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点:为什么我们易被偏见左右?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致我最好的朋友
霍华德·K.赫斯
引言
我们为什么会受到偏见的影响?
生活中,我们总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希望购买某处房产,却没能及时出手;想与心仪的人喜结连理,却无故错过,抱憾终生。股票被彻底套牢,工作也全无进展,有时候甚至突然冒傻气,为了节省几元,想要动手给自己理发。
其他人也像我们一样,会犯很多错误。我从事记者工作20多年,养成了一个小小的嗜好,就是喜欢收集这类犯错的故事(也许有人觉得这个嗜好有点儿不合常理)。我在一个文件袋上贴上写有“失误”一词的标签,然后把自己看到的这类事件从报刊上剪下来,存放到文件袋里。
有这么一则我喜欢的故事,它被刊登在我家乡出版的《芝加哥太阳报》某日的第34版。这件事发生在十几年前,地点是南威尔士的圣布赖兹村。根据联合通讯社的报道,一群治安员袭击并捣毁了当地一位著名儿科医生的诊室。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根据警方的说法,原因是:当地的这些治安员不小心把“儿科医生”(pediatrician)一词误认作“恋童癖者”(美式拼写为pedophile)了。
卷入该事件的伊薇特·克卢蒂医生被迫离开了自己的住所——一座外墙上喷有“paedo”字样的房子。“恋童癖者”一词的英式拼法是“paedophile”,而“paedo”是它的缩写。事后,伊薇特·克卢蒂医生接受了当地报社的采访。
她说:“我觉得我这次真的受了无知的害。”
90%的人都会犯错
是的,伊薇特·克卢蒂医生因他人的无知受害,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都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此言着实不假。在大多数事故背后,我们总能发现人为的失误:飞机坠毁(70%)、车祸(90%)、工作场所的意外事件(也是90%)。任何你所能想到的事情也大都如此。一旦错误被归因于“人为失误”,人们往往也就不再深究了。然而,事情本不该如此——仅仅是为了真正地减少失误,你我也该进一步探究下去。
许多时候,失误的原因并非出自个人,至少不能完全将其归咎于个人。在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时,我们的视觉、记忆和感知都会受到某些系统性偏见的影响。由于这些偏见,我们往往会在不知不觉间陷入错误的泥沼。比如,习惯使用右手的人在进入一幢建筑物后,会倾向于右转——尽管这么走不一定是最近的路线。而大多数人,包括左撇子,会对数字7和蓝色存在过度的偏好。我们也会受到自己对事物第一印象的摆布,而不愿意更改在考试时写出的最初答案——尽管有许多研究表明,修正答案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大多数人偏爱数字7和蓝色。
“期待”会影响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常常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比如,人们在偶遇一个陌生人时,如果得知那人是一名卡车司机,人们就会说他看上去有点儿胖;当得知那人是一名舞蹈演员时,人们就会说他看上去比较瘦。再比如,在一家饭店里,有一半的顾客得知他们手里免费的那杯赤霞珠葡萄酒产自加利福尼亚,而另外一半人则得知酒杯里的葡萄酒产自北达科他州。得知酒来自北达科他州的那些人,不仅吃得少,而且很快就离开了饭店,即使那些被认为感觉并不敏锐的人群,也会表现出同样的倾向。对于那些认为地球正在变暖的农民来说,他们印象中的气温比统计图表中记录的数字高。那些不相信地球正在变暖的农民呢?他们印象中的气温要比历史纪录低很多。
在以上这些案例中,我想要告诉大家的不是人们认为卡车司机要比舞蹈演员胖,也不是说现在的地球确实是在变暖(当然,如果你想拿这些事跟别人打赌的话,则另当别论)。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些固有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自己根本无法觉察的,我们心中是存在偏见的,可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这种倾向太强大,以致我们确切地知道它的存在,却无法纠正它。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第一印象”的力量。近90年来,对“更改答案”问题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情况下对答案的更改,都是将错误改为正确,而大多数更改答案的人,都提高了自己的考试成绩。有一篇综述文章全面回顾了33份关于“更改答案”问题的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就平均水平来说,没有一项研究发现人会因为改变了自己的答案,使情况变得更糟。然而,即使学生们得知这一研究结论,他们还是倾向于坚持自己的最初选择。顺便说一句,投资者在选择股票的时候,大致也是如此。有70%的人即使发现自己当初选择某只股票的理由是错误的,还是倾向于坚持最初的选择。
无论好坏,我们都要承受
如此看来,类似的偏见根深蒂固。人类有许多优秀的品质,这让我们可以做好各种各样的事情,然而,这些品质往往又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那足以让我们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举例来说,人类可以迅速地对事态的发展做出判断。在不到十分之一秒的一瞥之间,我们就能将一幅场景尽收眼底,并且通常能捕捉到该场景的内涵和主旨。这种迅速观察并得出判断的能力,不可避免地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代价,那就是:我们会遗漏场景中很多重要的细节。但问题恰恰就在于:我们自己通常并不觉得遗漏了任何事情,自认为看到了场景中的一切,但事实上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点。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来自好莱坞。电影胶片是由一幅幅独立画面构成的,然后以每秒24帧的速度播放。不过,当它们被投射到大屏幕上后,我们看到的就不是一幅幅静止的画面了,而是活动的影像。当然,这是一种“美妙的错觉”,我们不仅不介意它的存在,还乐在其中。然而,类似的视觉误差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比如医生通过观察X光片寻找机体癌变的线索时,或者是安检人员在机场的行李中寻找炸弹时,而且,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他们常常出现差错。
身边的环境根本就帮不上你
简单说来,我们的大脑并不像我们所设想的那样工作,然而,我们遇到的很多种情况就好像我们已经预先设定了一样。生活中,我们不停地被要求提供诸如密码、个人识别码和用户名等内容,可对于这类信息,我们的记忆力完全无法应付。在一项测试中,30%的人在仅仅一个星期之后就忘掉了自己的密码;在另一项测试中,3个月后,至少有65%的人把自己设置的密码忘得精光。
在一项测试中,30%的人在仅仅一个星期之后就忘了自己的密码;在另一项测试中,3个月后,至少有65%的人把自己设置的密码忘得精光。
尽管我们“一心多用”的能力非 ............

书籍插图:
书籍《盲点:为什么我们易被偏见左右?》 - 插图1
书籍《盲点:为什么我们易被偏见左右?》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盲点:为什么我们易被偏见左右?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