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知识的探求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前言
致谢
历史概观:外部世界存在吗?
第1章 感官与直觉的失败
第2章 数学的兴起和作用
第3章 希腊人的天文学世界
第4章 哥白尼和开普勒的日心说
第5章 数学主导了物理科学
第6章 数学与引力的奥秘
第7章 数学和不可感知的电磁世界
第8章 相对论的序幕
第9章 相对性的世界
第10章 物质的分崩离析:量子理论
第11章 数学物理学的实在
第12章 数学为什么奏效
第13章 数学和大自然的运作
参考书目
主编赘语
作者简介
莫里斯·克莱因(Morris Kline, 1908-1992),杰出的数学教育家、数学史学家和数学哲学家,应用物理学家。1936年获得纽约大学数学专业博士学位,曾任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电磁研究部主任长达20年;担任纽约大学研究生数学教学委员会主席11年;拥有无线电工程方面的多项发明专利。《数学杂志》(Mathematics Magazine)、《精密科学史档案》(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两家刊物的编委。其代表作《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不仅在科学界,在整个学术文化界都有广泛、持久的影响。
译者简介
刘志勇,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
西方数学文化理念传播译丛
丛书主编 汪 宇
Mathematics and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数学与知识的探求
〔美〕M·克莱因 著
刘志勇 译
復旦大學出版社
www.fudanpress.com.cn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数学与知识的探求/〔美〕M·克莱因著;刘志勇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西方数学文化理念传播译丛)
书名原文:Mathematics and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ISBN 978-7-309-04453-9
Ⅰ.数… Ⅱ.①M…②刘… Ⅲ.数学—作用—自然科学—科学研究 Ⅳ.N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5)第027248号
Copyrightⓒ1986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This translation of Mathematics and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1986,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U. S. A.
本书经牛津大学出版社授权出版中文版
数学与知识的探求
〔美〕M·克莱因 著 刘志勇 译
出品人/贺圣遂 责任编辑/黄 乐
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网址:fupnet@fudanpress.com http://www.fudanpress.com
门市零售:86-21-65642857 团体订购:86-21-65118853
外埠邮购:86-21-65109143
上海崇明南海印刷厂
开本890×1240 1/32 印张9.5 插页2 字数218千
2010年10月第1版第5次印刷
印数12901—15000
ISBN 978-7-309-04453-9/O·341
定价:21.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向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发行部调换。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这些)科学发现主要地—在某些领域中是完全地—依赖于数学。
内容提要
本书以一个数学家的睿智,探讨了自古希腊以来,尤其是自伽利略以来,数学在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演化中的作用。
首章利用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的错觉实验说明感官知觉之不可靠。其实古希腊人已领悟了这一点,因而求助于数学来研究自然现象成了古希腊的传统,这也是古希腊天文学兴起的原因(第2、3章)。无论是托勒密的地心说还是哥白尼开普勒的日心说,追求数学上的简单和完美成了探求自然知识的动力(第4章)。笛卡儿为科学建立了基于数学的严密方法论,而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其科学研究纲领的前提则是:自然之书是用数学这门语言撰写的(第5章)。本身就是伟大的数学家的牛顿,其科学巨著就冠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6章)。麦克斯韦方程组能揭示人的感官所不能及的电磁世界,充分显示了数学的穿透力(第7章)。20世纪的两项重大科学发现——相对论和量子论——其基本物理思想和数学工具之间有着奇妙的对应(第8~10章)。这就引发了这样的问题,数学知识本身又从何而来?数学与物理实在的关系是什么(第11、12章)?
书中没有铺陈数学知识,数学只是像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后一样若隐若现。因此,想了解古今自然观或科学方法论的人文社会科学研习者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而自然科学研习者读此书则可以引发对于其专业领域的反思。而这正是作者所孜孜以求的: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前 言
我们如何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人人都不得不依赖于自己的感官知觉——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进行日常事务并享受某些快感。这些知觉向我们显露关于外部世界的很多信息,然而总的来说是粗糙的。如笛卡儿所言,感官知觉乃感官迷惑,此言也许过重了。现代的仪器如望远镜确实大大扩展了我们的知觉,然而这样的仪器之可用性是有限的。
重大物理现象根本就不是感官知觉到的。感官没有向我们显示地球绕其轴旋转并绕太阳公转,也没显示维持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力之本性。电磁波能使我们收到几百甚至几千英里外发射的广播和电视节目,而感官对于电磁波本身一无所知。
这本书对于数学的日常应用,如确定一座50层大楼的高度,不多涉及。读者将会悟到感官知觉之限度,不过我们的主要兴趣是,描述仅靠数学手段对于物理世界之实在知道些什么。我将描述数学对于现代世界的重大现象披露了什么,而不是铺陈数学知识。诚然,经验和实验在探究自然中也起了作用,不过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数学与知识的探求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