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军调查-独立调查启示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马家军调查
作者:赵瑜
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
语言:中文
书类:书籍
出版日期:2014-04-01
价格:58.00元
ISBN:978-7-224-11044-9
目录
CONTENTS
在公共性与文学性之间——论赵瑜与他的报告文学写作(节选)
序 赵瑜和他的报告文学
调查性报道:对西方和中国的透视
风雨同舟(代序)
第一部 天鼎
第一章 马家军探营
第二章 辞职揭秘
第三章 鳖精核能的交响
第四章 财源滚滚入账来
第五章 县团级的穷日子
第六章 凶吉未卜上大连
第二部 地鼎
第七章 和老马清明上坟
第八章 苦斗在鞍山
第九章 王军霞的根
第十章 曲云霞的家
第十一章 细说刘东事件
第十二章 谎言的诞生
第三部 人鼎
第十三章 造神造出半个仙
第十四章 笑傲江湖是男兵
第十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十六章 最后的军营
第十七章 兵变大连
第十八章 再造马家军
附录一 药魔重创马家军(原第14章)
附录二 马家军大事记
附录三 铁肩担道义 重手著真情
写在《独立调查启示录》后面
在公共性与文学性之间——论赵瑜与他的报告文学写作(节选)
赵勇
无论从哪方面看,赵瑜在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的写作实践中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写作时间长——从1985年发表第一篇报告文学至今,赵瑜已让他的报告文学写作延续了25个年头,与中断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许多报告文学作家相比,这种不屈不挠的写作姿态本身就意味深长,引人深思;作品数量多——据笔者粗略统计,赵瑜笔下可称之为报告文学的作品已有19部(篇)之多;社会影响大——几乎每部作品问世,都会形成一种“爆炸”效果,成为专业读者思考、评论、争议的对象,成为普通读者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与此同时,赵瑜的报告文学也越写越精致,业已形成了报告文学才有的艺术魅力。究竟是什么构成了赵瑜报告文学与众不同的特点?把赵瑜的报告文学置于新时期以来30多年的“文学场”中,该如何定位?赵瑜报告文学的根在哪里?为什么赵瑜的写作能够长盛不衰?凡此种种,大都可以在公共性与文学性的关系框架中寻找到某种答案。
体制批判:文学公共性的彰显
在报告文学领域,赵瑜成名于《中国的要害》(1986),名声大振于《强国梦——打开沉重的体育之窗》(1988)和《兵败汉城》(1988)。也就是说在80年代,赵瑜已凭借自己的实力登上了中国报告文学写作的历史舞台。整个80年代是文学公共性彰显的年代,所谓的文学公共性,是指“文学活动的成果进入到公共领域所形成的公共话题(舆论)。此种话题具有介入性、干预性、批判性和明显的政治诉求,并能引发公众的广泛共鸣和参与意识”。这一时期的报告文学在文学公共性的建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报告文学作家一方面开始关注更加具体的现实问题,形成了所谓的“问题报告文学”;另一方面,此类作品也把思考的力度从政治、社会层面推进到了文化层面,试图揭示问题形成的深层原因。报告文学写作者作为作家,必须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附丽于现实问题之上,直陈其事,直抒胸臆,不大可能借助于什么艺术伪装,也失去了种种艺术手段的保护。在此意义上,他们的言说与其说是一种作家的行为,不如说是一种知识分子行为。这样一种角色扮演与写作方式自然是由80年代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所决定的。
赵瑜便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开始他的报告文学写作的。而他一出手,就进入了问题报告文学的写作阵营;他的报告文学也成为文学—政治公共性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要害》面世后,当时致力于报告文学研究的谢泳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作品所渗透着的“参与意识”,并认为它的出现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它对报告文学从高层次宏观展示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启示性;二是这篇报告文学的出现,正代表了新时期文学第一个十年接近尾声时报告文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向。这一趋向具体说就是从宏观上驾驭生活素材,直接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渗透到报告文学中,既写事件中人物的情感、性格,更偏重于对所描写的事件进行高层的评价。其独特的优势就在于能从纯经济、纯技术的圈子里跳出来,面对现实,反观历史,对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使报告文学超越了它的新闻价值和文学价值,为决策者制定今后的方针、政策提供了一个值得重视的侧面,也为决策者制定某些方针、政策提供参考。”今天看来,这一判断依然是切中肯綮的。因为此作品既在当时引起了交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晋城市交通局从编辑部一次提走500份,并以正式通知形式,向本系统上下级做了广泛推荐;山西省公路局晋东南分局也从编辑部先后提取1400余册,发至所属部门),也应该对后来山西乃至全国公路系统的飞速发展起到了某种促进作用。
由此也可以看出赵瑜的报告文学在文学—政治公共性建设中的主要特点。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报告文学的格局中,其中的一脉更注重批判性、更疾言厉色因而也更偏激一些,那么,赵瑜则采用了一种相对平和的写作姿态和相对温和的话语策略:他既提出了问题并在问题之中融入了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同时又抱着一种理性建设的心态,试图通过自己的写作与决策层对话沟通,从而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于是,赵瑜既成了民意的“代言者”,同时又成了面向决策层的“进言者”。
这种角色特点也延续在他的“体育报告文学三部曲”中。“三部曲”中的前两部《强国梦》与《兵败汉城》同时发表于1988年,这一年既是学界所谓的“报告文学年”,同时也是80年代报告文学走到最后辉煌的年头,而赵瑜的重拳出击则为这辉煌涂上了绚丽的一笔。整整10年之后,赵瑜又推出了《马家军调查》,但他显然也延续了前两部的问题意识:对体制的批判与反思。在《强国梦》中赵瑜说:“今天体育方面的种种弊端,不是哪一些人的责任。关键在于体制。”而在《马家军调查》的结尾部分,赵瑜又发出了如下感慨:“就在一九九八的春天里,种种关于机构改革的传说得到验证……这一次,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至少在表面上有了重要内容,有了干货。真不容易啊,皇城一片震荡。”这种表白让我们意识到,揭示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种种问题,关注政治体制改革,应该是“三部曲”中的一个重要声部。同时,通过体育界呈现的问题引起全社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马家军调查-独立调查启示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