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7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作者简介
丹·艾瑞里(Dan Ariely),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传媒实验室艾尔弗雷德·P·斯隆基金会和斯隆管理学院行为经济学教授,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研究员,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研究员。
18岁时的一场爆炸意外,让艾瑞里全身皮肤70%遭灼伤,住在烧烫伤病房达三年之久。身穿黑色特制弹性紧身衣、头戴面罩的他,活像个“蜘蛛侠”。但恰恰是在这段漫长、无聊、而又痛苦不堪的岁月里,他从自己那套奇异的“蜘蛛侠”服装出发,开始有了探索人类行为与经济学的兴趣,痊愈后的他最后终于成为一名著名行为经济学大师,“蜘蛛侠经济学家”闻名世界。在麻省理工学院期间他写了这部行为经济学的重要著作。他的文章一直在重要的学术期刊,以及《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上专栏发表。
媒体评论
本书不是一本介绍行为经济学的纯理论著作,而是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用实验的方法解释了各种我们司空见惯而又不能解释的现象,读起来妙趣横生,兼具畅销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梁小民 著名经济学家
这将是未来几年里最有影响力、最具争议性的一本书。新颖的观点和无法抗拒的吸引力,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丹尼尔·麦克法登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一本极具原创性的书。它找到了人们经常犯下愚蠢以及不可挽回的错误的根本原因。丹·艾瑞里不仅仅写了一本好书,他还让我们变得更明智。
——乔治·阿克尔洛夫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这本必读书呈现了关于人类行为研究的新鲜观点。它透彻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是不能完成预期目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它更可以让那些对人类行为和经济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感兴趣的人大开眼界。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黑天鹅》作者
行为经济学家把新颖、精妙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引入公共政策领域。为什么很多人正冒着巨大的风险却浑然不觉?行为经济学家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听起来不无道理。
——格林斯潘 美联储前主席
推荐序
解释非理性行为
梁小民
那是30多年前,我在东北林区工作。有一天,当地商店的经理来找我说:“咱们店里的白糖卖不出去,眼看快到夏天了,再卖不出去就变质了。你是学经济的,能不能给我想个办法?”我知道,虽然当年物质短缺“要嘛没嘛”,但林业局用木材换了不少白糖,然而当地人吃糖不多,糖并不紧缺。我想了想;告诉他,你在商店门口贴个告示,写上“本店新进白糖一批,每户限购两斤,凭本购买,欲购从速,过期不候”。告示贴上后不久白糖就卖完了,甚至还有人求这位商店经理多批几斤。
读完《怪诞行为学》我才知道,其实我是进行了一个行为经济学的实验。在不缺白糖的情况下,夏天前买白糖并不理性。但在物质短缺的环境下,人们总喜欢储备物品(当时我管家,各种短缺的物品,如白糖、肥皂、洗衣粉等都有为数不少的储备)。讲自由购买,人们会觉得供给多,不购买;讲凭本限购,人们就会觉得供给有限,即使不需要也要买。何况凭本购买是一种权利,放弃这种权利是一种损失。把滞销的东西作为限量购买的东西,人们就会有这种非理性的购买行为。本书也提到了类似的事例。
经济学总是假设人是理性的,会自觉不自觉地按成本—收益原则来行事。绝大多数情况下也的确如此。但这个世界上还有大量用理性经济学原理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一个青年人原本希望三年内年薪能达到10万元,结果三年内年薪达到了30万,而当他知道他的同学年薪为31万时,为什么又对自己的年薪不满意了?一种无人过问的黑珍珠为什么与其他价格高昂的珠宝放在一起时,身价高出数十倍?人们为什么愿意接受对自己毫无用处的赠品,甚至为此花很大力气去疯抢或者排队?为什么人们对义务干活帮助他人感到很高兴,而干活挣钱反而不高兴?为什么性兴奋时会选择一些极危险的行为?为什么我们总是“言而无信”,做不到许多该做或承诺要做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会高估自己?为什么面临多种选择时,我们反而会迷失主要目标?相同的阿司匹林,为什么50美分的管用,5美分的就不管用?诸如此类。
行为经济学正是要解释这些问题的。行为经济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的行为,是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它对人类各种行为的解释比传统经济学更微妙、更复杂,也更现实。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原理解释不了上述各种奇怪的现象,但行为经济学却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行为经济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因此又被称为“实验经济学”,对这门学科作出贡献的马修·拉宾获得了2001年美国经济学会颁发的克拉克奖,而对这门学科作出开拓性贡献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和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农·史密斯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已超过40岁以下者可获得克拉克奖的年龄限制)。诺贝尔奖委员会对他们的评价是“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地结合,从而解释了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决策”,“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市场机制的选择性方面”。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非理性现象,尤其在不确定的转型时期,这种现象更多。如股市的暴涨和暴跌,深圳房市的暴涨和暴跌,自杀人数的增多等。因此,行为经济学对转型中的中国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更多的现实意义。但是,要让普通人去读卡尼曼和史密斯的原著和论文,还是太难了,甚至连中国学者写的介绍行为经济学的著作(例如,董志勇编著的《行为经济学》),也难以读下去。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松读完本书。
本书书名的英文原文是“Predictably Irrational:The Hidden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直译出来是“可预期的非理性:形成我们决策的背后力量”,能更确切地反映出这本书的内容,当然改译之后也不失原意,且更能吸引眼球。这本书用实验的方法解释了各种我们司空见惯而又不能解释的现象。它并不是一本介绍行为经济学的纯理论或学术著作,它从我们常见的一些现象入手来介绍行为经济学的基础内容与方法,读起来妙趣横生。读完之后,你会觉得自己对人类行为的理解进入了一个认知的新领域。它兼备了畅销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译文也颇为准确、流畅。
许多人都喜欢在机场买一本闲书看。当然,你可以选择《驻京办主任》之类的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 - (EPUB全文下载)