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则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数字人文: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划
作者:(美)安妮·伯迪克(Anne Burdick)等
译者:马林青 韩若画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300252339
价格:39.00元
目录
CONTENTS

前言
第一章 人文到数字人文
从人文主义到人文学
数字化的开端
跨媒介论证方法
设计数字人文
数字人文中的计算工作
保管、分析、编辑、建模
原型设计和版本更新:面向生产性的人文学
生产性人文学作为新核心
第二章 人文知识曾有着可辨识的形式
强化的批判性集展
增强版本和文本流动性
规模:大数定律
远距离与近距离,宏观与微观,表面与深层
文化分析、聚合与数据挖掘
可视化与数据设计
本地考察与深层制图
活态档案馆
分布式知识生产与演绎性获取利用
人文游戏
代码、软件和平台研究
数据库式纪录片
可转变用途性内容和再混合文化
通用基础架构
泛在学术
第三章 数字人文的社会生活
开源知识经济
社会转型与技术
外延和相关性
著述模式的转变
合作中的创作
发表成为一种社会行为
出版发表和获取利用的变革
新兴的话语圈体系
塑造新常规
知识的“去殖民化”
振兴文化记录
公共和反公共
电子出版社和泛在图书馆
培养“刺猬狐”
第四章 风起云涌
第五章 “数字-人文”简明指南
常见问题解答1 数字人文的基础
常见问题解答2 以项目为基本单位
常见问题解答3 机构和实际操作
特别说明1 如何评估数字学术研究
特别说明2 基于项目的学术研究
特别说明3 研究过程与方法所需的核心技能
特别说明4 数字人文教育的学习成果
特别说明5 拓展对数字人文的倡议和宣传
附录1 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1 在新的世界相遇中绘制差异地形图
案例研究2 来自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纸莎草残片及文本语料库的扩展出版
案例研究3 扩展的物品和空间:犹太人大流散中的仪式物品
案例研究4 阿富汗难民营文化记忆的虚拟重建
案例研究5 对泽农公司(Zenon)档案的多作者本地考察
附录2 参考资源网络
研究工具、技术和平台
组织和机构
专集、系列丛书、期刊、论坛
参考文献
后记:创作说明

我看着桌上玻璃杯中的花茶,清水慢慢地渗进内含桃花、樱花、玫瑰的花瓣的茶包,茶包中丝丝缕缕地渗出淡粉色,像烟雾般氤氲开来直到整杯水变成粉红色,水与花瓣的汁液在看似自然而然的过程中完成了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这让我联想起几天来从本书稿中看到的这场旷世姻缘——历史悠久、品性高雅、深奥莫测的人文学术和横空出世、武艺高强、追求确定性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走到一起,各自把天资本色丝丝缕缕地渗入对方,融成“数字人文”的混合体。
马林青博士告诉我,这部书稿的翻译难度超出她的预想,其中许多新思想、新概念和深层思维的中文表达颇费思量,但她被这种“折磨”所吸引,和远在美国留学的博士生韩若画一起最终完成了译本。起初我只是想了解一下这个领域的自我界说和理论动态,没想到展卷之后也被其内容抓住了,不由得跟着它一起思考和品味,带着不时的共鸣、遐想和激动。除了和我本人职业、专业相关的诸如数字环境中人文学术的生产与评价,高等教育目标和手段的变革,档案馆、图书馆的新功能及新存在等问题之外,最近几年和一群同仁倾力投入的数字记忆探索——包括开设课程、构建北京记忆、古村落记忆数字平台等——也与本书所述多有相通,不少议题本已缠绕心中,或轻轻掠过,或思虑未果,或有所心得,如今都被本书触碰、唤起、点破和激活了。
计算机生来的使命就是应用,70多年来,它在人类社会各领域的应用难以悉数,而以计算机科学技术命名的数字科技与人文学科的结缘所引发的学术讨论和研究也格外深入,波澜起伏,引人注目。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此为题的学术研讨会、论著、专题项目日渐扩展和升温,“数字人文”从一个极为专门的领域成为一种学术时尚,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学术背景的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正在探究这个新兴领域的内涵、功用、特点和价值,拥抱者、观望者、质疑者用不同的眼光和态度关注和参与其中。本书的作者们是数字人文的坚定支持者和实践者,他们将各自多年的探索和思考加以凝练,又在相互碰撞中予以提升,对这个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给出独到、有深度、有延展的理论解析,其中很多富有哲理的论点一定会给读者带来思维的乐趣和启发。
数字人文是什么?现有的定义和诠释林林总总,并无共识。有人把它看作一种方法论和交叉学科,而本书把它界定为一种新型学术模式和组织形式,或者说是一种文化模型,表现为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与人文知识开展的合作性、跨学科的研究、教学和出版等活动。人文学术与计算机科技原本具有截然不同的属性,前者充满了主观、模糊、情景、情感和偶然,故而以质性研究为基调;后者立足于标准化、结构化、规律性和消除不确定性,长于量化处理。二者的相遇产生了许多奇妙的化学反应,从浅表到深处,从基于文本的人文计算到网络时代的多媒介表达,年轻的数字人文在迭代中不断改写着自己的边界和功能。
人文学术和数字科技的结合意味着什么?不少人看到,这是人文研究方法和数字科技应用范围的扩展,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对接与合拢,而本书作者却抱有更宏观、开阔、多维的视角,他们认为,二者的结合可以媲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伟大文化转型,例如从卷轴书到翻页书的演进,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等,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超越历史和媒介的创建知识和意义的路径”,为当代复兴人文主义学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二者的结合推动了多种意义上对话,包括“跨越既有学科界限的对话,跨越纯理论与应用、定性与定量及理论与实际界限的对话”等。
对于传统人文学术而言,数字人文“可以有效地解决学术原子化和无关联问题”,借助新媒介所拥有的多样性和可扩展性,通过设计、计算、分析、可视化等手段重塑和改造人文知识,为学者提供更多差异化、规律性、宏观性、趋势性研究的可能和线索,从而扩展学术疆域和潜力,使学术领域实现“轮廓重绘”。对于数字技术而言,在注入人文主义价值观和方法后,其功能更加多元和强大,更符合人文学术的本质特征,“可以处理跨越媒介 ............

书籍插图:
书籍《数字人文: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则》 - 插图1
书籍《数字人文: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则》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数字人文: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则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