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_最好的年纪,描述一代人的生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关于中年
大哥
中年人的“父离去”夜晚
那个老人的“变形记”
负欠了他一辈子的波光幻影
心淡
1.
2.
3.
4.
5.
中国故事
关于中年
贾选凝
中年,怎样定义中年?如果只视之为一道年龄的分水岭,大概会联想到攥紧的青春早已过半,拥有阅历与财富的同时也衰老得力不从心;联想到深陷于疲长岁月的钝重生活,不能再潇潇轻狂由头再过;联想到激情被世故冲刷、活力被乏力置换。所以中年不是讨人喜欢的词,中年人这称谓也隐隐让人尴尬。
但你知道,那是年轻的想象,不是人世的真相。
有些豁然与明辨,是人到中年才能获得的智慧。有些回望与自省,是步入中年才能剥开的迷障。而有些梳理与表述,只有中年,才能坦然、诚恳、心平气和做出。中年不是标签,而是一种力量、一份心境。中年赋予人的实质财富并非物质充裕,而是被红尘洗练出窗明几净之心,自我沉淀成一块充盈生命厚度的海绵,轻轻挤压,就能抖落珍珠般的生之往事,诉说与聆听也才开始言之有物。
中年,意味着知己、知人、知耻,不再承诺超乎能力之事,不再妄求颠覆自然法则,醒觉个体的局限与超越,懂得历史与未来于自身所发生过的交汇,从而能更通透审视外部世界,洞悉人终须面对的种种掣肘。当生命终于到达一种理解规律、举重若轻的阶段,属于它的关键词不该是苍老,而应是清醒、谦和、担当、坚定。
身在我们这个国度的中年,所遭遇的变迁与分裂,精彩得远远超乎你我想象。过去三十年中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天翻地覆,裹挟着他们的亲与情、爱与命,将他们推入社会断层的深处。他们曾经历的那些时间点,早已消失,而我们则一直在热切关注下一代人的青春、新兴的表述与貌似无限可能的未来,却鲜少付诸耐心发掘与观照他们的精神及情感世界——他们生命里的欲望、孤独、矛盾、苦乐、自我检视,已不重要了吗?我们在潜意识中漠视、撇离与淘汰他们的记忆,为什么?因为无法面对那就是我们的来路吗?
因为他们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我想在这里,听到他们的声音,细读他们的表述,珍重他们的生命。因为我知,有些事最适合在中年去做——反之即是不去做,遗憾很可能被泥沙俱下的岁月无声湮灭;而唯一的释怀方法,是书写、分享、将记忆交付给记录。于是,有了这份《中年》,尝试以中年生命的价值为引,让我们再一次,看见自我。
我一直相信,中年才是最好的时代。
大哥
文:骆以军
那时,一群人领着我,走进一间据说是南京最大──不,中国最大的书店——先锋书店。怎么说呢?那个视距沿着以书架为辐射、向四面八方之透视法扩展出去的眼球小肌肉调焦,将习惯的空间感重新建构,但又不断被那超出想象的空间之大,再重新调焦。像一个虚荣少年君王盖的巨人迷宫。不,它很像想象中的某个繁盛文明古代的皇帝,将全世界掠夺、交换、派员抄写……所有人类的书籍全收藏在皇城下的地宫,书墙以一种男性阳刚但极简的直线,不可思议地铺展出我眼前这个、不属于书,但属于建筑,一种仰头眺看紫禁城、大教堂、大阪城……那种以神的尺寸为妄念而搭起的巍然建筑,让单一人类直面时自觉渺小、畏惧、虚无……
他们告诉我,这书店整个原是南京地下的防空洞。我说妈啊这防空洞当初也挖得太大了吧,应该躲进来两三千人也没问题吧。这老板几年前还在南京地下一条地道(那地道是挖出来的?不,是本来就在那儿的,从不知哪一朝就在那儿的),陈列了一排两公里的书墙。很牛吧?你从入口进去,一路墙面全是书,要到两公里后的出口才能出去。
那,我苦笑说,任一作家一定不希望自己的书被放在这地道的中途点,因为买书人一旦意识到拎了这书,往前往后走,都要提一公里的路,肯定就放下不买了。
外头暮色渐笼罩,梧桐树影娑飒翻飞。
中年人的“父离去”夜晚
这晚我演讲的题目是“六个抬棺人”,这个讲稿这些年来我在台湾讲过至少数十次了。主要是从父亲过世的那个夜晚讲起,父亲的死亡在眼前发生,如“死亡和国王的随从”,开启了一个对我这样的外省第二代孩子(没有辈分再上去的老人告诉你,当这样无边际的巨大黑暗、陌生恐怖、哀恸、某个身世的源头被按键关机……那个时刻,该用怎样的仪式过渡过去)对于死亡这件事的手足无措、慌乱、荒谬……最后变成滑稽、胡闹、像“吉村大爆笑”那样哭笑不得的场面。这个演讲的效果通常特好,通常是由那悲惨“父离去”的夜晚打开,但收尾时观众是在一片哄笑中结束。之所以在南京选这个题目,是因整趟旅途我已心力耗尽了,身体疲惫不堪,处在崩溃边缘。
这个讲题我可以完全不用准备。甚至讲到哪个段子听众会有什么反应,皆完全在预料中,不会有那愣坐台上当机器,脑中一片空白的恐惧,简直就像单口相声。
但那时(演讲要开始前五分钟吧),我正要走上小讲台(周围是那因空间太大,所以日光灯照显得稀薄、翳影,往极远处延展儿去的一排排大书柜),突然一个老人站在我面前。一时间我的眼睛没有聚焦,他的脸在我眼前像水潭的涟漪一圈圈晃开。
“小弟,你不认识我啦,我是以明大哥啊。”(以上他是用极浓重的乡音说的)
他的脸在我眼前慢慢汇聚,定焦,啊,我认出来了,是我父亲当年留在大陆的儿子。我的同父异母大哥。1949年他才出生一个月,因为共产党军队已渡江,老家江心洲上共干已开始点名要抓某某某,我父亲便独自逃往上海、定海,跟着散兵游勇打混编制的国民党溃乱部队挤上艘轮船,来到台湾。在我的故事里,这是像我这样的“外省人”故事的起点。但那位留在南京的孩子,也开始他的故事。父亲出逃翌年大妈旋即改嫁(为了生存),他也因父亲的成分不好,被打成黑五类,吃尽辛苦长大。80年代两边辗转通信,他寄来录音带,开头即是乡音极重,一个中年人的声音:“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是以明……“
当时我好像才国中一二年级吧?懵懵懂懂地只感觉,在那永和老屋小客厅我们围着听录音机里,那古怪(他可能对着录音机讲话也很紧张呗)的男声,平静地娓娓诉说着“家乡”的种种:以财家如何如何了、以发家如何如何了、以德家如何如何了……都和我、我哥、我姊一样是“以”字辈,但那瓮声瓮气祭起的一团神灯戏法般的故事里,他们都是一群老人。我父亲非常激动,听了一段即叹气,像他也跟那录音带里的人交谈着、品评着:“以财老实,以德从小就鬼。”(他们都是父亲的侄儿)反倒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年_最好的年纪,描述一代人的生活》 - 插图1
书籍《中年_最好的年纪,描述一代人的生活》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年_最好的年纪,描述一代人的生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