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欢迎的北大通选课:大山大海从哪里来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7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写在前面
正文
第一节 大陆和海洋
第二节 构造山系和大陆裂谷
第三节 大陆架和大陆坡
第四节 岛弧、海沟和边缘海盆地
第五节 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
写在前面
北京大学每年都会给全校本科生们开设数百门通选课,无论是人文社科还是自然科学,乃至书画、音乐、艺术领域都有涉及,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其中,有些课程的火爆程度严重超出了想象——“世界电影史”这门课定员200人,选课的人数超过了400人,下午1点上课,要是在12点半之后才走到教室,那就必须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寻觅宝贵的座位了,此情此景中,坐在地上的、窗台上的、暖气片上的同学大为常见。你如果认为,这样的座无虚席大多出自电影本身拥有的强大群众基础,那就“TOO YOUNG TOO森破”了,同样的情景照样出现在“地震概论”课堂上。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地震概论”,这样一门似乎朴实无华、枯燥乏味的课程,照样拥有大批拥趸。从最初开设一个班,到后来的两个班,甚至到了三个班同时授课,“地震概论”课的规模不断扩大。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是各位授课老师魅力的感召。
可是,到底什么是通选课?
借用一下官方的说法:“通选课是一套旨在拓宽基础、强化素质、培养通识的跨学科基础教学新体系,力图引导学生从本科教育的最基本的领域中获得广泛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及主要思路,从而为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方法和眼界。” “通选课的教学内容重在启发思想、掌握方法,而非灌输知识的细节。教学方法提倡‘少而精’,鼓励运用先进手段,完善各项教学环节。”
北大所有通选课被分为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五个领域,学校规定本科生毕业时应修满至少16学分,每个领域至少要选修2学分,在语言学、文学和艺术领域至少要修满4学分(其中必须有一门是艺术类课程)。获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学位的本科生,在自然科学与数学领域至少要修满4学分。
教育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北大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授思路、启发思想,用不同学科的碰撞与融合打通学生的任督二脉,让他们有能力将吸收到的一切更好地融会贯通。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通选课的魅力,我们精选了一批备受北大学子追捧的课程,然后再将其中的精华萃取出来汇集于此,最终形成了您看到的“最受欢迎的北京大学通选课”系列电子图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
选课思路:精心选择广受欢迎的课程;注重内容广度,所选课程涉及通选课全部领域;
2)
单本书内容设计:每书呈现课程中出现的某一特定主题,字数控制在2~4万字,保证读者在短时间内读完全书并对主题有深入理解;
3)
难度控制:避免过于艰深或过于学术化的内容,保证内容的易读性。
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们奉上的“一小斑”,当然,更衷心期待您能因此进一步窥到“全豹”。(本系列所有课程教材均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知识沉淀下来,终将成为智慧。
在这条路上,希望我们的小书能跟您一起走得更远更远。
正文
大地构造地貌组成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两级地貌单元。第一级地貌单元是大陆和海洋,第二级地貌单元是陆地上的各种山系、平原、高原和盆地等,海洋中的大洋盆地、洋脊、海沟和岛弧等。这些地貌的形成、发展和大地构造作用有关,所以称为大地构造地貌。
第一节 大陆和海洋
一、大陆和海洋的地貌基本特征
地球表面是由大陆和海洋两个最大地貌单元组成。地球的总面积约为51 055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为36 105万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71%,大陆面积为14 950万平方千米,占29%。大陆和海洋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很不均匀,陆地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北半球陆地面积占北半球总面积的39%,南半球陆地面积只占南半球总面积的19%。据地壳结构和大地构造地貌成因的观点,被海水淹没的大陆架和大陆坡是属于大陆的一部分,它约占大陆全部面积的1/4。
图1 地球高程面积分配曲线(根据Chorley et al, 1984)
地球高程面积分配曲线显示,大陆和海洋的地形起伏呈两个明显的台阶(图1)。第一级台阶分布在-6000~-3000m之间,按面积计,平均深度为3729m,大部分是大洋底;第二级台阶分布在-200~1000m之间,平均高程为875m,大部分是陆地,其中一部分是大陆架。
地球固体表面的最大垂直距离约为20km,这是珠穆朗玛峰顶(8844m)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5 m)之间的高差。
大陆构造地貌基本单元中最主要的是构造山系、高原、平原和构造盆地。大陆有两大构造山系,即太平洋东岸大致为南北向分布的科迪勒拉山系和太平洋西岸边缘海外围岛屿上山脉;另一为横跨欧亚的略呈东西向分布的构造山系。高原是处在构造上升区,海拔较高,面积较大,周边常以断层为界,坡度较陡,非洲高原、巴西高原和中国青藏高原都是世界著名的大高原,其中以青藏高原最高,平均海拔在5000m以上。平原是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由于地壳长期处在下沉状态,经河流、湖泊和海洋等作用堆积很厚的泥沙和砾石。世界上的大平原有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欧平原、西欧平原和北美的中部平原,我国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盆地也多是地壳下沉的地区,它的周围常有断层分布。
海洋地貌基本单元从大洋中央的大洋中脊起向外依次分布有大洋盆地、海沟、岛弧、边缘海盆地直至大陆坡、大陆架。
二、 地壳均衡与地形起伏
地球是具有同心圈层结构的球体。它的最外层叫地壳,厚度从几千米至几十千米不等,平均厚约17km。地壳下部由莫霍罗维奇不连续面把它与地幔分开,地幔下部以古登堡维舍特不连续面为界,以下为地核。
地壳分为两层:上层为花岗岩层,组成该层的物质为花岗岩类岩石和在花岗岩之上分布的固结和尚未固结的沉积岩层;下层为玄武岩层。在花岗岩层与玄武岩层之间的分界面称康拉德界面。地球表面大部分陆地的地壳都是由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组成的双层结构,称为陆壳,它的厚度一般在30~50km,在西藏高原和天山地区最厚可达70km左右。由玄武岩层构成的地壳为单层地壳,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最受欢迎的北大通选课:大山大海从哪里来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