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王建朗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本卷作者
(以姓氏拼音为序)
蔡乐苏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崔志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北京
戴鞍钢 复旦大学历史系 上海
郭卫东 北京大学历史系 北京
黄克武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台北
姜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北京
雷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北京
李长莉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北京
李细珠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北京
李育民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长沙
廖敏淑 政治大学历史系 台北
林满红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台北
林文仁 台湾艺术大学 新北
刘石吉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台北
罗志田 北京大学历史系 北京
马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北京
潘光哲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台北
桑兵 中山大学历史系 广州
沈松侨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台北
史建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北京
王先明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天津
吴义雄 中山大学历史系 广州
夏春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 北京
熊月之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上海
许雪姬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 台北
张启雄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台北
朱英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武汉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清代通商与外政制度
一 通商与外政制度的概念意义
二 互市:清代的通商制度
三 清代的外政秩序:以通商公文书往来与涉外司法裁判为中心
第二章 十九世纪前期中西关系的演变
一 中西贸易及其体制
二 经济、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三 从对抗走向战争
第三章 近代的开端:鸦片战争
一 战争的酝酿:茶叶、白银、鸦片
二 战争的进程:占领土地及其他
三 战争的结果:从外到内的变化
第四章 条约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一 条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二 条约制度的主要内容:行使“准统治权”的特权制度
三 清政府的认识与应对
四 条约制度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变形
第五章 中华宗藩体系的挫败与转型
一 西方国际法秩序原理的论述
二 东方国际法秩序原理的论述
三 东西国际秩序原理的纠葛
四 宗藩体制的崩解与转型
五 转型后中华国际体系内部的原理矛盾
第六章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败亡
一 太平天国的兴起
二 太平天国与清政府的对峙
三 太平天国的败亡
第七章 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
一 动因与环境
二 推进与成效
三 阻力与困顿
第八章 派系分合与晚清政局
一 咸同交替与派系新局的形成
二 派系之争与政务影响的深化
三 “帝后党争”浮现与派系分合的激化
四 满洲亲贵集团的挣扎与清末派系的残貌
第九章 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
一 甲午战争及其深度影响
二 变法诉求步步升级
三 明定国是 急行新政
四 阴影下的困局与悲剧
第十章 义和团运动与二十世纪中国
一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国际国内背景
二 从拳到团:清廷对民间结社的利用
三 义和团转战京津
四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五 《辛丑条约》:中国的低谷与起点
第十一章 十年新政与清朝覆灭
一 清末新政改革纲领的制定
二 1901—1905年的新政改革
三 1906—1908年:政治改革的启动
四 1909—1911年:摄政王载沣主持下的改革
五 新政改革与清朝的覆灭
第十二章 立宪运动与民间宪政诉求
一 立宪派与立宪思潮
二 立宪政团纷起
三 立宪派参与议政
四 国会请愿风潮
五 立宪陷入绝境
第十三章 帝制面临的挑战:新政的制度困境和伦理转换
一 近代权势结构的转变
二 庚子后清廷的失道形象和士人心态
三 自上而下的立宪
四 制度困境下的新政
五 小政府和大政府的紧张
第十四章 现代经济的起步:晚清的经济发展
一 贸易发展及其影响
二 工业发展及其影响
三 农业发展及其影响
四 双元经济问题
第十五章 悸动的农村与农民
一 农民的经济生活
二 异军突起的乡村工业
三 发育中的要素市场
第十六章 二十世纪初的收回利权运动
一 收回利权运动的兴起
二 收回利权运动的主导者和参与者
三 收回利权运动的若干案例
四 收回利权运动的影响、作用及相关问题
第十七章 清季人口与社会
一 清中叶以降的人口统计与估计
二 人口结构及其变迁
第十八章 大变局下的生活世界:洋货流行与生活启蒙
一 洋货初销、流行与普及
二 洋货流行对消费方式的影响
三 洋货符号意义的演变
第十九章 晚清士绅阶层的结构性变动
一 乡土权威:士绅的地位与角色
二 从保甲到团练:晚清士绅地位的变动
三 流动与分化:士绅与晚清社会结构的变动
四 权绅化趋向:士绅与晚清的制度变迁
第二十章 中西学之争:从科举、学校到学堂
一 教育与“教”“育”
二 学堂与学校
三 新学制系统的建立
四 纳科举于学堂
第二十一章 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
一 海防与塞防之争产生的背景
二 海防论者所持观点之分析
三 塞防论者所持观点之分析
四 对塞防与海防论争之评议
第二十二章 “过渡时代”的脉动:晚清思想发展之轨迹
一 传统的内变:从“理与势”到“体与用”
二 进化论与新宇宙观
三 以太、心力与个人崛起
四 经学的解构与建构
五 精神困境与宗教渴望
六 重建政治正当性:权威与权力的冲突
七 “过渡时代”的思想启示
第二十三章 天下、国家与价值重构:启蒙的历程
一 “天下”的破灭
二 国家观念:从身份到契约
第二十四章 族群、文化与国家:晚清的国族想象
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
二 民族主义下的国族想象
三 黄帝子孙——作为族群共同体的中国
四 保教保国——作为文化共同体的中国
五 五族共和——作为政治共同体的中国
第二十五章 中国士人与西方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的创造与转化
一 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在晚清中国思想界的起步
二 《大英国志》、蒋敦复与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的现实意涵
三 “法国例证”的导入与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的跃进
四 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的意义
第二十六章 译书与西学东渐
一 西学东渐浪潮日涌日激
二 不同传播机构各擅胜场
三 西学传播之反应与影响
第二十七章 晚清台湾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
一 开港后台湾的经济变迁
二 晚清台湾的社会变迁
三 割让前台湾文 ............

书籍插图:
书籍《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 插图1
书籍《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王建朗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