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十五日》(多看上下部)马伯庸最新作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京]北京全球多看电子书集团
两京十五日(上下部)
马伯庸◎著
排版设计:阿飞
希才集团媒体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年8月第1版 2020年8月第1次发行
开本:768×1025/720×960 
印张:电子书册,多看精校精排制作
印数:正版电子书源,多看格式
定价:人民币
内容简介 
本书故事源于《明史》里关于朱瞻基的一段真实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史书中的寥寥几字,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匆匆数句记载,谁才是真正的书写者?千里长河,星夜奔驰,四面楚歌,命悬一线。太子这一场沿着大运河的极速奔跑,跑出了皇权与民意的博弈,跑出了宫闱与官场的心机搏杀,跑出了纠葛数十年的复杂恩怨,也跑出了从崇高到卑贱的幽微人心。这是一个小捕快、一个女医生、一个芝麻官和一个当朝太子的心灵之旅,一幅描绘明代大运河沿岸风情的鲜活画卷。
作者简介 
马伯庸,八零后,生于赤峰,长于桂林,求知上海,留学海外。曾长期供职于某外资企业,工作之余,舞文弄墨,人称“文字鬼才”。其作品涉猎广泛,风格奇谲幽默,常令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代表著有《显微镜下的大明》《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草原动物园》《龙与地下铁》《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三国配角演义》《七侯笔录》《长安十二时辰》等,曾获人民文学奖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中国图书势力榜年度十大好书等。
楔 子 
今夜的金陵城,与往常不太一样。
起先是秦淮河畔的垂柳扑簌簌地抖动着细枝,随后雨花台上的五彩石子儿互相碰撞着、摩擦着,发出细碎的悲鸣声。与此同时,城北后湖黑乎乎的水面上,一圈圈涟漪无端浮现,轻轻冲撞起城墙与城墙另外一侧的钦天山;而在钦天山顶的北极阁中,那尊本该如北极星一样万世不移的铜铸浑象仪,四角的铁链子啷当啷当地颤栗起来。
黯淡月色之下,金陵内外的美景化身成一座又一座烽火台,相继传递着令人不安的征兆。突然之间,鸡鸣寺、清凉寺、大报恩寺与朝天宫的大钟同时不敲自鸣,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所摇撼。钟声惶急而杂乱,转瞬间响彻全城。
城中居民们还未睁开惺忪睡眼,整个大地便陡然震动起来。
佛讲地震有六相:动、起、涌、震、吼、击,此时这六相竟同时爆发。一霎时,钟山动摇,秦淮肆流,城市里仿佛冲入数千匹钉着铁蹄的疯马。无论长安街两旁的官廨还是西水关的钞库民房、无论皇城中的三大殿还是龙江提举司的船厂,无论是聚宝门的瓮城还是大报恩寺内那座还未完工的琉璃高塔,都在这沛然莫御的伟力下瑟瑟发抖。
大明最壮美华丽的巨城,此时像一个匍匐在地的囚徒,正俯首挨受着天威的杖刑。在震动声中,奉天殿内一座鎏金漏壶轰然倒地。它的浮标,永远停在了大明洪熙元年五月十八日丁亥,子时。
第一章
唧唧吱……唧唧吱。
一只油亮的蟋蟀摆动触须,发出阵阵清脆虫鸣。这是一只上好的寿星头,赤须墨牙,一望便知是一员骁将。它此时正顺着一段狭长的舷墙上游走,得意洋洋地东张西望。
这段山形舷墙长约五丈,对蟋蟀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可它不过是一座巨型楼船的舰尾右侧部分。整条楼船足足长三十丈,通体漆成黑红二色,底尖上阔,粗桅宽帆,浑似三保太监下西洋的宝船。
不过真正的宝船,在双桅之间只安放了一个平层,而这条船在同样位置却拔起一座四层雕栏彩楼。楼顶歇山,楼角飞檐,一层层的鱼鳞亮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种设计比宝船气派得多,只是一旦出海,不出半日便会被大浪晃翻。
好在这条船此时不在海上,而是正浮于长江水面,头西尾东。区区江波,撼不动这个庞然大物,所以那只小蟋蟀得以安稳地趴在舷墙上缘的突起处,对着浩渺的江面畅声鼓噪。
突然,一柄金丝小罩网从天而降,牢牢地把它扣在里面。随后罩网轻轻抬起一角,受到惊吓的蟋蟀奋力一窜,跃入早已等候多时的紫砂鼓罐儿里。
“哈哈,成了!”
朱瞻基迅速把盖子扣紧,用指头拂了拂上头的钱形气孔,笑嘻嘻地从地上爬起来。
这只蟋蟀名唤“赛子龙”,是他一路上悉心调教的爱将。谁知这“赛子龙”身在曹营心在汉,刚才居然从罐里逃走了。朱瞻基在大船上转悠了半天,这会儿才把它擒回营中。他左手托着鼓罐,右手骈指一点,嘴里念念有词儿:“传令三军,我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
戏词儿后头的拖腔儿还没哼完,一个身穿云肩贴里的老宦官跌跌撞撞跑过来,颤声喊道:“千岁爷……千岁爷,别靠在船边儿上。江面风大,要是一晃悠掉水里头,奴婢万死莫赎呀。”
朱瞻基哈哈大笑:“大伴你真是没见识。这可是两千料的宝船,区区江水怎么晃得动。”说完他把罐子一举:“你瞧!赛子龙回营了。”
“好,好,抓回来就好。”老宦官趋步走到他身边,满脸堆笑,“咱们赶紧回彩楼吧。几位东宫师傅都问了几遍啦,催促千岁爷您去准备。”
朱瞻基一听便大皱眉头:“他们急什么?”老宦官劝道:“咱们马上就到南京啦,百官可都在码头候着呢,得早点准备。”他见太子面色渐渐沉下来,赶紧又安抚道:“殿下权且忍忍,等到了南京城里头,想怎么玩都成。”
朱瞻基望着江波起伏,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到了南京,只怕更没时间逍遥啦。眼下还有几个时辰,你就让我最后再快活一阵罢。”
他口气可怜,老宦官先是一阵心软,可转念一想,又“噗通”一声跪了下去:“这次咱们来南京,关乎大明社稷,殿下您有皇命在身,可不能这么任性!”朱瞻基苦笑着摇摇头,没再吭声。他知道老宦官说得半点不错,可正因如此,才倍觉郁闷。
这桩皇命,还得从朱瞻基的爷爷永乐皇帝说起。
永乐十九年,永乐皇帝把大明京城从金陵迁至北平,从此大明有了两个国都——正都北京以及留都南京。三年之后,永乐皇帝驾崩,庙号太宗。太子朱高炽即位,次年改元“洪熙”。
洪熙皇帝一直想把国都迁回南京,不过兹事体大,始终未有定论。洪熙元年四月十日,天子突然颁下一道诏书,让皇太子朱瞻基南下留都,监国居守,兼抚军民。是诏一出,朝野为之哗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极其明确的信号:皇帝陛下终于决心迁都了。
太子这次南下,应该就是为了迁都打前站,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
当年永乐皇帝迁都北平,在南京留下了一套朝廷架子:六部、都察院、通政 ............

书籍插图:
书籍《两京十五日》 - 插图1
书籍《两京十五日》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两京十五日》(多看上下部)马伯庸最新作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