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庄规划理论与实践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8.9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文前辅文
本书出版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人口迁移网络的城镇等级体系演变及其机理研究:以京津冀为例”(项目编号:41301178)、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中国城镇化战略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项目编号:024050314002/004)、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街区制下的北京城市空间治理模式创新与政策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6GLB036)资助。
北京大学城乡规划与治理研究丛书编委会
顾问
(按姓氏笔画排序)
石楠 叶裕民 冯长春 吕斌 李国平
李贵才 杨开忠 杨保军 赵景华
主编
沈体雁
委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叶剑超 田莉 白宇轩 吕迪 刘志
孙铁山 杨家文 何燎原 汪芳 沈迟
沈雁顺 张纯 张波 张学勇 张耀军
陆军 林坚 金桦 周红云 赵作权
赵鹏军 姜玲 贺灿飞 耿德红 温锋华
翟宝辉 薛领
总序
城乡规划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加强发展引领、强化城乡善治的重要手段和实现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建立包括新型城市规划在内的现代城市治理体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规划与治理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满足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城乡规划和治理领域的技术支撑需求,十二年来,我们尝试以统一的逻辑框架和技术平台将多种空间层次规划和多要素规划有机融合,提出和建立了“系统规划”的工作路径和方法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先后在江苏、广东、山东、辽宁、河南、河北、黑龙江、吉林、广西等地区完成了上百个新城新区、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不同类型的规划设计项目,为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化和面临快速发展之“痛”的地区政府提供了规划治理解决方案,为深圳前海特区、天津滨海新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山东日照临港经济区等国家战略区域的规划发展发出“北大”声音。我们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基本理念,基于多年的规划实践,集结出版了《北京大学城乡规划与治理研究丛书》。
本丛书定位于推动城乡规划模式的转型创新、城乡规划与治理的协同创新以及村庄发展与善治的经验总结,为美丽中国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投智献策,为读者深入理解转型期中国城乡规划与治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和生动的实践场景。丛书包括《中国产业新城系统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小镇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村庄规划理论与实践》《产业新城投融资理论与实践》《中国对外投资园区发展研究》《迈向系统规划之路——系统规划理论与实践论文集》等著作,是过去一些年北大师生和我们规划设计研究团队对城乡规划治理理论与实践工作的思考与总结。
城乡善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和必由之路。实现城乡善治需要规划转型和治理创新,需要不断总结城乡规划治理实践经验,需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规划治理理论与方法。以这套丛书与城乡规划治理界的同仁们共勉,希望共同推动中国城乡走向善治。
沈体雁
序
村庄是城乡人居系统的必要组成。数千年农耕文明不仅造就了中国特有的田园诗歌般的村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景观,而且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村庄人居伦理与治理模式。可以说,中国村庄是中国也是世界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宝贵遗产。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城镇化进程,既反哺和推动了村庄的进步,也给村庄文明的保护与重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村庄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找到当代中国人最佳的社会心理立足点?如何实现从以“差序格局”为基本社会关系秩序的传统乡土社会向以法治为基础、“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兼具的现代乡土社会的转变?如何在信息化、绿色化和全球化条件下规避村庄的“规模不经济”,挖掘村庄的“新比较优势”,建立富有生机活力和可持续的村庄新经济?如何建立多中心、网络化和微循环的村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如何发挥国家、地方政府、市场、村民自治组织、乡贤、宗族、已经市民化的“老村人”和移入村庄的“新村人”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重建包括规划、建设、管理在内的现代村庄治理结构?如何“还我老家”,恢复美丽村庄的自然生命生态系统?如何再造田园诗歌般优美和天人合一般自然的村庄景观,让正在快速城镇化的“城市中国”看得见乡愁?这些都需要我们突破现有的以城镇为主要对象的、工厂化作业式的僵化的空间规划体系,重新思考建立有中国自己特点的村庄规划理论与方法。
温锋华博士所撰写的《中国村庄规划理论与实践》一书正体现了中国规划师和规划学者对中国村庄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也是我所牵头的北京大学城乡规划治理团队在过去十多年来开展村庄规划与治理实践的经验总结。全书采取“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技术路线,把超越现行规划体系的种种破缺、寻求符合中国村庄规划实际的新型村庄规划体系作为全书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村庄规划理论与实践模式,构建了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景观生态修复等多位一体以及“村庄发展战略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村庄专项规划”四层次空间布局有机统一的新型村庄规划体系。为了更加清晰地阐述这一新型村庄规划体系的概念、框架、方法、流程、适用条件与应用结果,该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作者及其团队主持或参与编制的广东、河南、河北等地区的若干典型案例,为读者深入理解新型村庄规划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生动的实践场景。
尽管人类城镇化的历史列车飞奔向前,一去不回,不可逆转,但是,只要村庄还在,只要乡愁还在,只要人类对于分散、自然、宁静、优美的乡村生活的向往还在,乡村规划就永远是规划学者和规划师们的“心病”。在飞驰的城镇化车轮的驱使下,在强大的城市化经济的带动下,在不断蔓延的城市土地的扩展过程中,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规划学者和规划师,应该清醒地知道,你所规划的一座村庄,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周边城市的快速蔓延所蚕食;也可能随着一代一代村民的迁移人去楼空,成为“空巢”之村;抑或是你的村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村庄规划理论与实践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