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内容提要 本书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历史、基本特点、重要文论家和重要文论篇目进行了简要而全面的介绍。本书的主要特色是:一、重视原典本身。本书以原典为基本内容,核心是为读者提供材料,让读者掌握第一手文献;为了帮助读懂原典,提供题解和注释。二、史论结合。本书既有大量原典文献,同时简要叙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改变传统“文论选”和“文论史”分离的状况,将二者有机结合。三、提供了延伸思考。本书方便读者进一步思考和学习,同时也可以检测阅读和学习的效果。本书适用于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学、文学理论、美学的各种读者,尤其适宜作为“中国语言文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中国古代文论”教材。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古代文论史/曹顺庆,李凯主编.—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10 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系列教材 ISBN 978-7-5624-8478-3 Ⅰ.①中… Ⅱ.①曹…②李… Ⅲ.①中国文学—古代文论—文学思想史—高等学校—教材 Ⅳ.①I209.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76149号 中国古代文论史 主 编 曹顺庆 李 凯 副主编 杨红旗 周世伟 策划编辑:贾 曼 雷少波 林佳木 责任编辑:李桂英 庞国栋 版式设计:雷少波 责任校对:关德强 责任印制:赵 晟 * 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出版人:邓晓益 社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西路21号 邮编:401331 电话:(023)88617190 88617185(中小学) 传真:(023)88617186 88617166 网址:http://www.cqup.com.cn 邮箱:fxk@cqup.com.cn(营销中心) 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万州日报印刷厂印刷 * 开本:787×1092 1/16 印张:16.75 字数:309千 2015年2月第1版 2015年2月第1次印刷 印数:1—3 000 ISBN 978-7-5624-8478-3 定价:33.00元 本书如有印刷、装订等质量问题,本社负责调换 版权所有,请勿擅自翻印和用本书 制作各类出版物及配套用书,违者必究
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 主 编
曹顺庆 编 委(按拼音排序) 曹顺庆 邓时忠 冯宪光 付飞亮
付品晶 傅其林 干天全 靳明泉
李 凯 廖思湄 刘 荣 刘 迅
刘 颖 刘文勇 马 睿 孙纪文
王 进 王友亮 魏 红 鲜丽霞
肖伟胜 谢建英 熊伟业 徐 蔚
徐行言 徐希平 阎 嘉 杨红旗
杨亦军 杨颖育 赵渭绒 支 宇 主编助理
李 菲
总序 这是一套以原典阅读为特点的新型教材,其编写基于我们较长时间的教改研究和教学实践。 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几乎没有培养出诸如钱钟书、季羡林这样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以至钱钟书在当代中国,成了一个“高山仰止”的神话。诚然,钱钟书神话的形成,“钱学”(钱钟书研究)热的兴起,有着正面的意义,这至少反映了学界及广大青年学子对学术的景仰和向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中国学界的悲哀:偌大一个中国,两千多万在校大学生,当钱钟书、季羡林等大师级人物相继去世之后,竟再也找不出人来承续其学术香火。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造成这种“无大师时代”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但首当其冲应该拷问的是我们的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我们的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导致了我们的学生学术基础不扎实,后续发展乏力。仅就目前高校中文学科课程设置而言,问题可总结为四个字:多、空、旧、窄。 所谓“多”是课程设置太多,包括课程门类数多、课时多、课程内容重复多。不仅本科生与硕士生,甚至与博士生开设的课程内容也有不少重复,而且有的课程如“大学写作”“现代汉语”等还与中学重复。于是只能陷入课程越设越多,专业越分越窄,讲授越来越空,学生基础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其结果就是,中文系本科毕业的学生读不懂中国文化原典,甚至不知《十三经》为何物;外语学了多少年,仍没有读过一本原文版的经典名著。所以,我认为对高校中文课程进行“消肿”,适当减少课程门类、减少课时,让学生多有一些阅读作品的时间,是我们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和当务之急。 所谓“空”,即我们现在的课程大而化之的“概论”“通论”太多,具体的“导读”较少,导致学生只看“论”,只读文学史以应付考试,而很少读甚至不读经典作品,以致空疏学风日盛,踏实作风渐衰。针对这种“空洞”现象,我们建议增开中国古代原典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课程,减少文学史课时。教材应该搞简单一点,集中讲授,不要什么都讲,应倡导启发式教育,让学生自己去读原著,读作品。在规定的学生必读书目的基础上,老师可采取各种方法检查学生读原著(作品)情况,如抽查、课堂讨论、写读书报告等。这既可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又可改变老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方式。 所谓“旧”,指课程内容陈旧。多年来,我们教材老化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例如,现在许多大学所用的教材,包括一些新编教材,还是多年前的老一套体系。陈旧的教材体系,造成了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不可避免的陈旧,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窄”,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校学科越分越细,专业越来越窄,培养了很多精于专业的“匠”,却少了高水平的“大师”。现在,专业过窄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素质教育,正在成为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应当首先立足于文化素质教育,只要是高素质的中文学科学生,相信不但适应面广,而且在工作岗位上更有后劲。 纵览近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界,凡学术大师必具备极其厚实的基础,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而我们今天的教育,既不博古,也不通今;既不贯中,也不知西。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学古代的东西,不学西方的东西,而是学的方式不对。《诗经》《楚辞》《论语》《史记》我们大家多少都会学一点,但这种学习基本上是走了样的。为什么是“走了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古代文论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