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作者简介
王齐洲 男,1951 年生,湖北洪湖人。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编委。曾任荆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教务处处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在中国古代小说、文学观念和湖北地域文学研究等领域卓有建树。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国学研究》、《文史哲》、《北京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50 余篇。出版有《四大奇书与中国大众文化》、《中国通俗小说史》、《呼唤民族性:中国文学特质的多维透视》、《中国文学观念论稿》、《湖北文学史》、《长江流域文章风格的流变》等著作10多部。获湖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百盛——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出版者协会古籍工作委员会优秀古籍图书奖和普及读物奖等10 余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王齐洲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ISBN 978-7-02-010221-1
Ⅰ.①中…Ⅱ.①王…Ⅲ.①中国文学-古代文学史-研究Ⅳ.①I209.2
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22701号
责任编 杨 华
责任印制 王景林
出版发行 人民文学出版社
社 址 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邮政编码 100705
网 址 http:/www.rw-cn.com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经 销 全国新华书店等
字 数 460千字
开 本 710毫米1010毫米 1/16
印 张 32.5 插页3
印 数 11000
版 次 2014年3月北京第1版
印 次 2014年3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978-7-02-010221-1
定 价 99.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图书销售中心调换。电话:01065233595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决定自2010 年始,设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每年评审一次。入选成果经过了同行专家严格评审,代表当前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水平,体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学术创造力,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4 年3 月
序一
王先霈
把发生学方法应用于文学研究领域的专门著述,在国内颇为罕见。王齐洲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是这个领域里一部探索之作,这是作者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长期潜心思考的结晶,是一部资料翔实、论析深入、见解独到的很有分量的力作。
此前,斯洛伐克汉学家高利克的专著,中文译名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
[1]

,那意思其实是指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创始期的历史,而不是指运用发生学的方法来研究现代文学批评;虽然作者在该书引论中表明他运用的是系统-结构方法,其中接受了皮亚杰认识发生理论的影响。
发生学方法引起我国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者关注,引起哲学、史学、法学、艺术学和文学研究者关注,并逐渐有若干人自觉运用,主要是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中译本1981年出版之后。皮亚杰在该书“引论”中说,“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即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因此,发生认识论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从最低级形式的认识开始,并追踪这种认识向以后各个水平的发展情况,一直追踪到科学思维并包括科学思维。”
[2]

他所倡导和实践的发生学方法,不只要研究对象的“起源”,还要研究对象的“发展”;他所指出的传统认识论的局限,在我们现当代的文学研究中也是很突出的。我们研究文学和文学理论批评,研究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批评史,对于“什么是文学”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往往认为答案不言而喻,无须再去加以辨析。但是,研究者对于“什么是文学”的理解,只是今人的观念,是到今天为止的“最后结果”,并不是起源期人们对文学的认识,也不是两千多年来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家和文论家的认识。这样,就难免造成研究的一些盲区,造成研究的某些片面性。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作为学科核心概念的“文学”,都是一个现代才产生的新概念。英国学者雷蒙·威廉斯在《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中说,“Literature”是14世纪才出现在英文里的,其含义是通过阅读得到的高雅知识;英国词典编撰的开创者约翰逊的《英语字典》给这个词的释义是“学问、文字技巧”
[3]

,那和它在今天的学术内涵有很大差别。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文学评论”(literary criticism)条说:“虽然几乎所有文学评论都是在20世纪写出来的,但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首先提出的问题仍然受到优先考虑。”
[4]

这里就产生了问题:既然近几百年才有“文学”这个专门术语,更晚才有这个词语所传达的现代概念,那么,在什么意义上才可以说“柏拉图的文学思想”或者“亚里斯多德的文学观念”呢?在什么意义上才可以说“孔子的文学思想”或者“孟子的文学观念”呢?王齐洲先生认为,这个长期被许多人当做不言自明的问题,需要认真重新探究,要从起源时期着手,找到文学观念的源头,并且循此追踪,了解它其后的嬗变、转换——这也正是本书的主题。
发生学视角对于文学史研究和文论史研究十分重要。历史的研究试图重现对象早已消逝的状况,绝对的、毫不走样地“重现”或“重建”是不可能的,历史叙事能够做到的,是后代研究者与他们的前辈的“对话”。既然是对话,就不能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不能够只是言说,还必须倾听,要突破重重阻隔倾听前辈的声音。历来的文学家是在各自所处时代思潮背景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论著述,能够设身处地了解他们的文学观念,才能够深切体会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 - 插图1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