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里的温柔——卡夫卡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7mb。
书籍内容:
“地狱”里的温柔――卡夫卡
林和生 著
序
第一部 永远的童年
第一章 往事
第02节 穿过历史的迷宫第03节 永世漂泊的犹太人
第04节 卡夫卡们的世界第05节 洛维家族
第06节 “最亲爱的父亲”第07节 母亲的缺席
第二章 存在性不安
第09节 “人学综台”与“卡夫卡问题”第10节 要是你在儿时给我爱
第11节 死亡恐惧第12节 犹太人――“死人的孩子”
第13节 “最瘦的人”第14节 一份综合报道
第三章 原罪
第16节 恐惧的化身第17节 再回眸:不安的存在,无边的生活
第18节 “俄狄浦斯情结”、“阉割恐惧”和“神化工程”第19节 移情:破碎的英雄诗
第20节 上帝之爱的缺失第21节 罪感:未展开的生命
第四章 永远的童年
第23节 在“肮脏”和“疾病”的世界上第24节 “恐惧-渴望”:在恐惧中渴望的孩子
第25节 分裂的自我第26节 一个比较:坚定的童贞和永远的童年
第五章 面对世界:以孩子的名义
第28节 切肤之痛的需要第29节 真假自由
第30节 “第一名活标本”第31节 三位一体的牺牲者
第二部 向死而生
第六章 青春时代
第34节 文学和思想的洗礼第35节 布伦塔诺沙龙
第36节 “读书与讲演之家”和克莱斯特第37节 友谊――通向世界的窗口
第38节 青春的沦陷第39节 走向艺术
第40节 生活和转折
第七章 菲莉斯・鲍尔
第42节 “骑士爱情歌手”的歌第43节 文学的突破
第44节 婚姻综合症第45节 “审判”:第二次创作高潮
第46节 伤口
第八章 向死而生
第48节 死亡与新主第49节 尤丽叶:第三次订婚
第50节 密伦娜第51节 饥饿艺术家
第52节 暮色中的域堡第53节 多拉与歌手之死
后记
序
许多年前我第一次读完卡夫卡的《变形记》,强烈地感受到主人公格里高尔以
及小说作者对人类之爱的无限渴望。我认定作者是一位深怀温柔之心的人。后来,
近十年前,我在《超越此岸的存在》一文中还专门谈到,虽然卡夫卡的世界是地狱
一般黑暗,但人们从他那里感受到的,最终还是至深的人类之爱。后来我发现,在
这个问题上,我与卡夫卡自己的看法十分一致。
他在某处写道:
“没有人能唱得像那些处于地狱最深处的人那样纯洁。凡是我们以为是天使的
歌唱,那是他们的歌唱。”卡夫卡,这位“二十世纪上半叶无名的骑士爱情歌手”,
他的歌正是来自地狱的天使的歌,是骨子里温柔的歌。关于这个问题,有两个特别
重要的层面需要指出:
其一,要把卡夫卡那令人不寒而栗的地狱之歌感受为温柔的天使之歌,显然需
要一种特别的“接受美学”。关于这一层面,我不打算多作讨论,因为它太复杂;
或者,毋宁说,它是一个“美学”问题,无法通过讨论来解决;我只是认定卡夫卡
之歌是彻骨地温柔,并名而正之。
其二,当我们感受和领悟卡夫卡天使般的温柔之歌时,不要忘记了它来自地狱
的最深处。
关于这第二点请允许我略作表达。
就卡夫卡而言,“地狱”及其“最深处”的含义十分复杂。那或许是陀思妥耶
夫斯基笔下阴森可怖的地下室;或许是令他恐惧和颤栗的父亲(包括他几乎感觉不
到任何温暖的家庭);或许是他(以及我们)身外这个充满欲望和缺憾的物质时代
;或许是他自己那空虚得宛如子虚乌有、却又充足和复杂得随时可能爆炸的内心世
界;……而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儿者兼而有之。
对于我来说,探讨卡夫卡之“地狱”及其“最深处”的含义十分重要,因为我
认为,只有深知卡夫卡的“地狱”之叵测和黑暗,才有可能真正感受和领悟他那爱
与生命之歌的温柔。
林和生
1996 年9 月5 日
成都光华村
第一章 往事
除非逃到这个世界当中,否则怎么会对这个世界感到高兴呢?
――弗兰茨・卡夫卡
他在极度的病痛中辞别人世,那时,向着那“永恒的黑暗”,不知他投注了怎
样的目光,也不知那弥留的目光与平日的视线有着怎样的异同。他一生都在观望和
睨顾,用一种极为独特的眼光观察人群,眺望城堡,睨顾自己的世界,……本世纪
20 年代的某一天,他站在俯瞰布拉格旧城广场的窗口,用骨节凸显的瘦长手指指
点着眼前的建筑:“这是我上的中学;大学在那边,就是对面那幢大楼;左边再远
一点儿是我的办公室。这个狭小的空间……”他用手指划了一道小小的圆圈,眼神
疲惫而有光,就好象一个人近乎全然放弃,却仍轻松地保持了平和的定力,向身边
的熟人谈及自己的人生:“这个狭小的空间限定了我全部的生活。”他永远不知道,
他疲惫的目光是怎佯化入了天空的形象,宛如一道一道难言的梦境。他化入了目光。
目光终于挣脱了布拉格――这“带爪子的小母亲”,在世纪的天空飞翔……扑进一
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继眺望着的眼睛。准确地说,他就是眼睛。多半,他还是慧眼―
―如今不少人有这样的看法:观察现代的文明,眺望20 世纪的天空,睨顾那繁嚣
的尘世或虚寂的人生,就是透过他的眼睛去观望和睨顾。透过他的眼睛可以看到全
球大战,集中营,犹太人之死,布拉格之春,巨大的臭氧洞,艾滋病,肺结核……
是的,肺结核。用他自己不朽的文学性隐喻说,他年纪轻轻就死在去那城堡的
路上,那永远懵懂难辨、无法抵达的城堡。就事论事,他死于肺结核。
今天,在以色列导弹大规模袭击黎巴嫩南部的同时,科学家们正在报告说,本
世纪中叶几乎绝迹的肺结核杆菌,眼下正带着巨大的进化优势卷土重来。
几十年间,人类五颜六色、不断改进的种种药物把这种细菌缎炼得无比坚强,
以至现有的各种治疗已难以奏效,患者稍有疏忽就会命归黄泉。科学家们还报告说,
这种进化了的结核杆菌的真正危险在于,在代表死神威胁人类生命的问题上,它与
艾滋病毒有着兄弟般的协作关系……
在他独特的眼光看来,疾病不是别的什么,而是一种象征,就像中世纪一位神
秘哲人所说:是世界的隐喻。他一定认同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地狱”里的温柔——卡夫卡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