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社会史实证研究的方法转向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9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导言 三十年的学术探索
一 一切从数字出发
二 研究方法的转型
三 日常生活的叙事
四 进入微观世界
五 文本的解读
六 新文化史的取向
第一编 早期研究:以计量史学为中心(1980~1990年代)
第一章 计量历史:清代四川人口、耕地及粮食问题
一 清初四川人口的恢复与移民
二 人口的数量考察
三 耕地面积的修正
四 粮食亩产和总产估计
五 清代四川的人口压力
六 人口、耕地与粮食问题
第二章 施坚雅的影响:近代长江上游城市系统与市场结构
一 经济区域与市场系统
二 高级市场与城镇发展
三 集市的作用及其功能
四 市场密度与农民活动半径
五 区域市场发展的局限
第三章 跨国研究:华人社区的冲突、控制与自治
一 华人社区中的社会组织
二 华人社区组织的功能
三 组织间的冲突
四 华人社区内的控制和自治
五 华人组织在不成功的同化过程中的角色
六 融合还是同化?
第二编 中期研究:以日常生活为中心(1990~2000年代)
第四章 从下往上看:晚清街头文化、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
一 街头与城市商业
二 街头与民众日常生活
三 谋生街头
四 街头的节日庆典
五 街头改良
六 街头控制
七 创造新的地方政治空间
八 从改良到革命
第五章 下层群体的考察:“茶博士”
一 茶馆业和雇工
二 “茶博士”
三 在男人的世界讨生活
四 工会及会员问题
五 性别冲突与工会内部权力斗争
六 暴力阴影下的茶馆工人
七 男女茶房的社会形象
八 政府管控
九 下层民众之间的冲突
第六章 诗歌作为历史资料:城市之韵
一 竹枝词及其作者
二 城市景观与公共空间
三 节日、庆典和宗教仪式
四 大众娱乐活动
五 对城市人的描述
六 阶层、民族和性别
七 精英对民众的批判
八 诗歌中的历史
第七章 从微观到宏观:微观世界的宏观思考
一 从沿海城市到内陆城市
二 进入城市的底层
三 茶馆的微观历史
四 变化和延续
五 公共政治中的民众和精英
六 “无意义”的小题目怎么变成有意义
导言 三十年的学术探索
本书共11章,由我不同时期的11篇文章构成。作为一个整体,展示了我自己学术研究方法的转变。不过,这些研究不是纯粹方法的探讨,而是在具体课题的实证研究中、历史的写作中所反映的方法上的自觉。虽然其中第七章和第八章主要是理论性的讨论,但是也是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来展开的。这些文章展示了我近三十年来学术探索的一个脉络。这并不是说我认为这些都是我的代表作,而是因为每一篇几乎在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特点,所以把它们放到一起,作为方法上的一个总结。收入不同时期、不同课题、采用不同方法的专题研究论文在同一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我在方法论上的探索和发展轨迹。
一 一切从数字出发
本书所列我研究的早期阶段(1980~1990年代),是我写作《跨出封闭的世界》
[1]
的阶段,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就写作于这一阶段。在《跨出封闭的世界》一书中,我制作了三百多个统计表。那个时期,我十分钟情于数字,几乎对所有问题,都试图转换为数字来说话。我甚至还发表过论文,用博弈论(或者叫决策论)、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来解释辛亥革命为什么反清不反帝的问题。
[2]
本书的第一章主要是根据《跨出封闭的世界》一书中有关人口、耕地和粮食问题的章节,通过量化研究的手段和对数字的分析,揭示清代关于四川人口和耕地的统计存在的严重问题。1898年川省册载人口高达8475万,而同期册载耕地仅4706万亩,即人均耕地仅0.56亩。难道这样少的耕地能容纳如此多人口的生存?而且这一人口数已达到1970年代的四川人口水平,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这种分省人口与耕地统计的不实,不仅影响全国人口与耕地的确数,而且给区域人口和社会史的研究造成极大困难。因此,考释和订正这些数字十分重要。研究表明,所谓川省八千余万人口纯系虚构,摊丁入亩之后,人丁不承担赋税,因而导致地方为粉饰政绩而滥报“滋生”人口,嘉庆之后浮夸风愈演愈烈。清末川省的实际人口应在4500万左右。同人口统计一样,川省耕地面积统计也不可信,清末川省在册耕地仅4700多万亩,但根据我的计算,实际数字应在9000万亩至1亿亩之间。在修正过的数字基础上,我计算了清代各个时期的粮食产量,讨论了生活水平,以及所面临的人口压力。
在我的早期社会史的研究中,另一个兴趣点是城市问题,而且我的城市史研究,深受美国人类学家施坚雅(G.William Skinner)的影响,第二章便是在这种影响下所完成的研究,也是根据《跨出封闭的世界》一书的有关章节改写的。长江上游既是中国地理上的封闭地带,亦为中国经济和文化上的独特区域。地理的封闭和特定的生存环境,使中国的这一腹心地区带有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经济和文化的特征,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系统和市场结构。这篇文章力图把这一区域提取出来,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区域市场发展的个案,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地对长江上游区域市场进行分析。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耕地面积和人口密度决定了需求圈和销售域的大小;场均耕地和场均人口表明了市场所拥有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是市场发展的决定因素,它们制约了市场的商品流通和交易数额。我根据商品流通量,测算了基层市场的辐射范围,以及长江上游成都和重庆两个中心城市的交易圈。
1991年我到美国之后,开始以跨国史的眼光来观察中国人,第三章研究美国的中国秘密社会组织,就是这个观察的一个成果。19世纪中国人到达美国之后,把他们的秘密社会组织也带到了美国。虽然这些组织为华人在美国立足贡献了力量,但是也成为华人之间的暴力武器。在二战之前,来到美国的中国移民基本上被华人社区中的中国传统社会组织所控制。华人社区有四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即宗族、会馆、秘密社会和行会,这些组织的扩张是由于社区生活的需要和外部的压力。它们也强烈影响到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并在延缓中国移民的同化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排华运动、组织的束缚和内部的争斗使中国移民与美国主流社会隔离了几十年,宗族的条规、方言的区别、利益的冲突等又破坏了中国移民的内部团结。这也导致了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中国移民的同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社会史实证研究的方法转向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