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COPYRIGHT
书名:“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作者:应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3月
ISBN:9787509721261
本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授权得到APP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文前辅文
社会稳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全局性问题。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社会稳定与政治稳定并不是一个概念。中国目前社会矛盾虽然非常突出,但政治仍保持基本稳定。
为了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消除“不稳定幻象”,形成关于社会稳定的新思维;缓解维稳工作的压力,形成宽松和理性的问题解决氛围;破除僵硬的维稳机制,形成以利益均衡机制为主导的社会矛盾化解新模式。
鸣谢
自从博士论文选择当代中国乡村政治这个主题以来,我在这上面的研究已经延续了十多年,其间完成的三部著作反映了我从某些特定的角度对最近六十多年来中国乡村政治的思考。由于所选取的角度的敏感性,我从收集材料到研究写作再到出版发行,都困难重重。应该说,直面如此严峻而棘手的问题,是需要勇气的。然而,仅仅具有勇气是不够的。有的时候,这种勇气也可能沦落为伪神的煽动、韦伯所谓“徒具知识关怀的浪漫主义”甚或另一种政治投机。我自己希望能够追随韦伯的学术伦理,努力去展现那些对立场冲突的双方都“不舒服的”事实。但要真正做到“理智的正直诚实”是极其艰难的。这也是我这些研究中内在的困难所在。我期待诸位读者的批评,同时也要感谢各位同仁在我内外交困的思想旅程中给予的各种帮助。
我要感谢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伊沙贝尔(Isabelle Thireau)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熊景明女士、西班牙Catalonia开放大学的卡斯特尔(Manuel Castells)教授及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邢幼田教授和刘新教授给我提供的讲学、访学和研讨机会,使我得以在境外查找资料并与中国研究同行进行交流。
我在华北水城市的田野调查,一直是与中国政法大学的汪庆华博士共同进行的。我从与他多年的合作中受益良多。本书第七章的一部分脱胎于我们联名发表的一篇论文。我在西南天仙县的田野调查,得益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周雁女士的帮助,同时,我也要感谢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的陈健民教授与陶林博士,在同往该地调查中他们与我进行了很多讨论。
我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孙立平教授以他敏锐的问题意识、深厚的现实感和广阔的视野对我的影响。显而易见,本书在许多问题上的见识都直接受惠于孙老师,特别是他最近牵头成立,我也忝列其中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本书在维稳问题上的许多认识直接吸纳了该课题组已发表的一项成果。我在与孙老师、沈原教授、郭于华教授、晋军博士、毕向阳博士和周飞舟博士的频繁讨论中受益甚深。我还要格外感谢亦师亦友的沈原教授在研究和工作上给我提供的各种无私的帮助。
我深深地感谢我在台湾的老师叶启政教授。叶老师是我一生为人、为学与为师的典范。他的人格境界以及他多年来对我的各种关怀都让我感动,他对社会科学本土化的独特洞察更直接影响了本书对“气”这个概念的采纳。
我也要感谢赵鼎新教授、李静君教授、李连江教授、范愉教授、单光鼐研究员、杨念群教授、于建嵘教授、罗琳副编审等人与我在各种场合的讨论中对我的启发。
在时下浮躁的学术环境中,我非常庆幸自己十多年来能够一直置身于一个真正以学术为业的共同体里,这个共同体不仅提升我的学养,而且滋养我的人格。尤其是在与渠敬东、周飞舟、李猛、毛亮、吴飞、吴增定、舒炜等人的交往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也要感谢在每周一次的读书会上我的研究生们与我的共同讨论。我时常能深切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特别是本书第九章的一部分内容就从2007级硕士生吴长青的硕士论文那里受到了很多启发。
我还要感谢我的爱人何南宁。她不仅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实际上还作为我的学术助手,为我完成本书做了不少技术性的工作。
本书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教育部资助项目“弱势群体的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研究”的最终成果。本书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和香港乐施会的支持。
本书的部分内容曾在《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洪范评论》、《领导者》、《政法论坛》、《开放时代》上发表。在此对这些期刊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我要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责任编辑童根兴为出版本书所做的种种努力。
第一章导论
一种社会冲突在什么程度上服从利益追求的逻辑,又在什么程度上服从道德反应的逻辑,这永远是个经验问题。尽管如此,社会理论扎根在利益维度上,这就彻底遮蔽了我们对道德情感的社会意义的认识,以至于现在的冲突承认理论模式不仅有扩展的必要,而且有矫正的可能。
——〔德〕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
在中国传统社会,农民投入诉讼之战虽然并不一定都只是为了金钱利益,为了标的物本身,但他们也并不是(像耶林在《为权利而斗争》中所说的)在为法治秩序下具有普遍性的权利而斗争,而是在为礼治和德治秩序下具有差序性的位置而战斗,为一张脸和一口气而战斗。
——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序曲一
1994年,在经历了18年的曲折经历后,西南平县山阳镇的大河电站移民的集体上访终于告一段落。
然而,仅仅过了三年,1997年,平县山阳镇再起波澜。平县山阳镇是三峡工程农村移民的重镇。由于山阳镇农民对三峡移民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的不满,他们又开始了新一波的集体上访,持续至今已达13年,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山阳镇的三峡移民的代表大多并非原来的大河电站移民的代表,而且这些三峡移民代表在这十多年间也屡有变迁。从1997年到2001年,山阳镇的主要代表是周克旺等四人。2001年,周克旺等四人以“扰乱社会秩序罪”被县法院判刑。此后,山阳镇有九名上访代表被抓进监狱,数百位移民“钉子户”的房屋被扒。然而,山阳镇的移民上访浪潮始终没有停止,万人上书总是雪片式地飞往北京,千人呼号时常响彻政府门前。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是:山阳移民的上访行动为什么竟会如此执拗?为什么那些移民代表出狱后并不吸取教训,反而走上了以上访为业的不归路?为什么他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