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沟通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Part One 基础技能
第一章 表达自己
01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02 说话理直气壮
03 恰当地表达愤怒
04 有效表达关心
05 打造朋友圈形象
第三章 和他人沟通
06 赞美到他人心里去
07 请求原谅的正确姿势
08 快速赢得他人信任
09 应对不友善的挑衅
10 得体地拒绝他人
11 读懂小动作背后的秘密
12 说服≠强迫
Part Two 场景化沟通
第三章 职场小课堂
13 与忙碌的领导高效沟通
14 面试技巧与误区
15 妙读老板心思,赢得赏识
16 巧应桀骜不驯的职场新人
17 如何解决工作和家庭的矛盾
第四章 家庭小课堂
18 消除和父母没话说的尴尬
19 和父母想法不同时如何沟通
20 应对亲戚们的过度关心
第五章 恋爱小课堂
21 如何获得异性好感
22 如何延长情感保质期
23 恋爱十诫
24 伴侣不开心时该说些什么
25 和异性朋友相处如何避免越界
第一章 表达自己
01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发现很多人会把心理咨询当作聊天。既然大家都喜欢这样的解释,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下“聊天”这门艺术的相关技巧。
一场愉快的聊天,将是展示自己的最佳机会,同时也能凸显一个人情商的高低。
Lily是一位刚刚工作没多久的女生,她的性格偏内向,空有一颗想融入同事并参与聊天的心,但却不知道该怎样做。每次看到同事们聚在一起聊得热火朝天,她总是心生羡慕。偶尔,她也会尝试着加入同事们的聊天,但总是以冷场结束。所以,她在公司几乎没什么朋友。
IT男Tom也有类似的烦恼。他的生活条件和工作履历都挺优秀,但不知为何,谈了三场恋爱都失败了,而且女友提出的分手理由都一样:跟他在一起吃饭、看电影很无聊,聊不到一起去。
为什么Lily和Tom不能跟别人好好聊天呢?问题出在以下三点,这些也是我们容易犯的错误。
错误一:有我没你
Lily在与同事聊天时,一直都在思考:别人是怎样看待我的?别人对我的话题感不感兴趣?表面上,Lily很在意别人,但实际上,她更在意的是别人对她的看法和感受。即使她有时关注到别人,但关注的更多的也是自己想象的内容,并非真实的客观实际。所以,“有我没你”的人很难跟人好好聊天。
错误二:只说不听
Tom是典型的“只说不听”。无论是在餐桌上,还是在路上,Tom都一直在兴致勃勃地表达自己,倾诉自己的想法,很少能耐下心来倾听女友说的话。在面对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话题时,他则更像是在开个人讲座一样,滔滔不绝。女友想加入话题,却总被他粗暴地打断。而当女友聊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Tom又沉默不语,不给予女友任何回应,让对方很尴尬。
更有甚者,他还会在对方已经对某话题流露出不感兴趣之后,依然滔滔不绝,不懂得适可而止。
错误三:肆意评价对错和好坏
两个人一起出去吃饭,其中一人很喜欢吃椒盐口味的虾,而你不喜欢,所以你就说椒盐虾很难吃,这是在评价别人口味。其实,口味是很私人的事,无对错之分。你对对方做出的评价,会让对方感到不安,特别是在公众场合。
以上三点是我们在聊天中容易犯的错误,也是可能影响我们人际关系的“三把刀”。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愉快地聊天呢?愉快的聊天就像跳双人舞:有铺垫,有互动,有亲近的表达,还有充满仪式感的收尾。所以,要想跟一个人聊得来,需要学会以下这四步。
第一步:铺垫
在我们想跟别人聊些什么的时候,最起码我们要先传递给对方一些信息:我很想跟你聊天。一般情况下,聊天刚开始时我们不会选择那些太深入的话题,而是有点像搭讪。比如:老外喜欢对不熟的朋友说:“What'sup?”(最近怎么样?)如果是很熟的朋友,我们可能会这样表达:“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可以说说?”
总之,铺垫就是在进入话题之前,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感兴趣,并且,你特别愿意跟他聊天。
第二步:互动
在互动过程中要注意两个关键词:代入感和投入感。
代入感是指我们在表达自己或说一件事情时,用的是讲故事的方式,比如,谁、哪天、在哪里、遇到了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情……故事讲得好,就像好的书、好的电影一样能够引人入胜,让人们产生代入感。如果你讲故事可以让对方产生代入的感觉,那你就是个聊天高手。
投入感则指让对方感觉到你是进入对方的情景和情绪中的。一个人是否在关注你,你是能够感受到的。
在人际关系中,代入感和投入感能让我们产生一种最重要的感觉——存在感,即被重要的人所发现、所注视。在开始聊天时,如果我们投入的感情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话匣子往往能够被顺利打开。
同样,当进入话题时,应该给予对方情绪、语言、行为举止等各方面的积极回应。例如,一位朋友失恋了,你对他说,“失恋的感觉一定很痛苦吧,前段时间我看你闷闷不乐。我也失恋过,我知道那种感觉”。你的这种投入感和代入感,能够让对方产生一种倾诉的冲动。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共情
”。
小科普
共情
共情(empathy),也称为同感、同理心等。其最初的概念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来阐述:“咨询员能够正确地了解当事人内在的主观世界,并且能将有意义的信息传达给当事人。明了或察觉到当事人蕴含着的个人意义的世界,就好像是你自己的世界,但是没有丧失这‘好像’的特质。”共情的这种概念,得到了各大流派的认同,更多地被现代精神分析学所运用。
共情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感同身受,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人,同时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内心世界。比如,一个孩子摔了一跤,流血了,具有共情能力的妈妈会抱着孩子,对孩子说:“摔了,你现在很疼吧,妈妈抱抱,如果疼得想哭,那就哭吧。”这一刻,孩子的感受是被真正理解了。而没有共情力的妈妈,会马上对孩子说:“可怜啊,摔疼了,不要哭了,伤一点皮没关系,男子汉,就应该坚强。”
较好的互动应该是:眼神的注视、开放式的肢体语言,同时在互动中给予适宜的反馈和回应。反馈和回应能够传递给对方一个信息——你在认真听他讲话。
就比如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例子:孩子从学校里放学回家,想跟妈妈分享一些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孩子在讲事情,妈妈却在一旁不停地做事情,根本没有关注他。这种没有互动的交流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高情商沟通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