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医易学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1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近代医易学派/张其成,王彦敏编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9
(中医思想文化丛书)
ISBN 978-7-5132-3561-7
Ⅰ.①近… Ⅱ.①张…②王… Ⅲ.①《周易》-应用-中医流派-研究
Ⅳ.①B221.5②R22③R-09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191798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 64405750
三河市西华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710×1000 1/16 印张12.25 字数156千字
2016年9月第1版 2016年9月第1次印刷
书号ISBN 978-7-5132-3561-7
定价 38.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 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 64065415 010 64065413
微信服务号 zgzyycbs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淘宝天猫网址 http://zgzyycbs.tmall.com[ST][WT]
丛书前言
天佑中华,赐我中医。三皇肇始,五帝开基。千年传承,护佑苍生;世代坚守,保民健康。大医国风,乾坤浩荡!医魂仁心,山高水长!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也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
当今时代,中医遇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最好时机,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生死存亡的危机。如果我们还不能把握机遇,还不能赢得挑战、战胜危机,那么中医很可能将不复存在!我们这一代人将愧对历史、愧对未来!
如何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如何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如何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未来对我们的期盼。需要中医药行业内以及行业外各界人士一起努力、联合攻关、协同创新。
当然,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医药学思想文化基础问题,要理清本源,搞清楚中医的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搞清楚中医的思维方式,搞清楚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人文与科技)的关系。因为就中医的命运而言,从根本上说中医的兴衰是中华传统文化兴衰的缩影,中医的危机是中国传统文化危机的缩影,是否废止中医是“中西文化之争”社会思潮的重要环节……如何发展中医已经不仅仅是中医界本身的事,而是整个思想界、文化界的事,是炎黄子孙及有识之士的使命和担当。
本丛书是我近三十年有关中医思想文化研究的汇总。有的是发表论文的分类汇编,有的是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结题成果,有的是研究生论文、博士后论文的修订增补。丛书立足整个思想文化大背景,对中医生命哲学、中医象数思维、中医精神文化、中医阴阳五行、中医与易学、中医与儒释道、中医与古代科技、中医医事文化、中医古籍训诂等问题进行研究与思考。希望能为理清中医思想文化源流、揭开中医文化神秘面纱、展现中医文化独特魅力贡献一份力量!
张其成
2016年7月
前言
一、“医易学派”何以能成立
学派是指同一学科中由于观点、学说的不同而形成的派别
[1]

。有学者总结学派的形成,主要有三种途径,即师承、地域和问题。因出于同一师门而学术观点相同,可称为“师承性学派”;因出生或工作在同一个地域,导致学术观点相同,可称为“地域性学派”;因研究同一个问题,其研究旨趣、方法相同而导致学术观点相同,则为“问题性学派”
[2]

。可见,学派的划分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学术观点一致。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师承在学派的划分中只起到提示学术渊源和明确各家之间关系的作用。因此,师承不是学派成立的必要因素,只是有助于学说的认同而已。
医易学派是以易理阐发医理,以易学会通医学的派别,属于问题性学派。医易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医易会通、援易入医。“医”指中医学理论,“易”指易学原理,“会通”也可写作“汇通”,有交会、融通之义。医家将易学的原理、象数有意加入到医学理论的建构中,形成医易融通的理论框架和象数思维方式。
医易学派,自《黄帝内经》奠定格局,隋唐以后,医家有意援易入医。各时期的医易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隋代杨上善,唐代孙思邈、王冰,金元时代刘完素、朱丹溪,明代张景岳、孙一奎、赵献可,清代陈修园、黄元御,近代唐容川、恽铁樵、彭子益。
纵观医易学派的历史,有四个特色鲜明的时期,即汉代、唐代、明代、近代。汉代医学得益于《周易》原典,唐代医学得益于汉易的兴盛,明代医学得益于宋代图书易学的兴起,近代的先兴后衰则是时局所致。
“鸦片战争”之后,面对西方医学的冲击,近代医易学派始终恪守“阴阳、五行、六气”等传统中医理论,始终坚持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立完整。他们从易学探寻中医存在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中医,成为捍卫传统中医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与时代主流思潮格格不入,近代医易学派最终渐渐隐没。
新中国成立后,与传统思维方式渐行渐远的中医,尽管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却在发展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因此,坚守中医传统思维方式、坚守医易经典理论,找回那份迷失的自性和勇气,已是势在必行。在此大势下,重新审视近代医易学派走过的坎坷之路,显得尤为必要。
二、“医易同源”是否成立
“易”与“医”是否同源?是否存在实质性的会通关系?这是“医易”研究首先要解决的元问题。如果两者并不“同源”或无“会通”之处,那么该研究则毫无意义。围绕此问题目前有两种不同意见。
反对派认为,中医与《周易》并无关系。“医易同源”为“凭虚空论”,“无补于治疗”。“医学理论与易无关”。对“医易同源”的另一命题———“医源于易”,反对派认为《易经》《易传》不是中医学的直接理论渊源。自《易经》产生之后,直到隋唐以前,在长达1600多年的时间内,它对医学几无影响。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拙著《易学与中医》(中国书店,1999年)从实践活动、文字引用、思维方式三个层面进行考 ............

书籍插图:
书籍《近代医易学派》 - 插图1
书籍《近代医易学派》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近代医易学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