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诗词认知诗学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0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序
邹智勇和薛睿著《中国经典诗词认知诗学研究》即将出版,作者邀我写几句话。我正好先睹为快,顺便谈一谈自己从认知的角度对研究诗歌的认识。
认知诗学和认知语言学关系密切。认知诗学的一些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理论一脉相承;亦有些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异曲同工,譬如认知诗学的文本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心理空间,故有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狭义认知诗学”一说。甚至有学者认为认知诗学的研究就是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的运用,属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在他们看来,文学思维也是日常思维,认知理论可用来研究概念意义,也可用来探索非概念因素。应当说,利用认知诗学或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认知语言学诸多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同时也为文学批评另辟蹊径。
《中国经典诗词认知诗学研究》一书是邹智勇和薛睿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经典诗词意境认知诗学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是两位作者耗费三年时间撰写的一本学术著作。全书涵盖七个方面,涉及七种不同的与认知相关的理论,它们分别是文本世界理论、整合理论、映射理论、图式理论、原型理论、图形-背景理论和隐喻认知理论。认知语言学也好,认知诗学也罢,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解释认知与语言使用方面的相互关系。在这方面,这本书是做得比较成功的。本书运用认知诗学理论对中国经典诗词的意境和主题所作出的解释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认知诗学理论和诗词的解释融合得恰到好处。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认知诗学的相关理论,有一定的新颖性。例如,这本书的作者根据中国经典诗词的特点提出了多层次功能推进模式,并在对崔颢《黄鹤楼》一诗的解读中进行了很好的尝试。
这本书的编排也很有特点。每个章节都由导读、理论介绍和诗词诠释组成。导读部分可以让读者对整个章节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理论部分对认知诗学相关理论作了必要的介绍;而诗词诠释部分则是章节的重点,这一部分使得读者对中国经典诗词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目前国内的认知诗学研究主要以介绍、引进和评介为主。也有学者运用认知诗学的某个特定理论来分析和探讨中国经典诗词的意境、内容等,但为数不多。本书用专著的形式,运用认知诗学的多个理论对中国经典诗词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既是西方认知诗学理论本土化的一个尝试,也是中国经典诗词研究领域的一个创新。
束定芳
2014年9月
前 言
认知诗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认知诗学这一概念的是以色列人Reuven Tsur。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Tsur一直致力于将认知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到文学批评之中。1992年,Tsur出版了他的代表作《走向认知诗学理论》。这本著作被看做认知诗学研究的发轫之作。在这本著作中,Tsur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论述:认知诗学是“使用认知科学所提供的工具,探究人类的信息处理过程如何影响和制约诗歌的语言与形式”(蒋孝军2009:23);认知诗学应在文学文本结构和所感效果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这种联系进行系统的解释。1998年,Tsur出版了另外一部认知诗学著作《诗歌韵律:结构与吟诵——认知诗学实证研究》。Tsur从格式塔的感知原理出发指出韵律只有在吟诵中才能被感知,他运用George Miller在1956年提出的关于人类短时记忆中处理信息能力限制的经典论断证明了自己的韵律感知理论。
能够代表当前国外认知诗学研究现状的当属Peter Stockwell。Peter Stockwell的认知诗学研究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他关注文本解读,提出“认知诗学就是关于文学作品的阅读”(Stockwell 2002:1),重视文学阅读中的认知机制,强调应对特定语境下的文学文本作信息处理分析。Stockwell于2002年出版了《认知诗学导论》一书,该书共分12章,每章从认知语言学导出一个重要理论领域作为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对诗歌和小说等多种文学语篇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些领域包括图形-背景理论、原型理论、认知指示语理论、认知语法理论、脚本和图式理论、话语世界和心理空间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寓指理论和语篇世界理论。
Joanna Gavins和Gerard Steen也是目前国外认知诗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Gavins和Steen(2003)合编出版了《认知诗学实践》。该书第一章由他们共同撰写,其他11个章节由包括他们在内的11位学者撰写。在第一章中他们区分了狭义认知诗学和广义认知诗学,前者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与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后者以认知科学为基础,与认知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
认知诗学是认知框架下的一种当代西方诗学理论,是西方诗学家族中新的一员,所以本书实质上是当代西方诗学理论本土化研究的一个尝试。中国的经典诗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几千年以来,传诵不已,代代传承,因此本书对中国经典诗词的意境进行研究,尤其是运用新的诗学理论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说是推陈出新,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国经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和研究基本是通过文学欣赏和美学的方式来进行;本书以认知诗学的主要理论为平台对中国经典诗词展开全方位的探讨,这为中国经典诗词的文本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中国经典诗词的研究方法另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为西方诗学理论和汉语实际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因而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目前,西方认知诗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英诗,国内有些学者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如图形-背景理论对唐诗作了探索性的分析,但为数不多;本书的研究工具是西方认知诗学理论,然而研究对象是中国的经典诗词,而且研究角度是多维的,涉及认知诗学的主要基本理论,这可以为认知诗学提供新的研究素材,同时也可以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认知诗学理论研究体系打下基础;本书的研究还能对西方认知诗学理论起到一定的反哺作用,目前西方认知诗学研究的着力面是英诗,而中国经典诗词辞情兼顾、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皆包含诗人的满怀情思,有浑雅蕴藉、博大精深之美誉,用西方的认知诗学理论对其进行研究反过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经典诗词认知诗学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