
一、《周易注》的社会整体观
二、卦义与爻义——客观形势与主体行为
三、政治秩序与政治伦理
四、《周易注》的谋略思想
第七章 王弼的《论语释疑》
第八章 王弼的玄学体系
第二部分 竹林玄学阮籍、嵇康的自然论玄学
第九章 阮籍、嵇康的自然论玄学
一、阮籍、嵇康玄学思想的演变
二、自我意识与精神境界
三、阮籍、嵇康在玄学中的地位
第三部分 西晋玄学裴頠的崇有论玄学与郭象的独化论玄学
第十章 裴頠的崇有论玄学
一、裴頠思想的玄学特征
二、《崇有论》的基本思想
三、裴頠在玄学中的地位
第十一章 郭象的独化论玄学
一、郭象的时代与玄学的主题
二、独化论的玄学体系
三、郭象在玄学中的地位
第十二章 从《庄子》到郭象《庄子注》
一、庄子的“迹”与“所以迹”
二、庄学的沉寂与复兴
三、郭象的《庄子注》
第十三章 关于《庄子》郭象序的真伪问题
第四部分 东晋佛玄合流思潮
第十四章 六家七宗
一、两晋之际般若学的兴起和学派的分化
二、本无宗
三、心无宗
四、即色宗
第十五章 鸠摩罗什与东晋佛玄合流思潮
一、佛玄合流思潮的主题
二、“六家偏而不即”
三、鸠摩罗什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四、佛学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佛学
第十六章 论竺道生的佛性思想与玄学的关系
后记
魏晋玄学与儒道会通(代序)
玄学的主题是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道家明自然,儒家贵名教,因而如何处理儒道之间的矛盾使之达于会通也就成为玄学清谈的热门话题。玄学家是带着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真切的感受全身心地投入这场讨论的,他们围绕着这个问题所发表的各种看法,与其说是对纯粹思辨哲学的一种冷静的思考,毋宁说是对合理的社会存在的一种热情的追求。在那个悲苦的时代,玄学家站在由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价值理想的高度来审视现实,企图克服自由与必然、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背离,把时代所面临的困境转化为一个自然与名教、儒与道能否结合的玄学问题,无论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还是否定,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表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时代精神。
就理论的层次而言,玄学家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过程。正始年间,何晏、王弼根据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对儒道之所同作了肯定的论证,这是正题。魏晋禅代之际,嵇康、阮籍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崇道而反儒;西晋初年,裴为了纠正虚无放诞之风以维护名教,崇儒而反道,于是儒道形成了对立,这是反题。到了元康年间,郭象论证了名教即自然,自然即名教,把儒道说成是一种圆融无滞、体用相即的关系,在更高的程度上回到玄学的起点,成为合题。从思辨的角度来看,合题当然要高于反题,也高于正题,在郭象的玄学中,关于儒道会通的问题似乎已经得到真正的解决。但是,理有固然,势无必至,理论的逻辑并不等于现实的逻辑。就在郭象刚刚建成了他的体系之时,紧接着的八王之乱、石勒之乱立刻把他的体系撕得粉碎,从而使名教与自然重新陷入对立。我们今天回顾玄学的这一段历史,不能不带着极大的疑虑和困惑,追问一下儒道究竟能否在现实生活的层次达于会通?如果事实上难以解决,那么最大的阻力来自何方?既然困难重重,解决的可能性十分渺小,何以玄学家仍然苦心孤诣地在理论的层次长期坚持探索?他们的探索有没有给后人留下值得借鉴的普遍性的哲学意义?
其实,如果仅仅停留于理论的层次,儒道会通也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难题。在中国哲学史上,从先秦以迄于现代,没有哪一个哲学家能够对此作出逻辑上无矛盾的令人满意的回答,每作出一个肯定必然会被否定,每作出一个否定也必然会被肯定。正始玄学为竹林玄学所否定,竹林玄学又为元康玄学所否定,就是这种尴尬局面的历史证明。比较起来,还是那个无意于建立体系的三四流的玄学家的回答差强人意,是避免这种尴尬局面的最好的出路。《晋书·阮瞻传》:“瞻见司徒王戎,戎问曰:‘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瞻曰:‘将无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时人谓之三语掾。”将无者,然而未遽然之辞,理智上不敢遽然言其同,情感上不愿遽然言其异,意思是莫非是相同吧,以一种反问的语气与人商 ............

书籍插图:
书籍《魏晋玄学史》 - 插图1
书籍《魏晋玄学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魏晋玄学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